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粉王獻之嗎?《世說新語》德行 39


你會粉王獻之嗎?《世說新語》德行 39

王獻之 《鴨頭丸帖》


39、王子敬病篤,道家上章應首過,問子敬“由來有何異同得失?”子敬雲:“不覺有餘事,惟憶與郗家離婚。”

王獻之病得很重,請道士向上天寫奏章交代自己的過錯。道士問:“歷來有什麼過錯嗎?王獻之說:”沒有什麼別的,只想起與郗氏離婚。“

王獻之字子敬,書聖王羲之最有名的兒子。他家和王導、王敦同族,也是出自琅琊王氏,只是在書壇的名氣大過政壇。

這裡短短三十幾個字的信息量實在有點大。按現在的風格,大概夠拍個五十集電視劇。

我們簡單概括一下就好了。

之前說過王羲之是郗鑑的女婿,所謂東床快婿是也。

王獻之先娶了舅舅郗曇的女兒,也就是表姐郗道茂。後來又被迫與郗道茂離婚,娶了簡文帝的女兒餘姚公主司馬道福。

這個司馬道福也是二婚,之前嫁給了桓溫的兒子桓濟。

因為桓溫臨終把大權交與弟弟桓衝,兒子桓濟懷恨在心,意圖刺殺自己的叔父。當然沒有成功,被流放。

公主是不會陪他流放的,也不可以有這樣的夫君,就離婚了。

王獻之啊!《晉書》裡說他

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閒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又帥、又清高、又才華出眾、又氣宇不凡……

萬千少女心中的夢想……

公主也有顆少女心,一直都是他的粉絲。

正好離了婚,正好哥哥是皇帝。

於是逼王獻之離婚,娶自己。

據說王獻之故意被燒傷,腳都瘸了,還是躲不過。只好從了。

郗道茂當時父親早已去世,離婚後寄居在伯父家。孤苦一生。

王獻之這邊呢,雖然跟公主生了一個女兒,但似乎還時不時想起前妻。主要證據有《奉對帖》和《世說新語》裡的這一則。


你會粉王獻之嗎?《世說新語》德行 39


王獻之《奉對帖》

雖奉對積年,可以為盡日之歡。常苦不盡觸額之暢。方欲與姊極當年之匹,以之偕老,豈謂乖別至此。諸懷悵塞實深,當復何由日夕見姊耶。俯仰悲咽,實無已已,惟當絕氣耳。

大意是:

我和你雖然朝昔相處多年,但每天都很開心。多想與姐姐你像當年一樣相親相愛,卻沒想到不得不分別,非常傷心煩悶。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每天與姐姐相見。悲傷又有什麼用呢?大概只能九泉底下相見了。


雖然王子敬的字確實寫得好,但他對愛情(如果有的話)的態度實在值得批判。

不止是不敢忤逆聖旨,

還包括明知郗道茂已經無依無靠;

還包括如果他們真的曾經恩愛,那他一定知道離婚對於表姐這樣的女人意味著什麼?

還包括已經娶了公主還要給前妻寫這種情意綿綿的信。

這儼然就是自私自利,完全不為對方考慮;還居然經常被貼上深情的標籤?真氣skr人了!


而且,在我的標準裡,凡是搞封建迷信的男人都應該被拉黑好嗎?

《晉書王羲之傳》裡說

王氏世事張氏五斗米道 ,凝之彌篤。孫恩之攻會稽,僚佐請為之備。凝之不從,方入靖室請禱,出語諸將佐曰:“吾已請大道,許鬼兵相助,賊自破矣。”既不設備,遂為孫恩所害。

意思是:

王家世代都信奉五斗米道,王凝之(王羲之的另一個兒子)尤其。晉安帝隆安三年孫恩造反,打到會稽,王凝之是內史。官屬們都說要陳兵備戰,王凝之不聽,每天入靜室祈禱,出來說:”我已經請了道家仙人,他會派鬼兵幫助我們攻打反賊。“ 然後,被孫恩殺了。


關於五斗米道的創立,有說張修的;有說張道陵、張衡、張魯祖孫三代的;有說根本沒有張道陵和張衡,是張魯為師從有名假託的;有說張修就是張衡的;我們也不必去考證了。

不管是誰創始、誰推廣,總之模式內容是類似的。剛開始大概只是治病,生病了不用吃藥,獨坐靜室思過,向道家誠心懺悔;喝符水。(符水,顧名思義,就是畫了咒符的紙燒成灰化在水裡。)病好了拿五斗米給道士即可。所以叫五斗米教。

後來大概就不止是治病了,逐漸發展成宗教或者地方勢力。像類似的太平道張角,已然可集結信眾,發動黃巾起義了。還有東晉的盧循、孫恩,也都利用了宗教力量來集結軍隊。

本則故事裡,王獻之病重的時候請道士來懺悔、作法,也不過是想求上天寬佑,延長壽數。且不說愚昧到相信鬼神,就單看他對待生死的態度也頗算不上什麼名士風範……

想想我們曾經提到過的劉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