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父母是“同事”

去年我將父母從農村老家接到市裡和我們一起居住。他們在農村生活習慣了,很久都適應不了城市生活。父親除了種地沒別的愛好,不會下棋,不喜釣魚,連打門球也不會。我建議他不會可以學,再說坐一旁看別人玩也是一種樂趣。但父親就是不願出去,他說和城裡這幫老頭兒沒有共同語言。


我和父母是“同事”


母親也和父親一樣,別說讓她跳廣場舞了,她聽到廣場舞音樂便心跳加速,受不了那噪音。每天父母除了在家幫我們做飯打掃衛生,閒暇時便結伴到外面撿垃圾換錢,父親有時還揹著我外出打零工。為這事我沒少說他倆,讓外人看到,還以為我不孝順呢。可父母嘴上答應得好好的,我前腳上班,他倆後腳便拎著蛇皮袋出來了。

有一次,父親在垃圾箱裡翻找瓶子,被我撞見了,我火氣上竄,言語重了些。父親一賭氣,竟說要回老家,還說,他和母親早就在這裡住夠了,即便天天吃御膳,他們也咀嚼不出香味兒,混吃等死的日子一點意思也沒有。


我和父母是“同事”


我思來想去,只好和父母妥協,他們年齡大了,回老家居住是不行,我工作忙,沒時間兩頭跑。和妻子商量後,我決定讓父母去我廠子裡打工。說是廠子,其實是十幾個人的小作坊,父母去了也幫不上忙,不過為了給他們找點兒事做。我讓母親替我管理倉庫,讓父親負責看大門。每月支付工資,幹好了和其他職工一樣,還有獎金。

父母一聽有活幹,立馬來了精神說:“啥錢不錢的,能幫我乾點事就行。”父母上班後,除了自己本職工資,還這裡轉轉那裡看看,替我“把關”。有時父親還替我出主意,雖然他是外行,說的都是外行話,但只要我有時間,也樂意和他聊一會兒,權當哄老爺子高興。母親更閒不住了,這裡掃掃,那裡收拾,還在院牆邊開墾了幾壟菜地,農村那套活兒都拿起來了。

只要我不出差,上下班我都開車拉著父母,漸漸地父親也摸通了廠子裡的生產流程,只要和我在一起便聊廠子裡的事,母親也略知一二,向來不愛說話的父母,如今和我有說不完的話。用妻子的話說,同事之間是沒有代溝的。


我和父母是“同事”


我按月給父母工資,可過幾個月,他們便遞給我一張存單,雖然錢從我口袋流出,又變成存單上的數字回到了我手裡,但對父母而言,意義重大,工作不僅讓他們生活充實了,而且還獲得了滿足感。最關鍵天天和我在一起,見識也廣了,腦子裡不僅裝著土地還裝著商機。父親現在出門都有人問他,哪個部門退休的?母親說,這老頭子,進城後,氣質提升了不少。

原來以為,將父母接來城裡,讓他們吃好喝好便是孝順,豈不知,孝順首先是讓父母活得自在,讓他們找到生活的樂趣和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