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老臣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中國有句古話叫:“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滅,謀臣亡。”當年跟劉邦打天下的韓信是這樣,後來跟朱元璋定江山的藍玉也是這樣。朱元璋為了讓孫子順利繼位,殺了很多功臣。可是李善長當時已經退休,且年逾古稀,為何朱元璋連他都不肯放過呢?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揭秘一下背後的真相。

76歲老臣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朱元璋平定滁州後,李善長前來投奔。因為當地人都稱讚李善長年高有德,所以朱元璋便將他留下來掌管文史書籍。在後來征戰的過程中,李善長為朱元璋出謀劃策,連勝幾場,漸漸取得了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稱吳王時,李善長被任命為右相國,但凡招賢納士基本都是李善長負責。之後朱元璋率軍出征,也是李善長坐鎮後方,負責為前線押運糧草。所以朱元璋最初對李善長非常信任,在建立明朝後還封他為韓國公,拜為中書左丞相。

那他為何後來被朱元璋所殺呢?首先,李善長居功自傲,引起朱元璋不快。李善長看似寬厚溫和,實則內心十分善妒。參議李飲冰、楊希聖冒犯了他的威嚴,他就立刻向朱元璋打小報告,罷免了兩人。劉伯溫與他爭論法令,他當場辱罵劉伯溫,嚇得劉伯溫辭官回鄉。沒人與他制衡後,他開始漸漸心生傲慢,引起了朱元璋的不快。

76歲老臣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其次,沒有及時感恩朱元璋,讓朱元璋很生氣。胡惟庸案爆發後,很多人受到了牽連,李善長的兄弟李存義和侄子李佑也牽連其中。朱元璋看在李善長的面子上,沒有處置李存義父子。但李善長並沒有表示對朱元璋的感激,所以讓朱元璋很生氣。最後,李善長知情不報。胡惟庸在陰謀造反前曾數次拉攏李善長,他雖沒有答應,但也沒有檢舉。後來藍玉在捕魚兒海俘虜了胡惟庸私通沙漠的使者,李善長也是匿而不報。

76歲老臣回家養老,每天耕田種地,朱元璋卻下令:滿門抄斬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就像安在朱元璋心裡的定時炸彈。當有一天爆炸後,即使李善長再年邁,再有免死金牌,也難以平息朱元璋的怒火。後來朱元璋以胡惟庸蛋追問李善長,將他及妻女弟侄70餘人一併處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