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民:“世界級”徐工將在競爭中更加強大

中新網5月10日電 徐工綜合實力位居世界工程機械行業第六位,連續30年躋身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位。日前,在2019江蘇品牌發展峰會現場,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表示,“世界級”徐工將在競爭中更加強大,目標是要衝頂世界一流品牌,讓“江蘇品牌”“中國品牌”震撼整個世界。

據悉,徐工是江蘇最大的裝備製造企業,近年來,改變世界行業格局,擁有多個全球單項冠軍示範企業及單項冠軍產品的徐工,猶如體型威武高大、結構複雜精細的重型機械,戰略、體系、制度、文化、科技等環環緊扣在一個堅不可摧的機體內,揮舞著巨臂,引領著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的前行方向。

王民:“世界级”徐工将在竞争中更加强大

瞄準世界級,邁向高端化

高度國際化、充分競爭化,這就是王民對於工程機械行業的判斷與定位。“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擁有百餘年發展歷史,市場上強手環伺、‘群雄逐鹿’。”王民說,“近年來隨著世界各國對基礎設施建設的擴大與需求,工程機械行業愈發繁榮,競爭更加白熱化。”

態勢決定態度。高度國際化,註定了工程機械企業不能“躲進小樓成一統”,需要有世界視野;充分競爭化,企業就不能“固步自封”、“小富即安”,要依靠創新邁向中高端。

王民表示,徐工的目標是要衝頂世界一流品牌,要讓全世界人都喜歡徐工這個品牌。如何佈局?就是依靠高端、高附加值、高可靠性、大噸位的“三高一大”產品戰略,依靠有質量、有效益、有規模、可持續的“三有一可”高質量發展理念,依靠一根筋、一種激情、一份清醒的勇毅堅韌奮鬥精神。

“在這三個方面的支撐下,做好全球佈局,做好全球服務,做好產品,還有最關鍵的,要有一支國際化的隊伍。要突出國際化人才出海編隊的打造,突出技能人才與頂級工匠培育,持續培育出一批技能大師。”王民說。

世界級企業,還要有世界級管控模式。據瞭解,徐工將推進新一輪重大戰略調整,夯實世界前五前三高質量發展基礎,真正打造出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和“三有一可”高質量發展模式,形成跨國經營“航母艦隊”及世界級的管控平臺和管控模式。

世界一流品牌,產業層次要邁向高端化。一般而言,產業鏈有中低端、中高端、高端的層次之分,而要打造優勢品牌,需要有層次進階意識。“徐工處於怎樣的階段?可以說中低端是我們的基礎,中高端是我們的主力,高端是我們的方向和目標。”王民說,徐工將持續推進創新驅動,高水平打造世界級的創新體系,突破核心零部件,在世界工程機械行業“打出自己的威風”。

談到江蘇企業如何實現品牌發展這一話題,王民表示,江蘇企業一定要有危機意識,不能囿於現狀,要知危而進,要登高望遠,僅僅滿足於成為江蘇名牌是不行的,至少要做中國的一流品牌。

王民:“世界级”徐工将在竞争中更加强大

登頂行業珠峰,要有體力耐力,要耐住寂寞

實現高質量發展是中國經濟的必然態勢,也是中國企業必需的理念與追求。企業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王民認為,就是要從注重規模速度向注重質量轉型;從簡單地注重效益,看重眼前利益,向注重長期性戰略投入轉型;從注重產品製造、整機制造,向更加註重核心零部件製造和研發轉型;從只注重工廠建設向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和文化塑造轉型。

“這些都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急功近利,要耐得住寂寞,心無旁騖!”王民說,“中國要成為製造強國,我有一個比喻,就是還有‘百分之十’的技術難題要解決;我還有一個比喻,就像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已經攀登了八千米的高度,還有八百多米的衝刺征程。這個階段,每邁出一步都是艱難。如果沒有耐力,沒有體力,急功近利,必定會前功盡棄。”

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往上看、往前看而不顧影自憐、歧路徘徊,王民有著一份企業家難得的清醒。在我國經濟蝶變崛起的歷史舞臺上,從不缺乏快速崛起、一時規模龐大的企業,然而這些企業也往往容易因時勢變換隨風而逝。究其原因,大都因為在輝煌之時“亂了方寸”,或驕傲躁動,或盲目拓展,缺乏韌性與定力,缺乏邁向更高目標的鬥志與信仰。王民深知世界第六與世界第一之間並非“一步之遙”,心頭上始終橫亙著兩者之間巨大的溝壑。他目標專一,深知 “最後那八百多米”的高度,才是真正的挑戰。

長期的戰略部署,長期的高研發投入,長期的人才培養,長期的奮鬥與堅持……支撐這些的是什麼?王民表示,是企業家精神,還有擰成一股繩的企業團隊精神,以及融入骨髓中的、恆久傳承的企業文化。

王民:“世界级”徐工将在竞争中更加强大

徐工集團董事長王民

所有成功企業都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

財經作家吳曉波在總結我國許多草創型企業家被“集體淘汰”的原因時,指出他們身上有一種共同的“失敗基因”,就是缺乏道德感與人文關懷意識。說到底,就是缺乏文化理想與更高層面的責任感、使命感。

王民擁有與之類似的觀點,認為凡是成功的企業,都有著物質與精神的統一。物質表現為規模、技術等層面,精神則是文化、擔當、責任層面。他表示,徐工有產業基礎,更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體內始終根植著紅色基因。這一根鏈接過去與未來,連接內部與世界的紐帶,從來沒有中斷過。未來徐工還要繼續改革改制,把物質與精神結合得更好。

精神與文化,讓徐工上下凝成了一股拳頭。據瞭解,徐工目前有23000餘名員工,平均年齡34歲,朝氣蓬勃、步伐一致。“我經常講,徐工不是我一個人的。一個人,就是條龍,也攪不起多大的水。而23000個龍可以在太平洋攪起一條驚濤駭浪。”王民說,對黨忠誠、為國爭光,是他和所有徐工人一生的價值追求。徐工未來會堅決推進文化鍛造,錘鍊出有靈魂有血性鋼鐵般隊伍,這是徐工傳承紅色基因、發揚光榮傳統、錘鍊大器文化,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根本保證。

中國企業要積極承擔傳播中國文化的使命

王民認為,企業除了要鍛造自身的文化與品格,還要把自身作為載體,將中國文化在世界範圍內傳播發揚。

“中國企業要擔起責任,通過製造好產品,服務好用戶,把中國文化傳播出去。這一文化就是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幸福而不懈奮鬥的文化。”王民說,除了政府間的互動,企業必須有自覺意識,在全球市場馳騁時,要彰顯出中國人的勤奮、真誠、奉獻精神。

近年來,徐工發力智能化、數字化、信息化領域,在實現自身轉型蝶變的同時,也搭建起了一個共建共享、服務世界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徐工的平臺既是徐工的,也是世界的。王民說,目前徐工自主打造的漢雲平臺已接入設備超過68萬臺,管理資產超過5500億元;已覆蓋一帶一路沿線20多個國家,接入的設備已經超過2萬臺。可以說,這是一個技術的進階,更是一種共享文化、協同文化的彰顯。

奉獻的前提是自強,王民深知這一點。他說:“我們知道了未來目標在哪裡,知道道路應該怎麼走,知道應該為社會貢獻些什麼,腳步就不會猶豫。未來,徐工將全面發力,致力成長為世界前五前三的強大品牌。徐工注重共享,也不會忽略競爭。徐工是在競爭當中成長起來的,也必定會在競爭當中更加強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