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一等獎教學設計(含板書教學反思)

《太陽》一等獎教學設計(含板書教學反思)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正確讀寫“傳說、寸草不生、差不多、攝氏、鋼鐵、莊稼、生存、繁殖、蔬菜、比較、殺菌、預防”等詞語。

2.朗讀課文,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3.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太陽的有關知識,激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4.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太陽的特點,體會課文怎樣運用舉例和數字等方法來說明太陽特點的。

2.初步學習閱讀說明文,體會說明事物的一些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文朗讀視頻。

教學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激趣導入

1.謎語   

出示謎語: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少不了;眼睛能看見,手卻摸不到;實際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卻很小很小。沒有它就沒有世界,有了它就萬物歡笑。出示課題。(板書:太陽)   

2.交流太陽   

師:說說你瞭解關於太陽的什麼內容。學生交流。

師:太陽,我們每天都能看到,太陽對於我們好像是挺熟悉的;其實又是很陌生的。因為對於太陽的真實情況我們知道得太少了。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做個小小科學家,通過學習課文,去揭開太陽的奧秘。

3.這篇課文是一篇科普知識的文章,也是一篇說明文,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了解太陽的有關知識,而且要學習寫說明文的寫作方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不認識的生字詞多拼讀兩遍,把課文讀通,不通順的地方再讀一遍。

(2)學生按要求自讀。

(3)彙報交流自讀情況:

①課件出示:(指名讀開小火車讀)

攝氏度 差不多 生存 繁殖 估計 殺菌 治療 蔬菜 比較 凝成

②抽生輪讀課文,生生互相糾正,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和評價,對於讀得不好的同學要多鼓勵。

(4)說一說課文介紹了有關太陽的哪些知識?

教師:概括起來講,課文圍繞太陽講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太陽的特點,二是太陽與我們人類的密切關係。下面我們來深入學習介紹太陽特點的這部分課文。

三、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1.學習課文(l-3自然段)

(1)學生默讀課文l-3自然段。思考:這三個自然段介紹了太陽的哪幾個特點?

(2)學生彙報交流。

①交流“遠”的特點:

A.師:我們知道太陽離我們居住的地球很遠很遠,那到底有多遠呢?作者是用什麼方法把它說清楚的呢?請從課文中找出句子讀給大家聽。

“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到太陽上去,如果步行,日夜不停地走,差不多要走三千五百年;就是坐飛機,也要飛二十幾年。”

B.比較:“太陽離我們很遠很遠。”

C.師:這樣寫好嗎?為什麼?(引導學生髮現通過數字來進行具體說明,這些數字要精確、有科學依據。用人們熟悉的例子來說明,學生很容易理解)

(板書:列數字舉例子)

D.指導朗讀第一自然段

②、交流“大”、“熱”的特點:

(學生在學習小組內交流)

a、“一百三十萬個地球才能抵得上一個太陽”(作比較;列數字)

b、“太陽會發光,會發熱,是個大火球”。(打比方)

c、“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列數字)

小結: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

四、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1.第一段在描寫太陽的時候是用“后羿射日”的故事開頭的。為什麼不以從“太陽離我們有1.5億公里遠……”開頭呢?

交流:①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引起讀者的興趣。②充滿了神奇的想象,增添了文章的可讀性。

2.“太陽的溫度很高,表面溫度有六千攝氏度,就是鋼鐵碰到它,也會變成汽;中心溫度估計是表面溫度的三千倍”,句中“估計”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太陽溫度太高了,人們無法進行測量,所以是大概的數。“估計”一詞的妙用,體現了說明文用詞的準確性、嚴謹性。)

作者在介紹太陽的特點時,運用了作比較、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把太陽“遠、大、熱”三個方面的知識說得很具體、通俗,具有很強的說服力,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們今後在說明事物時要注意學習運用這些方法。老師還帶來了一段使用說明方法介紹月亮的資料:

月亮距地球有三十八萬四千四百公里,到月亮上去步行要800天,騎自行車要400天,坐飛機要200天,49個月亮等於1個地球。

你能從中看出月亮的特點嗎?(遠、小)

五、歸納提升

今天我們學習了課文《太陽》,前部分介紹了太陽的“遠、大、熱”的特點。通過學習,我們知道: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但是它與地球的關係十分密切。距離我們那樣遙遠的太陽,和我們人類有著怎樣的密切關係呢?下節課我們繼續學習。    

六、板書:         

《太陽》一等獎教學設計(含板書教學反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回顧。

1.同學們,上節課我們一起學習了《太陽》一課,誰能與大家分享一下上節課的收穫。(生自由說)

2.指名說太陽的特點以及運用的說明方法。(遠、大、熱)(打比方、作比較、列數字)

3.師小結:通過上節課的學習,同學們收穫挺多的,那你們想不想更進一步地去了解太陽呢?太陽離我們那麼遠,它與我們的關係是不是也很遠呢?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太陽》,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相互學習,合作交流。

師:太陽每天和我們見面,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朋友。太陽,東昇西落,(出示太陽圖片)其實太陽還有許多雅稱,就是說他有許多好聽的名字,你們知道嗎?(生自由說) 預設:

春天的太陽————春暉 夏天的太陽————驕陽

早晨的太陽————朝陽 黃昏的太陽————夕陽

同學們說的真好,太陽雖然離我們很遠很遠,但是我們和它的關係非常密切。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第二大部分(4——8自然段),想想課文中哪句話最能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生自由讀後彙報)

大屏幕出示句子: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可愛的世界。指名讀,再齊讀。師讀,質疑:這句話說的是真的嗎?肯定?誰能讀的肯定一點呢?指名再讀。你的朗讀讓老師明白了:沒有太陽,肯定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單憑這句話,我覺得理由不夠充分,我們還要去文中尋找更多的答案。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把相關的句子用橫線畫下來。

生交流彙報。 有了太陽,地球上的莊稼和樹木才能發芽————(出示句子)指名讀,注意頓號停頓。師:誰能根據這段文字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地球的什麼與太陽有著密切的關係?(動物、植物、人類的生活)

師:太陽為動植物和人提供能量和物質。在太陽的光合作用下,植物會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太陽可以使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氧氣可以提供給動物以及人類。若太陽消失,生命活動將不再延續。

讓生想象:動植物會對太陽說什麼呢?(聲討論,彙報) 大樹說——小鳥說——花兒說——小魚說——......那你們想對太陽說什麼?

(生說)相機教學第七自然段:(聯繫生活說說曬被子,曬太陽的好處:獲取維生素D,促進身體新陳代謝,促進腸道鈣的吸收,不同時間的太陽對人體的作用不同。)

師:你們對太陽說了好多,剛才老師好像聽見煤炭在說,它是埋在地下的,和太陽沒有任何關係,這是真的嗎?(不是)為什麼呢?

生讀書上的句子。師講解:煤是古代植物遺體的堆積層,埋在地下後,經過長時期的地質作用而形成的,因為煤來源於植物,植物的生長靠的是太陽,所以煤也是太陽能的產物。所以說,沒有太陽——(生接讀)

5.過渡:師小結並板書:地球上的萬物生長、人類生活與太陽息息相關。

6.出示雨、雪、風的圖片。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這些是什麼現象?(自然現象),那他們與太陽有沒有關係呢?

出示:示第五、六自然段。指名讀。

師小結:雨、雪、風的形成真奇妙,感覺像變魔術一樣,誰能把那種奇妙的感覺讀出來。 演示動畫,體會奇妙。

師小結:地球上有了雨、雪、風等自然現象,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可愛,更奇妙了! 所以說:沒有太陽——(生接讀) .

過渡: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太陽不但大,而且溫度很高,並且離我們很遠,就是因為離我們遠,才把合適的光明和溫暖送給我們,形成了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三、精讀課文,深入研究

1.第8自然段是從哪兩方面來說太陽和人類的關係的?

第一句“地球上的光明和溫暖,都是太陽送來的”。這是從正面說。

第二句“如果沒有太陽……自然也不會有人”。這是從反面說。

在從正反兩個方面說的基礎上,又把上面所有的內容歸結為一句話:“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美麗可愛的世界。”

2.這篇文章主要說明太陽和我們的關係非常密切,既然這是重點,前面為什麼用那麼一大段文字介紹太陽的特點呢?

四、總結全文

《太陽》這篇課文集中介紹了有關太陽的知識,是從它具有的特點和它與地球的關係兩方面來具體講的。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還知道了列數字、作比較、打比方等說明事物的方法。

沒有太陽,就沒有我們這個可愛的世界,希望同學們努力學習,多看課外書,瞭解更多有關太陽的知識,利用太陽一起把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美麗、更可愛!

五、課後作業: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必須背誦最後一段)

(2)課外閱讀有關太陽的知識,可閱讀書籍,也可網上測覽。

(3)練習寫《太陽的自述》。

六、板書:         

《太陽》一等獎教學設計(含板書教學反思)

《太陽》教學反思

《太陽》這篇文章是一篇說明文,本文的教學重點是理解課文內容,初步瞭解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係,激發學生學習自然科學的興趣;瞭解用數字、比較等方法來說明事物的寫法,並能運用到寫作中。我在教學本課時根據學生的學情以及教材的編排目的,把教學重點放在學習方法的教授上,在此基礎上激發學生對太陽、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在教學時,我能基本做到教學條理清楚、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點、盡力突破教學難點。我比較注意讓學生深入文本,來感受作者是如何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表現太陽的特點的。我採用小組合作、學生自學、教師導學等多種形式、給學生足夠的時間來和文本接觸。同時我也注意在朗讀中體會、感悟。

教學設計時,讓學生深入接觸文本瞭解各種說明方法,以及它們的重要性。在講授說明方法時,從最簡單的“列數字”入手,引入其他的幾種常見的說明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找出來。在學生的交流過程中,由於事先對說明方法的說明力度不夠,所以學生出現了“打比方”和“作比較”混淆的情況。所以怎樣讓小學生比較清楚地區分這些說明方法是一個難點,可能還需要老師用比較直觀的方法跟孩子們滲透。所以我覺得作為語文老師應該將接受式學習和自主探究式學習有機結合,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生接受新的知識時,要給孩子適當的點撥或示範,讓他們有較明確學習方向,從而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愉悅。

在教學課文第二部分內容時,我旨在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並未進行拓展。其實在後續的學習或課外的作業時,可以讓學生聯繫生活,瞭解太陽與人類還有哪些聯繫、人類將如何合理利用太陽等等,豐富學生的生活體驗。

從備課到講課,我深深的體會到要講好一節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講好一節課需要教師除了有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外,還要有深鑽教材,深鑽教法,體現新的理念,敢於做新的嘗試的精神。我想自己在這些方面還差的很遠,課前已經想了很多次的語言沒有及時的表達,合作學習中還沒有很好的教給學習的方法,對學生提出的實際問題沒有很好的思考等等,這些都將是我努力的方向。

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的共同參與語文學習過程,是當今語文教學所倡導的。營造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是當今課堂十分需要的。能與學生進行眼神上的交流,情感上達到共鳴,心靈上能夠交匯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不可少的素質。這些對於我來說是欠缺的。我想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尤其注重這些方面的鍛鍊,使自己提高的更快。

《太陽》一等獎教學設計(含板書教學反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