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胎動時,為什麼爸爸一摸就不動了?原來寶寶是這樣區分爸媽的

到了孕中期,媽媽們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數胎動,有時候寶寶動得正歡實呢,媽媽就把爸爸喊過來感受一下,結果寶寶好像知道是爸爸在摸他,一下子就不動了,等爸爸離開,寶寶又開始動了,這讓媽媽們非常奇怪,難道寶寶能夠區別爸爸和媽媽?答案其實很有趣。

寶寶胎動時,為什麼爸爸一摸就不動了?原來寶寶是這樣區分爸媽的

為什麼爸爸的手放在媽媽的肚皮上,寶寶就不動了?

其實,寶寶能夠準確地感知到是誰在撫摸他,當寶寶感覺不是媽媽的手,他就會本能地停下,這是胎兒的自保,靜靜觀察未知的事物,以免自己受到傷害,他區別爸爸媽媽的方法主要有下面幾個方面:

用耳朵來聽

寶寶的聽覺神經,在孕6周的時候就開始發育了,以後一直在不斷地完善中,到了孕25周,幾乎跟大人沒什麼區別,到了孕28周,對聲音的刺激也開始有了充分的反應能力,也有人會問,媽媽的子宮其實是轟隆隆的,並不是靜音的,比如媽媽的心跳聲,說話聲,以及羊水的咕嚕聲,寶寶怎麼能夠辨認外界的觸摸呢?其實,寶寶靠的就是爸爸媽媽的說話聲,當媽媽一個人摸他的時候,通常只有媽媽一個人的聲音,如果突然多出一個聲音,且靠得很近,他就知道是爸爸來了,因此就不動了。

所以胎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的時候,就已經很熟悉媽媽的聲音了,等到出生後,他的視力發育相對比較落後,辨認媽媽除了靠氣味,大部分就是靠聽覺系統,通過媽媽聲音的強弱,語速和語調的高低,來區分媽媽和其他人,是不是很神奇?

寶寶胎動時,為什麼爸爸一摸就不動了?原來寶寶是這樣區分爸媽的

靠觸覺來辨認

寶寶的視力在黑暗的子宮中發揮不了作用,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剛出生的寶寶是個遠視眼,但是寶寶的聽覺和觸覺神經已經很敏感了,比如胎寶寶四個月的時候,媽媽的手放在肚子上,寶寶就能做出相應的動作,等到跳動頻繁的時候,媽媽的手放在那裡,哪裡就能鼓起來,這讓媽媽們覺得特別神奇,這其實是寶寶感覺到了媽媽的觸摸,而他習慣了媽媽手部按壓的力度和角度,爸爸們觸摸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寶寶就不會那麼配合了。

寶寶胎動時,為什麼爸爸一摸就不動了?原來寶寶是這樣區分爸媽的

寶寶出生的前三個月,是如何分辨媽媽的呢?

大家都知道,出生頭三個月的寶寶,看東西還是很模糊的,那麼他又是如何區分媽媽和其他人的呢?除了媽媽的聲音和撫摸,寶寶還有一個比較發達的地方,那就是嗅覺,剛出生的寶寶,嗅覺的靈敏度是成年人的幾十倍,他在胎兒時期,能夠準確地嗅出羊水中的味道,所以媽媽吃了辣椒或者甜食,都會讓它做出不同的反應,而寶寶出生後,靠的就是媽媽身上的羊水味道,來準確地區分媽媽的,等媽媽身上的羊水味道消失,他也能夠準確地嗅到媽媽身上的體香,所以把剛出生還在哇哇哭的寶寶,放在媽媽身邊一小會,他就安靜下來,這不是神奇,而是小動物的本能呢。

寶寶胎動時,為什麼爸爸一摸就不動了?原來寶寶是這樣區分爸媽的

小寶寶是不是特別神奇?不過遺憾的是,寶寶很多靈敏的功能在長大後就退化了,比如味蕾、嗅覺和聽覺,不過這也沒什麼,他憑藉這些辨認出媽媽,並且得到媽媽更好的照顧,本身就是一種更高級的本領,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