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有哪些起源

當人類社會進入文明以後,隨著物質生產和精神生產的發展,尤其是藝術的日益繁榮,歷代哲學家,美學家和文藝理論家對藝術起源問題進行了種種探索,形成了許多不同的觀點,影響比較大的有以下幾種:

一:藝術起源於模仿

古希臘哲學家最早提出藝術起源於模仿這個觀點。德謨克里特指出:“在許多重要的事情上,我們模仿禽獸,做禽獸的小學生的。從蜘蛛我們學會了織布和縫補,從燕子我們學會了造房子,從天鵝和黃鶯等歌唱的鳥兒學會了唱歌。”

柏拉圖則提出了他的三重世界模仿理論,他認為,藝術是對現實世界的模仿,而現實世界又是對理式世界的模仿,因此藝術對理式世界模仿的模仿。

亞里士多德則更進一步發展了模仿說。他認為藝術起源於模仿,由於模仿的媒介,對象,方式的不同,便有了不同藝術形態上的差異。

由於媒介不同,便有了不同藝術,畫家和雕刻家都用顏色和線條來模仿,詩人,戲劇演員和歌唱家則是用聲音模仿。舒曼也說過:“在一個美術家心目中,詩歌卻變成圖畫,而音樂家則善於把圖畫用聲音體現出來。”由於對象不同,因而形成了悲劇和喜劇。由於方式不同,也就出現了史詩,,抒情詩和戲劇之間的差異。

模仿論有其合理之處,因為在人類早期藝術,特別是原始藝術模仿佔了很大部分,但這種說法只看到表面,而沒有揭示事物的本質。

二:遊戲說

由18世紀德國哲學家席勒和19世紀英國哲學家斯賓塞提出來,這種說法認為藝術起源於人類遊戲本能,它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由於人類具有過剩的精力,另一方面是人將這種過剩的精力運用沒有實際效用,沒有功利目的的活動中,體現一種“自由”的遊戲。席勒在他著名的《美育書簡》,人的“感性衝動”和“理性衝動”,必須通過“遊戲衝動”才有機協調起來。斯賓塞強調“遊戲”主要特徵是沒有實際功利目的,它並不沒有維持生活所必須的活動過程,而是為了消耗肌體積聚的過剩精力,並在自由發洩這種過剩精力獲得快感和美感。

藝術起源遊戲的說法中,有些合理之處。首先這種說法肯定了人們只有在不為生活所迫,也就是隻有在滿足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生活條件下 ,才有過剩的精力從事“遊戲”,即藝術活動和審美活動。

三:藝術起源於“表現”

表現說認為,藝術起源於情感表達和交流,它在激情的支配下的創造,是藝術家的感受,思想和感情的共同體現。《尚書堯典》雲:詩言志,歌詠言,聲依永,律和聲。”

西方藝術理論界也有眾多“表現說”的支持者。最著名的意大利美學家克羅齊,他提出“直覺即表現”的命題,克羅齊輕視藝術傳達活動,認為藝術事情的表現,內心的直覺即表現的藝術,不用另外再物化心靈感受的意象。

把表現視作藝術的功能無可厚非,畢竟原始人也會有自己的歡快和悲傷,也需要要表達和宣洩。但若說藝術起源於表現情感之需要。

四:巫術說

巫術說是20世紀以來西方藝術起源研究影響最大一種理論。巫術說最早是由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他認為,原始巫術根植於原始人萬物有靈的世界觀。另一位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弗雷澤在他的名著《金枝》一書中,更是認為原始部落的一切風俗,儀式,信仰,都起源於交感藝術。

我們認為,藝術產生最初確實是與巫術有密切聯繫的,但藝術起源於“巫術”的理論又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原始時代的巫術活動是直接和當時原始人類的生產勞動密切在一起的。

五:勞動說

藝術起源於勞動在我國藝術理論界最有影響。勞動創造藝術的主體——人,因此勞動是藝術產生的必要前提。勞動成為藝術產生的前提和需要,同時也是藝術作品的主要內容。

筆者認為,藝術起源不是僅僅上述單一種的因素在起作用,法國結構主義阿爾都塞提出“多元決定論”。他認為,任何文化現象產生,都有多樣的複雜的原因,而不是由單一簡單原因造成的。原始人要靠勞動生存,也靠巫術來理解世界,吃飽以後也要遊戲,有情感也要宣洩,有了多種情感因素,這些都是正常的生活,在這麼一個環境之中,極有可能這多種因素同時對藝術發生起到影響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