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我心即神,我即是神。

我心即魔,我即是魔。

我心即佛,佛即是我。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週五,北京的天橋藝術中心頗為熱鬧,而在藝術中心 B1 層的疆進酒這個曲徑通幽之地,一場真正的好戲即將上演。

夜叉,中國律動金屬(Groove Metal)當之無愧的王者,即將在這裡首發他們的全新大碟《我即是》。此時,距上一張專輯《暗流》發行已過去 4 年,而距離他們首次登上北京的舞臺,已是整整 20 個年頭。

這些年來,夜叉經歷了數次音樂上的轉型,譬如深受西藏文化和 Dub 影響的《轉山》,與 GAI 合作的《夕陽下》,而這張絕不妥協的《我即是》,宣告了他們迴歸律動金屬,迴歸 20 年前那群攜《自由》席捲而來的自己。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嘉賓:暗獄戮屍

晚上八點半,嘉賓樂隊暗獄戮屍率先登場。這支來自天津的殘酷死亡金屬樂隊 2017 年的新專輯《畸形人類意識》深受各方好評,水喉功力十足,極大地帶動了現場樂迷的情緒,隨後他們把舞臺交給今晚的主角——夜叉。

現場在鼓手震人心脾的敲擊下打開序幕,《我即是神》開篇。胡松說:“人性即神性,當你用神的標準來衡量和要求自己,這個世界將會往更好的方向去發展。宇宙只有一個神,這個神就源於你自己。”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發發發》,夜叉早期的一首憤怒歌曲,胡松帶動全場的樂迷,比出經典的手勢,說出這三個字,一同宣洩內心。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周晨

舞臺前排一直有位樂迷高舉著一件 T 恤衫,胡松看到後接了上來,向大家展示 T 恤的印花——正是美國律動金屬大牌 PANTERA。他不無感慨地說:“樂隊能有今天,要感謝一切幫助過我們的人,感謝支持我們的樂迷,也要感謝 PANTERA,他們的音樂深深影響了我們。”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胡松回憶:“1999 年的夏天,夜叉與另外兩支金屬樂隊,窒息和陳屍一起辦了一場演出。那是夜叉的第一次在北京演出,如今已經過去 20 年了,當時的場地只有今天的六分之一大小,可是,99 年的現場我覺得非常躁……”隨後,《中國搖滾》《我操這世界》《與魔鬼同行》等作品輪番上演,沉浸於音樂和甩頭的樂迷彷彿沒有歇息的意思。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接下來的慢歌環節,則唱了《夕陽下》和《末路》。《夕陽下》是一首與說唱歌手 GAI 跨界合作的作品。《末路》則來自專輯《You aren't the loser》,也是一首感動了無數樂迷的鐵漢柔情。

最後兩首曲目均來自新專輯。《自由路 66 號》是一次巧妙的結合,“自由路”是主唱胡松長大的地方,而 66 號指的是他們曾經騎行穿越的美國 66 號公路。這似乎是一個二元論,意指著夢想與現實的分離不開,正如歌詞中對於時間和生命的反思,彷徨又堅定的態度下誘導出更多交織在一起的複雜情感,它們統統指向那個確切的結論:彷徨是伴隨的,堅定才是永恆!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粉紅色的狗》是最後一首歌曲,胡松帶動樂迷玩起了“螞蟻搬家”的遊戲,在樂迷歡脫的“左左左左,右右右右”的蹦跳中,演出結束。我相信,穿梭出入的人們,排隊等待籤售的人們,每一個經歷這場演出的人們,都不會忘記這個屬於夜叉的夜晚。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攝影:王哈

時間凝練出了他們對世界的思考,音樂永遠是他們表達的方式。我們能看到夜叉一路走來的改變,我們也能從中體會到夜叉的從未改變。《我即是》把定義夜叉的權利交由每一位聽者,因為定義本身就是別人給予的。他們不標籤化,不符號化,那些標籤和符號早融入夜叉的音樂血肉,化作這一張沉甸甸的唱片。


【樂界現場】夜叉神者,所至如風


新專輯《我即是》實體設計的非常用心,整體制作質量也是驚喜滿滿。打開唱片包裝盒子內藏玄機,別有洞天,至於是何種洞天我就賣個關子吧,喜歡的朋友一定要多多支持夜叉的新專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