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願意讀電子書還是讀紙質書籍?為什麼?

被人佔了名字的小Z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電子書和紙質書在不同的場合滿足不同的需求,但真正喜歡的還是紙質書。


雖然,現在普遍來說,電子書比較便宜,有時候還可以免費。紙質書相對來說比較貴。但電子書就像是快消品,看過後就難得再去看了。而紙質書,一旦你買了,它就一直放在那兒,什麼時候想看了,都可以拿出來翻一翻。


另外就是做筆記,我這人可能有點懶,做筆記喜歡直接做在書上。有什麼生僻的字,查了字典就可以直接把拼音標上。有什麼喜歡的句子,直接用不同顏色的筆做上標記。看到哪段話,想發表一下自己的感想,就直接在旁邊寫上。《紅樓夢》那本書裡就有脂硯齋、畸笏叟等人的批註與書一起流傳下來了。


當然我不是說我也要把我寫的東西流傳下去,不是這個意思,就是說自己看這本書當時是這個感受,寫在這裡,下一次看,可能感受又會不一樣了,這樣就有一個比較,便於對書本里的內容加深理解。


電子書,它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積聚碎片化時間,隨時隨地,當你沒什麼事情可做了,就可以把手機拿出來看看書。而紙質書就不可能隨時隨地都帶著,有時在外面有時間,想看書而書又不在身邊,這樣就不太方便了。


所以說,電子書和紙質書各有各的優點,都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誰也不能替代誰。彼此互補吧。


翩翩起舞一片雲


其實,這完全根據於個人喜好而定的。

先說讀電子書,是因為電子書可能更加方便攜帶。一些電子書的閱讀平臺是手機,kindle等等,這是屏幕上面的可活動文字。

這些電子書是通過滑動,翻動等手勢操作完成閱讀的。這些電子書的優勢是攜帶方便,可自行選擇字號大小,方便統計相應的閱讀時長,數據,電子書上可以進行相關的批註,且只要有網絡就不會丟失等等。

電子書也是當下年輕人喜歡的熱門閱讀方式。在公交車,在地鐵裡,通過抽出碎片時間來讀自己喜歡的電子書,他們利用了時間讀書,這其實對於當下中國人閱讀時長不足嚴重匱乏這一問題,其實是很好的一個解決方式\\^O^/。

再說閱讀紙質書籍。董卿在接受朗讀者節目的相關採訪時表示,她在為這個節目籌劃的時候,全都是按照紙質書來籌劃的,從不讀電子書,只有讀到紙質書,自己的內心才會更加踏實。

這涉及到一個問題,未來紙質書會不會消失?

這是一個在現在很難回答的問題,但是放眼未來,未來很可能人們會出於環保的需要而拋棄一切涉及到砍伐樹木的項目。所以將來可能不會出現紙質書籍,而是在手機平臺上進行閱讀。如果將來指著書籍還在的話,那就說明有一批並且有一大批人仍是喜歡直至書籍的,不管怎樣,他們各自都有自己存在的理由。


四方國學


我來回答!

以下回答我在另一個回答中也有所提及,同樣適合這個問題,

現如今電子化書籍其實更有利於人的知識吸收速度,因為電子書籍又更多的加分選擇,比如聲音,音效,字形等,而自帶的人聲閱讀又能減少人的用眼率,也比傳統書籍更加省空間,但是電子書籍並非都是優點,比如,有時候看完並沒有特別的印象,因為沒有紙質書的實質感受,有些有故事,有年代的書籍,人們能在老書籍上感受到傳承者的氣息,也許上面會有淚痕,會有特別的書香氣。

堅持看紙質書,其實對於創作者角度來說,也是一種尊重,坐者能感受到書本的翻閱率,能感受到創作者的溫度。

像一些外國書籍,有很先進的技術,觀點,但就不允許電子化的,有技術限制出口的一些政策,不允許影印,能堅持去捧著這類書籍啃的人,必定是想有所做為,想汲取特定知識的一批人。

總的來說,現在能手捧紙質書的人,重於一身的閱讀感受和一些閱讀習慣,可能一部分人還是有紙質書情懷吧!

我就很喜歡在外網去淘有歷史感的書籍,其實原創者的思想,想表達給讀者的意境,往往在傳播的時候,在翻版的時候,會慢慢出現偏差,所以紙質的東西,會有獨特的傳承感,讀者的閱讀感受也會因人而異。


橘子皮蘋果


喜歡讀紙質的,因為它能讓我聞著書香。


天涯獨醉觴


紙質書,看著舒服,能投入,還不傷眼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