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虎”的傳說

“馬虎”的傳說

“馬虎”的傳說

人們大都喜歡用“馬虎”一詞來形容某人辦事草率或粗心大意,殊不知在這個俗語的背後,原來還有一個血淚斑斑的故事。

相傳,北宋仁宗年間,京城有一位畫家,造詣很高,頗有聲望。但他愛喝酒,酒後常因草率辦事鬧笑話。

“馬虎”的傳說

有一次醉酒後,這畫家應友人之託畫老虎。剛畫好虎頭,另一人又請他畫匹馬,他便不加思索地在虎頭後面畫了一個馬身子。友人莫名其妙,問他:“畫的是馬還是虎?”這畫家回答說:“馬馬虎虎。”友人見他畫得不倫不類,不滿意地走了。而他卻把這幅畫掛在自家廳堂之上賞玩。

大兒子見了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是虎。二兒子問他畫的是什麼,他說是馬。後來大兒子去狩獵,途中遇到一匹馬誤認為是虎,就一箭把馬射死了,結果賠償了馬主人的損失。二兒子在山上碰上了虎誤認為是馬,想去騎馬,結果被虎咬死。

“馬虎”的傳說

這畫家後悔莫及,痛心疾首,把那幅不倫不類的畫付之一炬,並吟詩一首:“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大兒依圖射死馬,二兒依圖餵了虎。草堂焚燬馬虎圖,奉勸諸君莫馬虎。”

從此之後,人們把這位畫家稱為“馬虎先生”。後人又把處事草率,粗心大意,辦事不認真統稱為馬虎,並沿用至今。

“馬虎”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