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研究說明

01研究方法介紹

《2018年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報告》的數據收集通過網絡調研的方法,對上海、北京、深圳等一線城市和杭州、成都等二線城市的城市居民進行問卷定投,利用定量研究的方法獲取不同城市居民對於人工智能應用的需求程度和使用情況,嘗試描繪對AI服務高需求、高使用的人群具體特徵,探究AI應用發展與城市居民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關係,以期為關注人工智能行業的機構及相關從業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為確保研究的科學性以及指數搭建的合理性,本次研究的AI需求指數和AI使用指數計算過程,八大場景分別所佔的權重是由艾瑞通過對多位人工智能行業專家進行訪談後綜合得出;為對比多城市間的指數結果,已對城市數據進行了標準化處理以減小主觀性誤差。

02調研樣本說明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邏輯

居民需求與使用情況雙向評估,深描八大場景AI感知

指數體系介紹: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主要反映城市居民對於人工智能應用的感受力情況,本次研究將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劃分為城市居民AI需求指數城市居民AI使用指數兩個方面,意在通過城市居民能夠感知到的八大人工智能場景需求度和當前使用情況兩個維度反映不同城市的AI感受力情況。同時根據AI需求指數和AI使用指數的差值,可以得到該應用場景的AI潛力值,旨在表現AI應用場景在未來的發展潛力情況。本次研究在人工智能場景的選取方面,結合了多名行業專家的討論意見,最終確定了八大AI需求與使用場景:安全、交通、醫療、生活辦公、金融、零售、教育、文娛。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分析

國內AI需求指數普遍高於使用指數,AI發展潛力較大

通過調研結果的量化數據以及專家給出的各分項權重進行計算,可以獲得各個城市居民的AI需求指數AI使用指數的具體得分。其中在AI需求指數方面,調研結果中一線城市市民的AI需求指數平均分數要高於二線城市居民,可見一線城市對於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度更高;在AI使用指數方面,一線城市的平均得分也要高於二線城市,人工智能服務的普及和應用在一線城市的開展情況也相對較好。

此外,通過將AI需求指數得分和AI使用指數得分相減,可以獲得不同城市的AI發展潛力值得分,以反映在當前情況下AI應用與需求的供給情況。在這一分數方面,調研結果中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的平均潛力值得分都在4分以上,可見人工智能行業的發展潛力未來可期,其中一線城市發展相對領先,二線城市在人工智能潛力上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空間。

城市居民在交通、安全場景的AI需求指數和使用指數較高

從AI需求指數的細分場景得分來看,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居民在AI需求細分指數上對於交通的需求度均為最高,通過人工智能服務解決交通擁堵、實現智慧出行這一訴求是城市市民的普遍訴求。在AI使用指數的細分場景分數方面,一線城市和二線城市用戶均使用安全相關AI服務最多。在細分場景的潛力值方面,一線和二線城市排名前三的細分場景依次均為醫療、金融和教育,城市居民目前普遍對於這三大領域的AI服務訴求較高,但在現實生活中的使用頻率較低。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廣州、深圳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較強,成都發展潛力較高

從六大城市居民調研結果的橫向比較來看,在居民AI需求指數得分方面廣州市民分數最高,其次是深圳、成都;而在AI使用指數得分上深圳市民得分最高,其次是廣州、上海。總的來看,廣州、深圳兩個位於南方的一線城市中,居民對於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較強,這也體現出這兩大南方城市目前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普及的初步成效。而在AI發展潛力方面,從六城市人工智能潛力值得分情況看,廣州、成都、北京這幾個城市的未來AI發展潛力較大,可見這些城市中的居民對於人工智能相關服務目前的需求缺口相對較大,尚未完全被現有服務滿足。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沿海和首都城市安全需求大,教育需求和教育資源正相關

通過將不同城市居民在AI需求細分場景的得分進行比較,可以獲得不同場景下的領先梯隊城市情況:如下圖結果顯示,廣州、上海、深圳在多項AI需求細分場景中處於領先梯隊,這些城市的居民對於多項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相對較強。值得一提的是,安全場景的AI需求程度取決於城市自身在公共安全上的需求程度,教育場景的AI需求和城市的教育資源集中度呈正相關關係,而生活辦公場景的AI需求和城市的生活壓力、工作節奏有關。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成都文娛場景AI使用普及度高,上海金融場景處於領先梯隊

在AI使用場景的城市梯隊方面,不同場景下處於領先梯隊的城市存在一定差異,這也顯示出六大城市在人工智能技術和服務推廣上的側重點不同:成都則在文娛場景上處於領先梯隊,可見“天府之城”在文娛領域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上海作為全國金融中心,在金融場景的AI應用處於領先梯隊;而零售場景的AI普及度和城市人口密度相關,廣州、上海、深圳等人口密度更大的城市在零售場景的AI使用指數表現更加凸顯。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廣州北京多場景AI發展潛力大,二線城市AI醫療潛力可期

從整體上看,廣州和北京均衡地出現在各大場景的AI發展潛力領先梯隊,可見其城市整體的AI發展潛力較大。另一方面,由於各大城市自身發展特徵以及各場景AI應用普及程度的差異化,其各個AI場景的發展潛力也存在一定區別,其中原因主要與城市自身發展的痛點有關。如北京作為擁堵指數和通勤壓力最大的城市,其在交通場景的AI發展潛力也很大,而二線城市由於醫療水平和資源的侷限性,在AI醫療服務上也表現出了較大的潛力值。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畫像

平均年齡近33歲,月收入過萬人群近5成

根據六城市市民的調研得分結果和行業專家的討論,AI需求指數得分在70分以上(滿分100分)的市民被劃分為AI高需求人群,針對這部分人群進行人群畫像分析,結果顯示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在性別方面差異不大,在年齡方面25-30歲人群佔比最高,達到33.4%,平均年齡為32.9歲。而在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的收入方面,月收入超過萬元的市民佔比達到48%,其中月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市民TGI達到155,表明高薪人群對於人工智能服務的需求特別突出。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學歷水平較高,已婚且有小孩市民多

教育程度方面,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的學歷水平普遍較高,本科及以上的市民佔比達到81.3%,碩士及以上學歷人群的TGI達到127,凸顯出高學歷人群對於AI應用的需求較強。婚姻情況方面,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中已婚且有小孩的人群佔比達到70.3%,已婚人士在生活中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的場景相對較多。此外,在職業分佈上,六城市AI高需求人群中TGI較高的為企業中層管理人員(TGI=117)和企業高層管理人員(TGI=151),可見人工智能在職場中能夠滿足企業管理者的許多需求。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2018年六大城市AI高需求人群畫像

性別差異不大,25-35歲年齡段高使用人群佔比較大

和AI需求得分相同,針對六城市市民的AI使用得分進行劃分,我們將AI使用指數得分在70分以上(滿分100分)的市民劃分為AI高使用人群,針對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的畫像分析,性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類似,六城市的AI高使用人群的男女差異不大;平均年齡為32.7歲,其中31-35歲人群TGI較高(TGI=136),可見這一年齡段人群對於AI的使用相對較為普遍。在個人月收入方面,同AI高需求人群較為類似,六城市高收入人群對於人工智能的應用率普遍較高,其中月收入30000元以上的市民TGI達到159,對AI使用明顯較多。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本科及以上學歷佔比八成,企業人士AI使用程度高

根據調研結果,在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的學歷方面,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市民佔比達到81.2%,受教育水平普遍較高;婚姻情況方面,六城市高使用人群同高需求人群情況也基本類似,都是已婚且有小孩用戶佔主要比重。另外在職業分佈方面,六城市AI高使用人群中TGI較高的主要是企業的中層(TGI=117)和高層管理人員(TGI=135),可見企業的中高層管理者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對於人工智能的應用使用程度最高,相較於其他職業群體對AI應用也最為熟悉。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相關性分析-AI應用與生活幸福感

地區AI使用情況愈普及,城市居民生活幸福感愈強

通過皮爾森相關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Analysis)結果顯示,各典型城市地區市民的AI使用指數與市民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呈現正相關關係,相關係數r=0.37且數據在統計學上有顯著意義,說明AI使用指數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正面影響城市居民的城市生活幸福感:市民在AI層面的使用場景越頻繁,其生活中的幸福感會越多。可見AI應用已經滲透進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幫助居民在各個日常生活場景中獲得更多的便捷和優質體驗,對其生活質量產生了直接和重要的影響。因此,加強AI應用的普及,也將是提高國內城市居民幸福感的一個重要途徑。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中國城市居民AI培訓情況

城市居民目前參與AI培訓情況有待提高,但未來參與意願強

在城市居民參加AI相關培訓方面,根據針對六城市居民的調研結果顯示,目前各大城市的市民有參加過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培訓人數佔比為34.8%,多數居民還沒有對AI技術、AI服務有過系統、正式的瞭解。但在問及在未來是否有意向參加有關AI類的培訓時,有超過8成的居民表明了自己的興趣,其中選擇“非常感興趣”的居民佔比達到34.7%。可以預見未來針對普通市民的人工智能相關培訓會激發普通民眾的好奇心與興趣,培訓的開展也會讓更多城市居民瞭解AI。

中國人工智能城市感受力指數搭建、解讀與分析【詳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