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志願填報,專業選擇時,需避開哪些誤區?

戀愛錦囊


當5月份結束後,2019年的高考將招手即來,努力十餘載的同學們,終將在考場上一展才華,將大學的夢想變成現實。在高考到來之前,大家應該全力以赴,將成績多提升一些,這樣將會與成功更進一步。

在學子們積極複習的同時,許多家長也沒有閒下來,他們除了照顧好孩子的生活起居,為備戰高考的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之外,也會惡補大學和專業的知識,希望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能夠為孩子做好參謀的工作。

從大學專業的角度來看,一個人選擇什麼樣的專業,通常是選擇將來的從業方向;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只有知己知彼,對專業有足夠的瞭解,再結合自身的成績和興趣,才能輕鬆找到契合學生髮展的專業。

不同的學科分類下,包含著諸多的專業類別,而在許多的專業類別之下,又有數百個大學專業。如果僅僅從專業名稱上來進行識別,無法真正深入瞭解一個專業,甚至這個專業的就業方向。那麼,在認識專業的過程中,應該避免哪些誤區,從而在高考志願中,少一些困惑呢?

第一種誤區:盲目追求熱門專業

伴隨著高校的擴招,每一年,都會有許多的大學畢業生,湧向求職市場;為了減輕就業方面的壓力,提升求職的競爭力,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會考慮著,讓孩子選一門社會需求較多,相對熱門的專業。

不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轉變;經過3年、4年或者5年之後,誰都無法精確地預料,哪些專業才是真正的熱門。所以在認識專業的時候,家長和同學們要保持足夠的理性,不能盲目的追求熱門專業,而忽略了孩子的興趣發展等。

第二種誤區:識別專業望文生義

因為對專業缺乏瞭解,加上眼前的時間有限,一些家長在認識專業的過程中,容易進入“望文生義”的誤區。比如說,“貿易經濟”和“國際貿易經濟”這兩個專業,有的人從字面上去認識,認為後者比前者強調國際,因而對外語有較多的要求,而實際上,兩者一個側重應用,一個側重理論。

在高考志願填報的過程中,不能因為專業的名稱看起來不錯,而選擇這樣的專業,也不能依靠自己的揣測,就盲目的選擇一個專業;應該對其有充分的瞭解,找到真正適合自身發展的專業。

第三種誤區:名稱相同專業相似

在不同的高校內,會有相同的專業名稱;專科和本科的院校裡,也會有一樣的專業名稱。但是,各位家長要意識到這點,由於每所大學辦學特色不同、專科與本科的側重點不同,即便是相同的專業名稱,就業方向會有很大的差別。

從學制上來看,專科通常三年,而本科通常為四年;同一個專業名稱,在專科院校和本科大學裡,除了時間上的差別外,專科則會著重操作能力的培養,而本科則會更加深入一些,注重理論方面的提升。所以,若想正確認識專業,需要意識到,同一個專業,在不同高校裡存在著差別。

第四種誤區:專業直接決定行業

在填報志願時,同學們和家長,通常會思慮長遠,想著將來的就業方向,甚至做什麼行業也會考慮在其中。喜歡做教師的,於是就填寫師範類的大學和專業;熱衷金融的,就報考財務類、金融類的專業。

雖然說,專業的選擇,與將來的求職有諸多直接的聯繫,但是專業並不等同於行業。比如,金融行業同樣需要計算機專業的人才,許多非師範類專業的同學,拿到教師資格證,依舊可以做教師。即便一時未能考上期待的專業,還可以通過跨專業考研的方式,進入到希望的行業中去。

第五種誤區:分數越高專業越好

抱著逆襲的心態,填報名校的冷門,或者忙碌的報考熱門專業,都會讓許多同學,遇到志願撞車的情況;當許多同學,都朝著某一個專業報考的時候,這個專業的錄取分數線,可能會突破以往的錄取分;但是,這並不代表著,這個專業就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好專業。

所以,對於各位學子和家長來說,在查閱歷年錄取分數的時候,要避免這樣的誤區,不要認為專業錄取的分數線越高,就是好專業。而是應該瞭解學生的興趣點,根據高考的分數情況,來選擇真正契合自身的專業。

在您看來,在認識專業的過程中,還有哪些誤區需要避免呢?歡迎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