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1931年高郵特大水災,你知道多少?

點擊藍字關注我們

前事不忘,後世之師

運河西岸

祭水壇勿忘歷史教育基地

修復建成後

吸引了眾多市民前往

祭水壇的修建就是警示今人

歷史不能忘記

慘劇不能重演

关于1931年高邮特大水灾,你知道多少?

關於1931年高郵特大水災

你知道多少?

☟☟☟

1931年8月26日凌晨,高郵運河多處決堤,特大洪災瞬間爆發,高郵和裡下河各縣盡成澤國,千萬百姓頓遭滅頂之災。無數求生的災民在屋頂和樹上避難、呼天喊地,備受煎熬。而逃過水災一劫的災民又遇到瘟疫流行,病死者不計其數。

关于1931年高邮特大水灾,你知道多少?

1931年水漫高郵城

據《運河專刊》記載

裡下河地區有1320萬畝農田顆粒無收,倒塌房屋213萬間,物產損失達2億元以上,受災民眾約58萬戶350萬人,140多萬人逃荒外流,77000多人死亡,其中被淹死的有19300多人。

這場曠世災難

離今已整整過去88年

市政協原主席、高郵文化研究院院長倪文才曾在他於2006年出版的《故事裡的故事》一書中再現了1931年高郵特大洪災慘況。倪文才在書中介紹說,小時候,他就經常聽到老人們零零碎碎地講述民國二十年“倒大口子”(大運河堤壩決口)的一些故事,工作以後偶爾也接觸過一些1931年高郵洪水的資料,但對1931年為什麼會發這麼大的洪水,這場洪水高郵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危害卻不清楚。於是,他翻閱了《高郵縣誌》《高郵水利志》《高郵文史資料》《20世紀中國水旱災害警示錄》等書籍,對高郵1931年特大洪災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

关于1931年高邮特大水灾,你知道多少?

據倪文才介紹:1901年至1948年間,高郵就發生三次重大水災,分別是1916年、1921年、1931年,尤以1931年為最。

1931年6月、7月,淮河流域連降三次大暴雨,第一次6月17至23日,主要發生在淮河上游的獅河、竹竿河一帶,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第二次7月3日至12日,發生在淮南山區及高郵湖一帶,雨量在400毫米以上。第三次7月18日至25日,仍發生在淮南山區及高郵湖一帶,雨量均在300毫米以上。高郵連續十幾天暴雨,先後降雨三尺四寸。由於雨量大,上游洩洪量多,加上受江水頂託,高郵湖、南邊的邵伯湖水位滯漲不已,漫水裡運河。高郵御碼頭水位7月25日為8.3米;8月1日達9.06米;8月15日達到9.46米,為那一年的最大值。運河西堤沉沒露齒,東堤水平堤頂,運堤一線岌岌可危。8月20日後,高郵湖、河水位開始下跌,至23日,御碼頭水位已落到9.3米,人們產生了麻痺僥倖思想。但是天公不作美,8月25日下午3時,突然起了西風,下了暴雨,運堤承受的壓力非常大。夜晚8時,風更大了,驟雨肆虐,日降雨量102.3毫米,運河水位暴漲,白天加設的護堤子堰完全被風浪捲走。巨浪衝來,搶險人員難以立足。26日凌晨又轉為西北風,風勢更狂,達到6.3級。高郵湖發生湖嘯,湖水由西向運堤直衝過來,以至於全堤漫水,到了凌晨5點,城北擋軍樓、廟巷口、御碼頭、七公殿等地方的堤壩先後潰決,其中擋軍樓決口最大,約550米。頓時,洪水直撲城北、城東,聲音似山崩地裂,高郵城瞬間一片汪洋。

关于1931年高邮特大水灾,你知道多少?

修堤現場

人們從睡夢中驚醒,扶老攜幼,奪門逾窗而出,哭聲震天。由於禍起倉促,臨堤鄉村的許多居民沒有來得及起床就被洪水捲走。更多的人在滾滾而來的洪流追逐下,慌不擇路。

可以這麼說, 1931年高郵大水災是民國時期高郵發生的最大的自然災害。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對裡下河防汛高度重視,又對高郵湖和運河高郵段實施了一系列整治,使運河堤更加牢固。2003年運河大堤再經考驗,高郵湖水位9.52米,創歷史最高水位。運河大堤巍然不動,成為裡下河可靠屏障,舊社會房屋沖毀、浮屍飄流的慘劇一去不復返。

我市於2005年在當年決口處擋軍樓原址建立祭水壇,在文遊臺內設立“水鑑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