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跑題”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處於網絡信息高速發展時代的我們,互聯網上流行著對社會問題不同看法的網絡輿論,這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理性看待 。作為網民,參與各種事件的輿論時,我們應該保持著真實的態度。

2019年4月7日晚,重慶市渝北區公安分局官方微博發佈了一道“警情通報”,重慶市第二中級法院法官譚某被入戶盜竊的小偷邱某持菜刀砍死。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從警方的角度來看,這原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但由於死者的身份“比較特殊”,很快就在社會引發“特別關注”的輿論。

眾多媒體在報道此案件時,標題都有意無意的突出死者譚某“前副院長”的特殊身份,而引起網絡熱議的主要原因,也是基於這一特殊身份的存在。

最近,關於防衛的案件連續發生,也直接“引爆”了關於正當防衛的問題,而本案也捲入此話題中。

有網友表示,譚某是因為沒有采取正當防衛,才直接導致死亡,甚至假設,若是譚某反殺了小偷,法院又是怎麼裁決這位“前副院長”的呢?

關於正當防衛,這一直都是個比較複雜的問題,客觀來講,我國司法長期以來對正當防衛把控得謹慎嚴苛,對此公眾也存在怨言。當前情況,全社會應該重新界定正當防衛的範圍。

回到案件,過程中譚某為了保護自己,雖與小偷奮力搏鬥,但最後還是遇害身亡,更談不上反殺了。在事實面前,我們就不應該再進行正當防衛這樣的無稽之談了。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自十八大以來,全國都在關注反腐倡廉的問題,隨著司法的不斷公開和透明,公職人員的各種貪汙腐敗行為一直都在刺激著公眾的神經。於是,很多網民習慣用“有色眼鏡”去批判公職人員,只要涉及到公職人員的新聞,就算公職人員是受害人,也會存在被評頭論足的現象。

例如,有網民提出,小偷為何不偷別人家,這說明譚某家 中有錢啊,這些財產來路是否清白?

有的斷言,小偷偷東西幹嘛要殺人,這其中必有隱情,所謂多行不義必自斃。

有的甚至還質疑,譚某在2016年被免去副院長職務,為何被免職,會不會出了什麼問題?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雖然,網民享有輿論監督的權利,但是任何批評和質疑都不應該建立在偏見之上。

小偷伺機作案,狗急跳牆,持刀殺人?難道殺人必須是仇殺,死者必須是死有餘辜?

即使是普通百姓,哪個家裡沒有一些東西,難道法官就不能有合法的財產?

官員的職務,有升有降,有任有免,難道免職就是出了問題?

網民關注正當防衛和反腐倡廉是正確的,政府和司法不僅不該限制,反而更應該支持和提倡。法院和法官,都帶著“公家”的身份,所以網民存有質疑,哪怕是無端猜測,都應該保持相當的寬容和剋制的態度。

按照目前公安的警情通報來看,此案件似乎不存在著有正當防衛和反腐倡廉的前提條件。相反,生拉硬扯的與本案聯繫起來的輿論,似乎“跑題”了。將正當防衛與反腐倡廉捆綁在被害人譚某身上,進行質疑和影射,一方面對被害人的不尊重,對死者家屬的傷害,另一方面會導致輿論引入歧途。

在某種程度上,網民是在為小偷“洗脫罪名”,並且這也一種變相的鼓勵暴力和犯罪的行為!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輿論需要就事論事,針對司法案件的各種雜音更應如此。作為刑事案件,無論是評判案件還是討論當事人,都應該依據事實、證據和法律,網民不應該“信口開河”,輿論更應該回歸到真實性這個“主題”。

首先,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我們所討論的是一個真實的案件,素材的真實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公檢法的調查、審查和審判。

有的網名喜歡用“寫小說”的思維模式來討論案件,為了達到“吸睛”的目的,將事實扭曲,設計離奇的故事情節。我們都知道,案件只能追求事實真相,要給當事人一個公正的判決,這與“寫小說”有著天壤之別。

其次,觀點的真實性應該建立在基本的法律常識之上,即使沒有法律常識,也應該具備最基本的是非善惡觀念。

一般而言,刑事案件都會有被害人和嫌疑人兩方,我們可以同情弱者,但是不應該混淆視聽、顛倒黑白;我們可以換位思考,但是不應該搞“以身份論英雄,以身份評是非”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根據《刑法》的規定,邱某入戶盜竊,為抗拒抓捕而砍死戶主譚某,屬於轉化型搶劫,即由盜竊臨時轉化為了搶劫,涉嫌搶劫罪,根據搶劫罪的法定刑,搶劫致人死亡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或者死刑,並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一旦回到法律角度來看,死者譚某的法律身份只要一個,那就是無辜的被害人。

相反,譚某的那些官方身份,無論是法官、專職委員還是前副院長,都對邱某的定罪量刑沒有影響。

對此,部分媒體和網名會非常不滿意,畢竟,譚某“前副院長”的公家身份,是這新聞最大的“賣點”,而某些媒體和網民熱火朝天的討論也是就此發生的。

說白了,如果譚某沒有“前副院長”的身份,估計本案很難成為網絡上的輿論熱點。

最後,值得強調的是,小偷盜竊砍死法官,這本來就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在暴力犯罪面前,我們都有可能是被害人,作為媒體和網民,我們可以討論犯罪、反思問題,甚至還能發散思維,暢所欲言。但要注意的是,輿論應該保持著真實性,而不是像脫韁野馬似的“跑題”。

舆论“跑题”洗清小偷砍人罪名?

歷史精彩文章

● 1、駕百萬豪車回鄉祭祖,卻被大火燒燬!保險公司賠不賠?● 2、清明節祭祀該注意!一起來掃除這些法律“盲區”!● 3、東莞市司法局東城分局開展社區矯正人員節前集中教育● 4、【以案釋法】被坑了!因創業借3000元竟賠上了一套房!

● 5、【部門普法集錦】春風送暖好時節 部門普法正當時

● 6、【社區普法錦集】春風和煦,普法暖人心。

● 7、非法吸收公眾存款被立案,該如何規避投資風險呢?● 8、【工作動態】東城街道人大工委一行視察街道法治文化主題公園● 9、微信請假竟被解除勞動合同?勞動仲裁委員會作出了這樣的裁決......● 10、誤入傳銷逃跑時誤殺他人,檢方的決定讓大家都點了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