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有問題標的“不護短” 公募密集發佈107份估值調整公告

近日,視覺中國因版權事件身陷非議,中銀基金也連夜發佈了對視覺中國估值調整的公告,交銀施羅德基金、財通基金、博時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緊隨其後,接連下調視覺中國估值,最多下調至20.41元/股,這距離上週五視覺中國25.2元/股的收盤價還有兩個跌停板。

實際上,伴隨著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進入披露的密集期,部分營收、業績出現較大變化的上市公司也會被機構“捧在手心”或“敬而遠之”,對於基本面出現較大調整的問題標的,基金公司則會優先發布相應的股票估值調整公告,再逐步減持相關標的。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截至4月14日,公募基金已經累計發佈了107份估值調整的公告,且在近一週尤為密集,自4月8日至4月14日,共有19家基金公司發佈了23份調整估值的公告。

對問題標的絕不姑息

公募連發估值調整公告

4月13日,鵬揚基金髮布了《關於公司旗下部分基金估值調整情況的公告》,公告顯示,根據相關規定,經與基金託管人協商一致,自2019年4月11日起,鵬揚基金對旗下證券投資基金持有的“隆基股份”採用“指數收益法”進行估值,並採用中基協AMAC行業指數作為計算依據。

而在當日,工銀瑞信基金、博時基金、上投摩根基金和嘉實基金也同時發佈了關於旗下部分基金持有的長期停牌股票估值方法調整的公告,且要調整的標的一致——隆基股份。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隆基股份也在此前發佈了關於配股發行期間轉股連續停牌的提示性公告,公告提到,自2019年4月2日至2019年4月16日期間,“隆基轉債”轉股代碼將停止交易,2019年4月17日起“隆基轉債”轉股代碼將恢復交易。

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在近期密集披露,營收、利潤、業績等指標也率先披露,部分上市公司商譽減值問題集中暴露,那些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公司以及在短期內基本面出現較大調整的公司,也被相關的持倉基金公司密集調整估值。

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4月14日,公募基金已經陸續發佈了107份調整估值的報告,小部分公告只是說明了會對相關標的估值方法進行調整,更多的公告則是直接對問題標的直接給出了新的估值水平。事實上,基金公司會在每年年末定期檢查其營收、業績等多項指標,調低停牌股估值併發布估值調整公告,以避免資金贖回套利,降低對基金運作的影響。

細數問題標的“三宗罪”

停牌、商譽減值和業績下滑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107份估值調整公告發現,眾多基金公司對於問題標的“不容忍”,主要原因是因為上市公司面臨停牌、業務違規、去年業績下滑的影響。

如今年一季度,某上市公司率先發布了2018年全年業績預告,連續虧損的業績表現讓持有該基金的眾多基金公司大失所望。《證券日報》記者梳理發現,今年以來截至4月14日,已經有天弘基金、博時基金、大成基金、海富通基金等16家基金公司陸續下調了該標的的估值。

上週,視覺中國版權事件持續發酵。上週五,視覺中國封死跌停,封單超40萬手,每股報價25.20元。諸如此類商譽減值的上市公司,相關基金公司也是迅速行動,相繼發佈下調估值的公告,並在公告中表示:待相關股票交易體現活躍市場交易特徵後,會恢復按市場價格進行估值的方式。

另外,長期停牌的上市公司也引起了基金公司的關注。根據證監會《關於證券投資基金估值業務的指導意見》及《中國證券業協會基金估值工作小組關於停牌股票估值的參考方法》的相關規定,眾基金公司經與託管行協商後,對其持有的相關標的按指數收益法予以估值,待股票復牌且交易體現活躍市場交易特徵後,再恢復為採用當日收盤價格進行估值。

還有部分基金公司宣佈調整其持有債券的估值。如信達澳銀基金在此前發佈公告表示,根據相關規定,經與託管銀行協商一致,該基金公司決定自2月19日起,對旗下基金所持有的債券“16三胞02”進行估值調整。在此前,博時基金也發佈了其持有的“17未名債”的估值調整公告。

與股票估值調整類似,基金公司對持有債券估值進行調整的原因,也是因為相關公司的業績出現了比較大的下滑。

如博時基金對“17未名債”的估值調整,正是與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在今年2月1日發佈的公告有關,相關公告顯示,山東未名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在2018年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2.69億元。該上市公司在近期公佈的2019年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預計淨利潤為-1180萬到-1550萬元,同比下滑114.36%至118.82%。

本文源自證券日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