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電影《偵察兵》細節,經費少拍“匪兵摔雞蛋”要跟老鄉討價還價


《偵察兵》是北影廠1974年拍攝的黑白故事片,由攝影出身的李文化導演,雲集了王心剛、於洋、楊雅琴、於藍、關長珠等一大批優秀演員,還有邵衝飛、李林、於紹康、方輝等著名反派演員,而安震江扮演的王德彪更是給大家留下了歷史性的印象。

北影拍《偵察兵》是從八一廠借來王心剛飾主角。影片中,王心剛是人民解放軍的偵察隊長,帶領一支小分隊,在國軍營地進出自由,捉拿要人、獲取情報、解救百姓,想幹啥就幹啥,如入無人之境。解放軍的偵察小分隊全部美式軍裝,卡其布制服、鋼盔、高腰皮靴,挎司登式衝鋒槍,甚是威風。尤其王心剛,大簷帽、夾克式呢軍裝、鋥亮的馬靴,腰裡插一支左輪手槍,手裡提著根馬鞭子,那個帥啊!

從表演藝術的角度看,電影《偵察兵》幾乎沒什麼瑕疵,無疑是優秀的。王心剛作為“第一小生”,在整個60年代的中國銀幕,包攬了一半以上的英俊小生形象。可是從1965年開始,由於運動,剛剛33歲的王心剛不得不中止了自己的藝術生涯。


直到1974年,《偵察兵》讓王心剛再一次走紅,這是他復出以後主演的第一部電影, 但是這部電影也是他最後一次以“紅色小生”的形象出現。片中,化裝成敵人的王心剛戴著雪白的手套大搖大擺去“檢查”敵人的大炮,蔑視地瞥著敵軍團長,拖著長腔:“你們的炮是怎麼保養的?”

然後邊脫手套邊慢吞吞地說,“太麻痺了,太麻痺了。”這種灑脫迷倒了一大片觀眾。此時的王心剛正處在演藝事業的最佳狀態: 威武瀟灑、英姿勃發、成熟穩重;演技精湛,爐火純青,出神入化。在影片中,王心剛無論是身披解放軍軍裝,還是國民黨美式軍裝,都是英氣逼人,勢不可擋,所向披靡!

《偵察兵》不僅回報了老影迷運動期間苦苦地期待,更為重要的是,《偵察兵》一舉吸納了數億年青一代的影迷,使王心剛穩穩地繼續坐在中國第一男星的寶座。如果當年設置“大眾電影百花獎”、“金雞獎”、“華表獎”,那麼,王心剛憑藉《偵察兵》中的郭銳,將會輕而易舉地囊括這三項最佳男演員大獎。


當年的主流媒體,給予《偵察兵》高度評價。時隔多年,影迷們對《偵察兵》的感情還是難以忘懷。《偵察兵》的魅力和影響力之深遠,有此也可見一斑。

當年《偵察兵》在江蘇鹽城拍外景時,有一場國民黨士兵摔老百姓雞蛋的戲。攝影組找到當地一個自由市場,冷冷清清有幾個老鄉站在路邊,賣些自家的瓜菜。製片主任一看,恰好有一個老鄉賣雞蛋,喜不自禁,就走到那個老鄉跟前,和他商量說,我們拍電影,有國民黨摔老百姓雞蛋的,就摔你的啦!摔你3個雞蛋,兩毛錢一個,給你六毛錢,怎麼樣?

那時候一個雞蛋兩毛錢是很貴的,老鄉抬頭一看,一個解放軍摸樣的人站在面前,又聽他說要摔雞蛋,兩毛錢一個。老鄉心裡嘀咕,這傢伙,看樣子不知道價錢,這裡的雞蛋都是一塊錢六個開始還價,他給兩毛,這個買賣行。於是老鄉說,兩毛一個可以,但少了不幹,再加5個,要摔就摔8個。製片主任說,加3個,摔6個。


老鄉不同意,說,我說8個就是8個。爭了一會,乾脆扭臉不理製片主任。又挺了一會,製片主任看看附近也沒有賣雞蛋的了,劇本寫著必須摔雞蛋,只好同意,8個就8個吧,二八一塊六,說好了。

那邊,製片主任和老鄉商量著摔雞蛋,這邊扮演國民黨兵的“匪兵甲”並不知道,只顧抽菸、聊天。等導演給“匪兵甲”說戲,要有表情,要狠,要舉得高高的,要使勁,一定要摔它個湯湯水水,稀里嘩啦!製片主任一聽,這不是誤導嗎?哪行啊!就想告訴導演,咱們經費有限,說好了只能摔8個雞蛋。誰知不巧,恰有人進場,生拉死拽把製片主任叫到一邊說事。

製片主任剛離開,導演一聲令下“準備——開拍”,場記便催促“匪兵甲”——快摔!只見賣雞蛋的老鄉笑咪咪的把一籃子雞蛋端給“匪兵甲”,“匪兵甲”滿臉猙獰,得意洋洋地高高舉起籃子,狠狠摔在地上,只聽稀里嘩啦一聲響,滾滾黃水東流去,浪花飛濺,陽光下映出一道美麗的彩虹。導演哪裡知道究竟,一看如此絕妙鏡頭,馬上就喊攝影師,推——近景——拉開——搖起……忙的不亦樂乎。


製片主任聽見山崩地裂一聲響,回頭一看,叫苦不迭,不是說摔8個雞蛋嗎,這洶湧澎湃的,到底多少?老鄉微笑著說,30個。摔碎的雞蛋又不能收拾起來,連數都沒有辦法查清。攝製組只好付給老鄉6塊錢。那年頭,6塊錢什麼概念?鹽1毛4一斤,點燈的煤油3毛一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