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還偷偷藏了一座洛陽城

// 終於,我從唐朝的初雪中趕來,

來得及去看一眼夕陽下的洛陽 //

“上洛”這個詞很講究,按漢語習慣,此乃“上洛陽,即進京”的縮寫,對日本人而言,則是代指“上京都”,而在日本戰國更是指的是殺上京都控制天下,是無數戰國梟雄一生都沒能實現的理想,伊達政宗是如此,今川義元、武田信玄也是如此。

到得現代人這裡,別說是日本本土居民可以隨意出入京都,即使對海外遊人,也不過是一張機票錢,縱使常住,也白居不算難,織田信長若是知曉幾百年後人人都比他“第六天魔王”更輕而易舉“打上”京都,也不知是作何感想。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而回歸這個詞彙的由來,因平安京規劃時,是參考了隋唐兩代東西兩都長安洛陽,甚至北魏都城洛陽之影響而規劃的一座城市。被徐銘志在《京都人的京都》中舉例:“沒有哪一條河能受到京都人如此的喜愛與守護。鴨川,一條遊歷京都時怎麼都不會忽略的河流,是體驗京都時間感最直接的地方。”其中的鴨川,便是成為南北向貫穿京都城的內部河流,這點和洛陽洛水自西南向東北貫穿隋唐洛陽城也有相似之處,都具有河漢貫都之象。只不過他們把鴨川又稱為洛水。至此,西京長安因素徹底淡化,東都洛陽因素更為顯著,從此京都便有了京都洛陽的稱謂。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寫書人,特別是若要單寫一座城市,非得是在此久居而非過客,或用盡了心力去琢磨人、物、景、建築、四季才行。親王馬伯庸曾在寫完《長安十二個時辰》的回憶裡記錄自己翻閱楊鴻年著《隋唐兩京坊裡譜》時的愛不釋手,他如此說道:

“後來小說寫成什麼樣姑且不論,但我對長安、洛陽的城市佈局與風貌已諳熟於心,哪有酒肆,哪能招妓,招了妓去哪裡租牛車,去何處遊玩,聽什麼小曲,給多少纏頭,都熟稔得很。倘使突然穿越回去,我也能像自家附近那麼熟悉。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對比京都,蘇枕書曾寫《有鹿來》《松子落》,駱儀也有編著《京都漫步》,朱天心亦寫《三十三年夢》,直把他鄉看故鄉。文人素來愛古,前往京都的中國人更是帶有一份緬懷的心理在的,就如葉靈鳳在《北遊漫筆》中記錄“尤其是在這軟塵十丈的上海住久了的人,誰不渴望去一見那沉睡中的故都?”。故都洛陽在地下,京都卻還在地上。

可瞭解他鄉的,必定不會是外鄉人,或許那土生土長的稚童寫不出朗朗上口的文字,可他們總會比任何在此採風的文人墨客都瞭解一條條巷弄通往何處,身在異鄉的異客,都對此切望又清醒。這一點上,徐銘志在寫《京都人的京都》時邀請了9位京都本地人便是體驗了一把通透鄉音的百曉生,“熟悉感”對於寫一座城市分外重要,而這9位來自不同領域的行家裡手,帶來了各自視角迥異又畫風契合的京都日常,也著實讓向來勞心勞力的撰稿人取了回巧。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去過京都的遊客,都應該會發覺,真正落腳到這座城市,它在眼前呈現的形象與書中躺著的那些,有著挺大的出入,畢竟時間不會真正遺忘任何一個角落,京都車站帶來的精緻未來感,正極速地將你腦海中的影子擦去,商場、酒店、美食街,處處彰顯與時代匹配的奢靡氣息,但這不是我們要的東西,至少不是多數人心中“上洛”的意義。

醍醐寺、鳳凰堂為京都城現存最古,徐銘志第三次京都之旅選在這裡為起始當然極好,若以我的念頭,此處為全本開篇更為合適,畢竟說“訪古”,醍醐寺輩分最長,改頭換面的寓意也佳。前面說了剛入京都時的蓬勃朝氣,在此刻便又會覺得“與世隔絕”,上醍醐寺務所、醍醐水、藥師堂、開山堂,沿著臺階鋪開,漸次登高,視野被空寂高山所漸漸包圍,風光內斂,心緒卻悠然。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寺院格局大多求“簡”,泉湧、建仁、金戒光明、伏見稻荷神社等等,包括後建京都國立博物館都在此列,斷舍離便取自於“禪”,與當下的世人求慢求靜也是無比妥帖。人人都說審美是個圈,建築之美同樣如此,繁複感到洛可可時期攀至頂峰,如今漸漸下落,藝伎臉上的油彩和青苔石階的保留便是時間在這個圈上留下的痕跡。借徐銘志採訪元屜岡隆甫一語 “京都沒有最美的一瞬間!表現美好事物的‘時間轉移’,就是京都的美感。”,物質世界愈發達,分明氣愈盛,人心愈七竅玲瓏,當然"敬畏"二字也愈難。如此才有佛前芥子的說法,從未來感落到靜謐之美,才算是京都之行的第一層融入。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第二層融入在哪,當然是市井街巷。如北京的老胡同,上海的弄堂,這些慢慢失去的東西,往往更代表著一個城市的精氣神。而往往街巷又與百年老店最搭配,柊家、點邑、上七軒,花屋みたて,名人加持是其一,老闆心思澄淨,人情味凸顯是其二。於京都裡尋找這一切的過程,就已經是一場旅行,到得店內看著裝潢上心,飾物討巧是第二場旅行,接著無論是去旅店入睡還是在上桌吃一兩口點心亦或是花店插花、服裝店穿試和服,視覺、味覺、觸覺、嗅覺的感官統一才是第三場旅行。

再緊著的,當然是看新與舊的碰撞,這第三層的融入較為隨心,以作者徐銘志的想法,品一品西班牙菜,或是法式小酒館獨飲都在此列。明明是舶來品,結合好了可比舊相識,老闆們的門道全在這細節分寸上的把控。日本素來以深夜食堂為人津津樂道,你與老闆隔著木桌坐著,主客身份並不顯得明朗,這種老友間的踏實感才是店鋪們的主心骨所在。

日本,还偷偷藏了一座洛阳城

當然,大時代之下,“訪古”一行越加需要這種熟人的指引,他們最懂你此刻的需要,就像他們從小以來的習慣一樣,心思浮躁了該去哪裡靜心、肚餓或想酣眠該去哪裡最便捷實惠,讓孤高者都湧去高山禪寺中遠眺,讓煙火味都集在鬧市裡升騰。帶人旅行又講究一分恰到好處,日本推崇“物”的說法,人與景總是互相成就的關係,就如除了九位本地人的指導外,就有徐銘志心心念念之的幾處小角落惹得他頻頻拜訪,究其原因,就在於——“那是可以持續很長很久的幸福感,回想起來也會笑的那種。”

“人心是不可用語言表達的,而事實是可說的。不可說的東西永遠無法改變可說的。”這是20世紀邏輯哲學最重要的推論之一。可人的存在有時就是不合情理,這個世界的意義遠遠小過我們施加在上的意義,人心會如何流動,物便會緊跟著流動,無論是京都還在洛陽,你身在此,心在此,便能感到古老血脈的跳動,身在此而心不在,京都就只是京都。

小通薦書

《京都人的京都》

只有一天,也要當一日京都人

9位京都本地達人+1位資深媒體人的私房推薦

分享私藏的“秘境京都”

體驗古都細密優雅的生活

老規矩

請在本條推文下留言

將有機會獲得

小通給你準備的

一份驚喜

獲獎名單將在10月31日前公佈

關注小通推送的

4 條文章

- 完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