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年的車臣,俄國施行暴政,車臣人曾分親俄抗俄兩大派


19世紀初,亞歷山大一世在百日王朝被消滅後,對北高加索進行征服行動,並於1829年引發全面戰爭,是為高加索戰爭。伊瑪目加齊-穆罕默德在高加索戰爭中為了抵抗俄國,組成車臣尼亞,是車臣國家之始。

全國戰爭開始後,雙方互相屠殺,雙方戰爭手段日漸激進和血腥。1845年,在伊瑪目沙米爾的領導下,伊瑪目國達致最大疆域,直接接觸俄國本土,後被俄國大規模動員撃破。在1859年伊瑪目國滅亡後,車臣地區便併入帝俄版圖。被征服後的車臣地區多有暴亂,因亞歷山大·伊萬諾維奇·巴米亞京斯基元帥平定,成功於1860年建立政權。

1867年,俄國對車臣人開始大規模施行暴政,激起大規模反抗,車臣地區復亂。1875年,亞歷山大·帕夫諾維奇·斯維斯圖諾夫率兵至車臣大規模屠殺,令車臣人分化成親俄和抗俄兩大派別。1877年車臣及達吉斯坦起義後,抗俄之車臣人近乎滅絕。因獲得特赦,大部分抗俄之車臣人投降,車臣人再度統一。1881年開始工業化,車臣地區基本穩定,未曾再現大規模暴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