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記得中國足協的“十二分鐘跑”?

江海寄餘生49



給你12分鐘跑出3100米,你能做到嗎?

如果你做不到,那麼對不起,即使你有梅西的技巧、羅納爾多的速度、羅馬里奧的意識,20年前你都不可能在中國職業聯賽中出場。

1994年是中國職業聯賽元年,中國足協出於保證職業聯賽比賽質量的考慮,決定對參加聯賽的各直球隊球員進行統一的體能測試。不通過體能測試,就無法取得上場踢球的資格。

現在,12分鐘跑、25米折返跑、YOYO體測等詞語已經逐漸從媒體中消失。然而,當一些昔日足壇名將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一提到體能測試,他們就表露出了深惡痛絕的憤怒。在甲A時代,包括高峰、郝海東在內的眾多國腳,許多不以耐力、體能見長的球員都深受體測的折磨。每年的海埂春訓,一些體能老教練的帳下弟子球星如雲。對於這些名將來說,體測就是每年春天躲避不開的一場噩夢。


1994年的體能測試,當時包括國家隊的一些名將紛紛落馬:李紅軍、蔡晟、翟飈、黃啟能、李紅兵……李紅軍與時任國家隊主教練施拉普納抱頭痛哭的鏡頭出現在電視和報紙上,成為那一年體測的經典一幕。

郝海東拼盡全力,離及格線還有幾米,被八一隊主教練賈秀全連拉帶拽拖過及格線,裁判質疑,賈秀全一個勁兒的解釋:這不是過線了嗎,怎麼沒過?許多年後,當體能測試製度廢止,賈秀全面對媒體採訪時說:一個球員的運動壽命十幾年,好時候就那麼幾年,你讓小郝一年不打比賽,對國家和個人都沒有好處。

更有甚者,像北京國安隊的高洪波,1992年全國聯賽的最佳射手,無論是射門能力還是門前意識都在國內球員中出類拔萃,但是身體素質天生偏弱。由於擔心無法在體測中過關,加盟了新加坡的一支球隊,直到第二年才重返北京隊。

1994年大連萬達隊喊著口號集體通過了及格線,全隊沒有一個人體測掉隊。然而1995年出了差錯,中鋒高旭沒通過測試,前鋒線攻擊力銳減。在25米折返跑測試時,大連隊和上海隊相鄰,徐根寶教練看到大連隊中場大將徐暉,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徐暉,我看你今天迷迷糊糊的,恐怕測試要懸~沒想到一語成箴,有一個飲料瓶徐暉觸碰到了,但是沒有碰倒,直接被判體測不及格,一年沒有踢球。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廣東名將蔡慶輝身上。

儘管體能測試是一項死板甚至有些苛刻的職業聯賽指標,但回過頭來我們發現它積極的一面:中國球員在這種強迫式的要求下,對體能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很多人逐漸完成了從要我練到我要練的思想轉變。

時至今日,在中超中甲俱樂部的集訓中偶爾還會見到這些測試項目,用於檢測球員體質機能和競技狀態,進行大數據收集分析,檢驗訓練效果,迴歸了體能測試的本來面目。目前不少俱樂部都聘請了外籍教練,配備了專業的體能訓練師,體能訓練更加科學和人性化。面對現在這些新式的體測方法,許多老將都能輕鬆過關,12分鐘跑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壽終正寢。

悟空獨稿未經允許,禁止轉載。以上僅為一家之言,歡迎在評論區交流。


體育一席談


體測好嗎?以當初看,真不好……沒體測行嗎?以現在看,真不行……

體能是足球運動的基礎,連12分鐘跑3000米的體能都沒有,踢半場腿都軟了,還談什麼高對抗下的技術發揮?折返跑幾個來回就喘如牛了,隊友前場失球是不是就只能靠眼神防守了?

以12分鐘跑+短距多次折返跑來求場上跑動能力是不科學的,但是這個“不科學”,是不科學在沒有全面體現場上各種體能要求並不體現在涮掉了誰誰,就是說這個測試其實是內容少了並不是多了。12分鐘跑再不科學,真正場上體能足夠全場高節奏的運動員跑下來也是輕鬆自如的。現在都拿郝海東、李紅軍來說體測不科學,但是反過來想想,郝海東如果不是隻有半場的體力,他的上限又何止當初呢?

當初甲A推出體能測試,是希望倒逼“要我練”變成“我要練”,雖然其後的口誅筆伐有如洪水,但至少那時的國家隊沒有大肚腩。如今,中國球員工資頂天,但是國足一看就是一堆白斬雞,很明顯職業化並沒有把球員變成“我要練”的職業球員。

所以,短期內要拔一拔中國足球水平,體測並非完全不可取,只不過測試手段可以多樣化,測試過程可以人性化。比如給每個隊一兩個免測指標,一次測試不通過不要直接一年無法踢球,改成什麼時候通過什麼時候允許上場即可。

而中長期上,唯一的出路還是隻有青訓,只有球員眾多,競爭激烈才能真正把“要我練”變成“我要練”。


zjnge


當然記得!1994年世界盃預選賽失利之後,中國足球開始職業化改革,實行俱樂部制,其中有一個重點改革是球員需要參加體能測試才能獲得聯賽的上崗資格。當時我們的一些專家和一些領導認為中國足球隊之所以在1994年世界盃預選賽中,遭遇黑色三分鐘是體能不行,導致我們在關鍵時刻球員精力不集中,所以需要球隊加強體能訓練。可事實上,足球比賽不是長跑比賽,他們的跑動時存在間歇性的,很少有一次性跑動3200米。當時足協規定,12分鐘跑必須要超過3200米。如果達不到這個標準不合格,達不到2900米的球員將失去參加聯賽資格。球員的體能測試地點在海埂,在高原上跑這麼遠,對於各個球隊體能困難戶來說是非常具有難度的。第一年的規定非常嚴格,當時的來自吉林三星的國腳李紅軍就沒有達到最低補測標準,他也失去了參加1994年首屆甲A聯賽的資格。

李紅軍是朝鮮族球員,他的絕對速度很快。在巔峰時代,在左路基本上可以做到通吃一條線,但規則無情,他與當時的中國隊主教練是施拉普納抱頭痛哭的場景想必還有很多人記得。1994年李紅軍未能參加聯賽,在吉林省省會長春還專門舉行過一次邀請賽,李紅軍代表吉林隊出戰,當時他長長的頭髮,給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這是1994年的事情,而到1995年各支球隊都有了準備,紛紛請來專業的田徑教練來幫助組球隊的困難戶練習長跑。當時冬訓前一個月,運動隊基本都不碰球,而是練習長跑,這也是中國足球的一個景觀。尤其是郝海東、蔡晟、高鍾勳,這樣的著名體能困難戶,他們的體能狀況球迷很擔心。那時候也是各大電視臺的衛視臺全國落地的日子,每年到體能測試,雲南衛視、貴州衛視和山東衛視都開始直播,直播從早上開始,一直到下午,小編清楚記得當年的山東電視臺評論員說:“其實與我們的球員一樣,我們的人生一樣存在體能測試。”是的,人生不易,體能測試也必須有。


球哄哄


剛上初中的時候身體不好,所以每天起來練跑步。畢業的時候考試,一千米成績2分50秒,4500米長跑成績18分鐘。換算成12分鐘跑,3000米是沒問題的。我實在不明白一個職業足球運動員的體能,還不如當年我這樣的一個普通初三學生麼?


不是籃球分析


上高三時十二分鐘跑還沒開始,體育老師是個55歲的老爺子,一上課做完準備活動就讓我們繞跑道跑10圈(我們操場是300米一圈),11分鐘跑不下來就自動多跑一圈,因為高考前有個體育達標測驗1500米,那會兒我們都煩這個安排,但是跑完就可以踢球,所以還是認真完成,一學期下來,感覺10圈很輕鬆,所以後來對專業運動員不能過12分鐘跑特別納悶。


來自未來的我17


記得那時候我們在廣東和梧州冬訓的時候天天上午體能訓練,測試的時候去的梧州一箇中學跑12分,3100及格,第一次跑了3075,補測跑了3100!那時候太煎熬了!


煙不離手的男人


我記得不是3100米及格,而是12分鐘跑3000米。這個數據好像是根據中學生和大學生體測數據定下來的。我記得那個時候高中生還是大學生12分鐘跑及格線是2800米。其實12分鐘跑3000米不難達到,而且每個隊有老將指標免測。事實上,你覺得梅西、c羅12分鐘跑會不到3000米?當年歐洲外援可是基本上輕鬆跑過的


bush0618


其實足協的十二分鐘跑是個好主意,如果沿襲至今相信國足不至於有眼神防守那麼多,也不會出現亞洲盃馮的低級失誤,現在國足不是不想跑,而是跑不動,


阿肚16


只記得當年十二分鐘跑輕輕鬆鬆的是吳承瑛,困難戶是郝海東。


溫吞水110753281


海埂訓練,拓東體測,CCTV現場直播,球員晚上翻牆跑出訓練基地,打的到市區嫖娼。12分鐘跑不盡科學,但這點體能都沒有的話還踢個球,看一下世界冠軍歐洲冠軍的跑動距離,有哪個隊是跑得少的?站著踢球的有哪個隊拿過冠軍?人家的技術意識比你差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