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2019年1月23日,一個悲痛的消息傳來,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享年65歲。這個消息讓人有些措手不及,有人不由得感慨:

從此,喜歡他的讀者失去了一位鄰家大哥,天堂卻多了一個永遠的翩翩少年。林先生的作品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下至兒童,上至中年。

中學時,在課堂裡,老師講林清玄。不長的篇幅,極短的時間,我記住了“心田上的百合花”和“桃花新木”,別無更多。

與文學史裡的其他作家相比,“林清玄”如若一朵清新的山間小花,散發著淺淺的野香,卻又浮光掠影,轉瞬即逝。當時林清玄的作品在我的心裡留下難以言說的惆悵,隨即,林清玄三個字,被我遠遠甩到天邊,這一甩就是十年。

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多年後的一天,一個已然經歷過親朋好友的聚散離合、嘗過工作的失望與絕望、見過生活的艱苦與不易的青年女子,視線被一本《鹹也好 淡也好》所吸引。

“林清玄”三個字被我從腦海深處硬生生地拽出來了。於是,細細品讀起來。這才知道“林清玄”這三個字是多麼有內涵——它多麼清新,又多麼自然,多麼簡單,又多麼富有哲理。

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林清玄,著名的作家、散文家,他17歲就開始寫文章,20歲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籍,之後便踏上了文學之路,30歲前就獲得各種文學獎。但是最有成就的是他的散文創作,在《鹹也好 淡也好》一書中,他教會我們如何用積極的心態去面對現實,定義人生。

在他的多篇散文中散發著淡淡的禪學思想,很值得我們靜下心去賞讀,去思考。作品中折射出佛家的智慧和哲學,將佛家的道德情懷和東方的詩性智慧完美融合,共同構成他散文中最鮮明的美學意境。

樓肇明先生指出:“林清玄散文藝術風格中最為醒目的創造性貢獻,是他將東方的審美智慧與佛家的哲學情懷引進到散文藝術中來了。”

林清玄散文中的佛學使得其在散文叢中獨具一格,形成了頗具特色的“禪思散文”的一系列作品。他用淺顯的文字詮釋了佛經精神和居室生活的禪思,以其淵博的學識,雋永的禪宗哲理引人入勝,啟人心智。

一、林先生的簡單與知足:餘生不長,請做一個知足的人

有的人窮其一生都在努力做個幸福的人,然而林先生卻是個幸福的人。

人間的困厄橫逆固然可畏,但人在困厄橫逆之際,沒有自處之道,不能找到幸福的開關才是最可怕。林先生的成長環境是艱困的,因為有母親的愛,將那些艱困化成甜美,在他的血管裡奔流。

他如一位智者,對一切事物都有從容的態度與有情的懷抱,他的靈魂需要這種簡單的幸福感來餵養。他天生是個哲學家,能於一切尋常事物中發現它的道理。

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林先生所說的“每一粒米”是簡單而知足的幸福感。童年時代林先生對喝汽水有種奇妙的嚮往,想嚐嚐喝汽水喝到噯氣的滋味,在堂兄的婚宴上為了偷喝汽水,竟然躲到茅房。即使茅房臭氣熏天,他也感覺到好像從天上回到了人間。貧困的歲月裡,他也嚐嚐惦記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每一粒米都充滿幸福的香氣。

真是個知足的人,在他眼裡,一切日常、尋常,都是如此幸福。

人生不長,就該活色生香,林先生的活色生香就是簡單知足,它是安靜的,沉醉心底的。他活的純粹,好在他的內心是絢爛的。

人的幸福感並不直接受限於外界的物質條件,而在於人的心靈如何與生活對應。貧困者有其幸福,富有者有其幸福,位尊權貴者有其幸福,身份卑微者也有其幸福。人生轉折起伏,唯有簡單知足者才耕耘得如此豐美。

二、林先生的有趣與豐美:餘生不長,請做個有趣的人

有的人一生都在追求有趣,而林先生卻是個絕頂有趣的人。

有一次,朋友邀請林先生為他的新居題字,他覺得自己很久沒寫書法了,字寫得不好看,便在朋友面前寫了四個字:“常想一二”。朋友好奇道:“這是什麼意思?”他開玩笑說:“我寫的字不好,你看到這幅字多想一二件我的好處,就原諒我了。”朋友看出他在開玩笑,於是一問究竟。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二成是如意的。“常想一二”的觀想,乃在重重烏雲中尋覓一絲黎明的曙光,乃在滾滾紅塵中開啟一些寧靜的消息,乃是瀕臨窒息時,有一次深長的呼吸。

他的人生,如孩童般簡單、單純,他的謙遜中藏著他與生俱來的有趣。在他眼裡,人生的苦難都能化成生命中最肥沃的養料,為了開啟最美的蓮花。

他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有著極大的、近乎貪婪的興趣。他的靈魂需要一切新鮮的事物來餵養。

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單純簡單的人才專注,在他的筆下,所有的花、草、樹、蟲,都是有靈性的,每一個生命自有其獨特的靈魂,它們有個性,它們懂生活,它們善思索。

讀林清玄的散文,就好像邂逅了一位精神牧師,只三言兩語的點撥,心中的結也隨之而解。他活得純粹,他的作品亦純粹。在《海邊的白蝴蝶》中, 我們領悟到一個人如果願意時常保有尋覓美好感覺的心,那麼在事物的變遷中,不論是生機盎然或者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見美,那美的原不在事物,而在心靈、感覺,乃至眼睛。語言優美,比喻生動,無須論理而人心已服。

他一直孤獨前行,人生的轉折起伏,唯有絕頂有趣的人才耕耘得如此豐美。

三、林先生的智慈與禪趣:餘生不長,請做個簡單的人

在《心田上的百合花》中,林清玄以佛家的眼界和道德情懷去追求對日常事物的超越性領悟,以散文方式表達了自我的生命哲學和生存價值,體現了古典式的生命存在的智慧。他將百合花昇華為超現實的審美意象,作為一種空靈的審美對象和虛幻的價值主體而存在。

藉助這個審美意象,展開了自我的詩性智慧和直覺想象,文中蘊含了在人間尋求智慈最要緊的是使自己有柔軟的心,唯其柔軟,才能教感、包客、精緻和超拔自我。這顯露林清玄散文獨特的美學風韻。

林清玄把所有人世間的苦難和現代文明社會中人性的失落,統統看成是一種無常和苦諦,而對付無常最有效的辦法,自然不是盡情的發洩那一份無力和無奈,而是向內轉。

他總是會把諸如鄉愁一般的感情,融入像月光一樣氣清神定的溫情中,換句話說,他有一套將激情醇化和晶體化的本領,能將如火如荼的激情化為透明的潔白的瀑布那樣,帶給人慾罷還休,虛實生輝的感覺,如沐浴在一片梵樂、馨香之中,從而置於一個“返樸歸真”、“空故了群動”的意境裡。

林清玄:一個簡單知足有趣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

先生的散文創作充滿了佛理禪趣,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他全面地系統地以佛教作為主導思想進行創作,併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他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其作品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清新流暢的語言,至真至善的情感,在平易中有著感人的力量。

他將東方的審美智慧和佛家的哲學情懷融為一體,貫穿在散文創作中,自成一格。憑藉自己深厚的佛理修養,感慨人生,關愛生命。正是這種佛學色彩和入世情懷的巧妙結合,使其散文呈現出獨具的藝術特色。

他的文章有如遠方走來的一位女子,初時,不能讓人有驚豔之感,再看,就如一道山泉,緩緩地流過。讀林清玄會讓我們看清很多事情,會讓我們變得坦然。他的文字有種淡淡的香,看完之後會有感恩與善良的感覺。

常常與他一起進入那富有禪意的世界,以他的散文淨化自己的心靈,讓我們的內心充滿寧靜與關愛。他別樣的文字,猶如混沌人世間的一片淨土,一縷蓮花的馨香。

林先生的書,小故事裡有大智慧,平淡而雋永,值得一遍遍的去品讀,閱讀文字中的清冽地,品味人生的清歡,在最細膩的內心感覺中把你打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