政府出手 力帆股份的“生機”在哪裡

■近日力帆股份發佈財報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淨利潤為-26.33億元,同比下滑2064.56%。其背後還面臨著銷量下滑、多起訴訟等問題,一時間“破產”消息頻出;

■多危機之下,重慶市政府出手,成立了債委會,但業內人士認為,該債委會成立更大的原因或在於維護工人等利益,力帆股份想要轉危為安還需要靠自己;

■力帆希望通過重心迴歸摩托車的方式“自救”,不過在摩托車市場萎縮的當下,這或許並非最佳的選擇。

銷量下跌的同時,多次被傳“破產”

10月25日,力帆股份發佈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6.86億元,同比下降19.52%;淨利潤為-26.33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34億元,同比下滑2064.56%。具體到第三季度,力帆股份實現營收15.08億元,同比下降35.22%;淨虧損16.87億元,去年同期盈利1007萬元。

此外,力帆股份9月發佈的2019年公司債券半年報顯示,該公司期末的銀行貸款127.82億元,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為104.86億元。有25家銀行為力帆股份提供授信,授信總額度共計125.66億元,未使用額度僅剩4.5億元。

而根據力帆股份2019年上半年財報,其流動負債高達192.83億元,但流動資產只有120.99億元,流動比率只有62.74%,短期償債能力較弱,甚至已經出現兌付危機。於是力帆股份多次被告上法庭。

在資金鍊出現問題的同時,力帆汽車的銷量也在持續下滑。根據其最新發布的銷量數據,今年9月,力帆汽車生產傳統乘用車605輛,新能源汽車377輛;銷售傳統汽車399輛,新能源汽車360輛,9月總銷量僅759輛。

實際上,近年來力帆汽車的銷量在不斷下滑,2018年全年更是隻賣出31786輛,相比2017全年銷量101434輛,下跌近七成。且據力帆集團年報顯示,2014-2018年,力帆集團資產負債率均超過70%。力帆集團此前在公司年報中也提到:“較高的資產負債率增加了公司的財務壓力和償債壓力。”此外,從2018年開始,頻繁的質押、解除質押股份,也讓力帆一直處在“資金緊張”的風口浪尖。

從產品端來看,距離力帆汽車上一款產品――力帆650EV上市,已經過去將近一年半的時間。此外,距離最近一次力帆汽車產品規劃領域相關消息發佈,已經過去兩年多時間。新產品推出緩慢、不能保證正常發車等因素,還導致出現了力帆經銷商維權的消息。

多種壓力之下,力帆股份多次被傳出“破產”的消息,其雖發佈公告闢謠,但也承認目前公司負債較高,資金流動性壓力較大,根據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整行情況,未來發展可能面臨挑戰,公司也將積極採取多種應對措施降低風險。

政府出手,但業內對其並非完全看好

在此之下,重慶市政府出手,成立了債委會。據瞭解,債委會是由三家以上債權銀行業金融機構發起成立的協商性、自律性、臨時性組織,通過構建各銀行業機構信息交流和協調一致行動的平臺,並按照“一企一策”的方針集體研究增貸、穩貸、減貸、重組等措施,有序開展債務重組、資產保全等相關工作,最大限度的幫助困難企業紓困。

而成立債務委員會的企業一般為金融債務規模較大、對區域性金融風險影響較大、以及金融結構複雜,經營困難的企業,或者是國家確定的重點行業出現困難的大中型企業。作為債務重組樣本,此前重慶債委會曾成功幫助東銀集團渡過危機。

不過,行業人士認為,力帆股份與東銀集團有很大不同,後者主要業務為農業及特種車。其中,農業在重慶有較好的市場前景及扶持可能,特種車更是政策性市場,相對來說“挽救”難度較小。而力帆的業務以私人領域為主,政府很難去救助。

“在我看來,重慶債委會的成立,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確保債務和回籠資金不被轉走,保障工人工資等下發;二是要確保資金迴歸。”行業人士指出,對於企業來說,最重要的不是被“輸血”,而是要有“造血”的能力。

上述人士認為,力帆汽車“造血”能力較弱。一方面相對來說,力帆汽車產品在市場競爭力不足,雖然不論轎車還是SUV領域都有多款車型上市,但沒有一款車型可以完全支撐品牌力;另一方面,在如今車市表現不佳的大環境下,力帆想要發展顯得更為艱難。

多手段自救,下一個市場在哪裡?

當然,面對多重危機壓身,力帆股份也在不斷尋求“自救”。第一步是想盤活資金。去年10月,力帆股份將15萬輛乘用車項目的生產基地轉讓給重慶兩江新區土地儲備整治中心,獲得33.15億元資金;同年12月,力帆股份又將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作價6.5億元轉讓給重慶新帆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車和家全資子公司)。

此外,力帆汽車還計劃通過閒置募資“輸血”。今年7月,力帆股份召開董事會和監事會,通過了《力帆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終止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並將節餘募集資金永久補充流動資金的議案》,公司擬終止“汽車新產品研發”項目,並將該項目尚未使用完畢及已完成投資募投項目的共同節餘募集資金總計4.49億元全部永久補充流動資金。不過這種做法引來了監管的問詢函,最終被迫放棄。

第二步則是業務重心轉移。根據力帆股份計劃,公司將聚焦公司優勢產業,加大對摩托車產業的研發投入,優化產品質量和結構梯隊,鞏固並增強摩托車產品競爭力。這意味著這家從摩托車起家的企業,在經歷想新能源業務轉型後,又將重心迴歸摩托車。

根據力帆股份財報,其在2009年淨利潤開始超過3億元,2010年時的淨利潤達到4.4億元,此後力帆控股的淨利潤一直在3億元到4億元之間徘徊。2015年,由於在新能源等領域的投入增加,力帆控股的淨利潤縮減至1.1億元。

隨後幾年,在新能源車補貼滑坡、行業陷入低迷等背景之下,力帆股份乘用車業務也是遲遲未見起色,迴歸老本行彷彿成為必然。於是,原本負責乘用車業務的公司副董事長陳衛、總裁馬可同時辭職,原本力主摩托車業務的常務副總裁楊波增補為公司董事會非獨立董事候選人,並聘任其為總裁。一場改革勢在必行。

在力帆股份看來,公司擁有用戶接受度高且技術領先的全梯隊摩托車產品,建立了豐富的國內外銷售網絡,預計未來有極大希望迎來新的增長。而行業人士也表示,在車市銷量連續下滑的當下,能夠更聚焦核心業務,而非盲目在汽車領域投入,並非壞事。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摩托車可能也並非很好的出路。一方面力帆汽車摩托車市場在萎縮,今年上半年其銷量為44.17萬輛,同比下滑的同時,國內排行也跌出前三,位列第五;另一方面,從國外主“戰場”――東南亞地區來看,摩托車需求飽和的同時,日韓一些傳統車企也在生產相對低價的摩托車,搶佔了大量市場。

因此上述人士認為,對於力帆來說,如果能夠拿下鄉鎮低速電動車和電動三輪車市場,或許更有前景。目前來看,這部分市場在農村城鎮化大背景下被不斷擴大,而在價格相差不大、油電使用成本差異大的情況下,電動產品比燃油摩托車會更具有前景。

全文總結

今年以來,已有多家車企被傳處於危險的邊緣,企業面臨危機的最大原因在於產品競爭力的缺失。“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在市場表現不佳的情況下,更具核心技術的企業才能走的更好、更遠。期待在車市處於“冷靜期”的當下,車企們能更聚焦、更技術的面對產品,在“寒冬”之後,遇見更健康的企業和市場。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