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發清溪向三峽,燈影凝翠有人家


從恩施一路直奔宜昌,穿西陵峽長江大橋投宿南岸夷陵三鬥坪。時已黃昏,閣樓設置好慢門拍攝,西望三峽大壩巋然深鎖長江,西陵峽長江大橋華燈初上,虹橋臥波,江面小舟巨輪紛紛靠港,空中五彩雲霞俏映峽江,天水一色豔影霓裳,煞是雄闊壯觀!

次日清晨走進三峽神牛廣場,清輝薄灑,江碧如洗,岸邊碼頭停泊的遊輪和遊客都開始忙碌起來。用過早餐,在自稱屈原後人的老闆娘帶領下,從南岸特勤通道向5A景區三峽人家西大門進發。

行進在長江三峽中最為兇險奇幻壯麗的西陵峽之中,腦海不禁浮想聯翩,西陵峽過去曾以灘多水急著稱,而今在三峽大壩和葛洲壩的夾圍之下,已是高峽出平湖,天塹變通途。曾經令人望而生畏的厲鬼灘如今已是風平浪穩,水流平緩,船隻暢行,如履平川。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來到三峽人家景區後門,再見西陵帆影,碧水青山,欣喜之情自是溢於言表!因為五遊三峽,前四次都遇混水濁浪,而所有讀過關於長江的詩文中都難離的“碧水”,卻一而再再而三的與己無緣,所以此番此景頓覺心情大好。

峽光瀲灩,西陵桃源,幽篁碧水,別有洞天!奇秀險麗的燈影峽中,一灣碧藍如玉的溪流,白帆搖曳,竹笛悠悠,綠水青山、林茂竹修。木漿在波里漾開落葉枯蔓,碧水從少女手中慢慢滑過指尖。稍遠處一架古橋飛跨溪岸,古樸幽深,儼然世外桃源。


這便是榮獲“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旅遊目的地”稱號的三峽人家核心景區——龍進溪。據說對岸有一巨龍般的帶狀石嶺從山頂蜿蜒而下,而那龍頭所向,似要縱入清溪回潭歇息一般,故得名龍進溪。

竹影扶疏,質樸好客的漁家姑娘撐著油紙傘斜坐烏蓬船頭,不時揮動小手熱情地招呼岸上的遊客。順著溪邊棧道繼續向源頭挺進,轉彎抹角都是詩情畫意,漁網高結,潭映秀色,一種融融的幸福恬淡便瀰漫在這山水含情的翠色之中。

落葉西風時候,人共青山都瘦。說到夢三峽,幾曾來?船底水平如鏡,水流暗湧,汩汩有聲,如琴如箏,俏立船頭的紅衣少女,眉眼傳情——在潑墨山水畫裡,妳從墨色深處被隱去,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妳。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妳眼帶笑意...


水車吱呀,轉撥著歲月的休止符,清泉叮咚,桃花魚翻滾著撒歡暢遊,黑鴨白鵝飛舞紅掌拔弄清波,勤奮的魚鳧淡定地梳理著羽毛。野芳發而幽香,幽澗蔚然深秀,雖暫擾清靜,然山水之樂無窮矣!

景區西頭,精巧別緻的初峽亭倚靠在清幽的龍溪邊,幾隻白帆烏篷船靜靜地泊在龍進溪遊客碼頭。峽江漁船,風情獨具,它既是水上漁民的家,又是三峽一道獨特古老的風景線,歷數千年而不衰,有如記錄峽江變遷的點點字符。

奮力掙脫巫峽、瞿塘峽阻攔的洶湧川江澎,蜿蜒突破群山的封鎖,輾轉向東欲待直奔大海,在此卻被葛洲壩緊鎖於深谷之中,野性盡斂,宛如處子。燈影峽出口南岸馬牙山上,有四塊酷似《西遊記》中唐僧師徒四人的奇石。郭沫若有“玄奘師弟立山頭,燈影聯翩豬與猴”的題詠。每當夕陽夕照,晚霞透襯峰頂時,師徒四人伴著濤聲,面對進、出三峽的航船吟誦佛號,遠望就像燈影戲般,這就是燈影峽得名的由來。


看過《宜昌保衛戰》的大概都知道,明月灣前的中華第一神牌——石令牌,銘記了一段中國人刻骨銘心的歷史:1943年,15萬中國軍隊在被稱為最後一道國門的石牌,與10萬日寇展開了殊死拼殺,取得了被譽為“中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的輝煌勝利,粉碎了日寇覬覦重慶的美夢,成功地斬斷日寇進犯大西南的鐵蹄。石牌保衛戰是二戰期間中國抗日戰場以弱勝強的一次著名戰役,對中國抗日戰爭的最終勝利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好生羨慕三峽人家的山水田園生活,石屋木樓隨意小歇,便可領略到峽江人民順應自然,又不斷地與自然抗爭,執著地營造生活,又拼命地享受生命的個性。土家俏皮活波的豆腐西施,豆腐製品的品種和味道也是好得令遊客趨之若鶩!

步入山上人家,幾步臺階,便把你引進一個個原始淳樸的屋子,穿過一道門或又一梯臺階便把你引入另一居所,轉山轉水,離不了情哥哥的堅實厚肩,揮汗如雨,也要背好秋波流轉的俊俏媳婦。呵!在山裡,談戀愛也是件體力活呀!


明月閣內,大到編鐘,中到古箏、琵琶、二胡、月琴,小到排簫、洞笛、竽、壎,齊聲奏和,宏偉狂放的楚辭遐想頓時響徹大廳:芷葺兮荷屋,繚之兮杜衡。合百草兮實庭,建芳馨兮廡門。九嶷繽兮並迎,靈之來兮如雲。捐餘袂兮江中,遺餘褋兮醴浦。搴汀洲兮杜若,將以遺兮遠者。時不可兮驟得,聊逍遙兮容與!

朝而往暮而歸,遊人去而禽鳥樂!天色在不知不覺暗了下來,景區閉門謝客時間快到,溪中的烏篷小船亦紛紛掉頭準備歸航,微波盪漾,帆影兒泛起鴿翼似的倒影,烏篷、白帆、翠竹、紅人、青山、綠水,一幅夢中的三峽人家就此定格成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