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終於有一部電影讓我想去電影院看的了!”

在手機上操作購買支付動作時,我在心裡是這樣想的。

晚上11點左右從電影院走出來,我覺得也許自己該寫點什麼。今天是電影《地久天長》公映的第一天,看電影的人並不是太多,大概也就坐了三分之一的位置吧。這有點讓我感到意外,按理說王小帥的這部電影,不久前男女主在柏林電影節獲得了最佳男女主角,公映前的期待值應該是比較高的。

電影很奇怪的一個地方,中文名字是地久天長,英文名字卻是so long,my son。中文名字大概取自電影中出現的那首《友誼地久天長》,只是代表的意思更廣,不僅是幾個家庭之間的友誼,也代表失去兒子的夫婦所謂“時間好像停止了”的人生時光,因為“停止了”,所以“更久了”!

這不是電影,而是生活

電影大概3小時,據說公映版本已有剪輯和刪減,柏林版更長些。插敘手法的時間線,多個情緒爆發的節點,畫面轉為回憶,讓那些“情緒”自然而然地被解釋了.....

知青返城、文革、集體生產吃大鍋飯、黑燈舞會、計劃生育、下海、下崗......這三十年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三小時記錄了三十年,這是生活,也更像記錄片。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我們用物件收藏記憶

我很喜歡電影的這組舊物海報,舊物的魅力似乎與記憶有關,我們用物件收藏記憶。作為一個90後,這些物品只存在我模糊的記憶裡,我依然覺得它們有魅力。我想,對於我父母那輩經歷過這個時代的人來說,這些物件裡大概藏著青春吧!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陪你度過漫長歲月

劉耀軍的那句“我跟麗雲現在都是為了對方活著..”,王麗雲信上那句“謝謝你,陪我逃避了這麼多年...”,都深深戳中我。維繫關係,寄託情感,似乎是每個成年人度過漫漫人生的必經之路,或寄情於人,或寄情於物,活下去,感受到幸福,都是因為來日可期吧。所以,電影最後,養子的那通電話,似乎讓他們又找到了生活新的期待。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面對,還是逃避?

這電影讓我想起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同樣是喪子的故事。不同的是,《地久天長》的父母們選擇了“保護”沈浩,事發之後,絕口不再跟他提起這件事情,以為孩子還小,會慢慢淡忘。卻沒想到,這件事在沈浩心裡種下了種子,直到最後才跟自己和解。《步履不停》喪子的父母要求被救的小孩每年來參加兒子的葬禮,這種要求反而讓這個小孩對這種感激之情慢慢麻木。不管是面對還是逃避,最終都是跟自己和解的過程吧!

他們,像極了夫妻

整部電影下來,影帝影后實至名歸!每個眼神,每個動作,每個表情,每句話......都像極了一起生活了幾十年的夫妻。讓我印象深刻的場景有很多,遇上飛機氣流顛簸,他們拉住又鬆開的手;麗雲拿著兒子的照片,耀軍從背後的擁抱.....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

電影地久天長,值得一看!

最後,想用《步履不停》的一句話來結束,“你才25歲,你可以成為任何你想成為的人。”

不論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是這樣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