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與大金國的決戰,金國40多萬軍隊,為何會大敗虧輸?

黃周海


公元1211年2月成吉思汗在怯綠連河邊誓師,率十萬蒙古鐵騎南下伐金開始復仇之戰。蒙軍有十萬人,金軍四十五萬雙方在野孤嶺一線展開戰略決戰。蒙軍以少勝多大敗金軍,此戰之後金國精兵良將盡失,內部矛盾加劇,金國從此衰落下去,對中國歷史走向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金國統治中原八十多年,人口五千萬,兵力百萬超過蒙軍數十倍,但此時金國軍隊己不是當初“女真人不滿萬,滿萬則天下無敵"的時侯了。軍隊是臨時召來的訓練不足,將領久不上戰場,才能平庸。蒙古人自幼長在馬背上騎射精熟,將領戰鬥經驗豐富,才幹超群。

金國得知蒙軍南下後,衛紹王完彥永濟派獨吉思忠和完彥承裕為正副帥,胡沙虎為西京(大同)留守抵抗蒙軍。獨吉思忠消極防禦,啟圖依靠長城沿線邊堡抗擊蒙軍。蒙古人作戰比較靈活,成吉思汗派三個兒子各率兵一萬分三路進牽制胡沙虎的西京守軍,自己親率七八萬主力

在烏沙堡烏月營一線突破,獨吉思忠苦心經營的三百公里防線土崩瓦解。消息傳到中都衛紹王大怒,令完彥承裕為主帥。完彥承裕被蒙軍攻勢嚇破了膽,他怕蒙軍抄其後路,主動放棄桓,昌,撫三洲退守野孤嶺(河北萬全縣一帶)一線。把三州戰略物資,大量人口和數百萬匹戰馬拱手送給蒙軍,使蒙軍軍威大戰。

完彥承裕如果分兵兩路守三座堅固城池和守野孤嶺一線還算戰略主動,蒙軍前後兼顧不敢放手一搏,完彥承裕消極防禦喪失最後一線生機。他在野孤嶺一線有四十五萬大軍沒有發揮作用。蒙軍大將木華梨挺槍躍馬殺入金軍陣中,蒙軍下馬步戰在獾兒嶺一線突破金兵防線。金軍大敗伏屍百里,丟失物資漫山遍野,完彥承裕單人獨騎逃走。

在澮河堡地區,完彥承裕招集數萬殘兵敗將,如果趁蒙軍打掃戰場搶運物資時反擊也許會反敗為勝,此時完彥承裕喪失鬥志決定死守澮河堡一線,成吉思汗率三千精銳騎兵進攻,金軍鮮血染紅了澮河水。經此一戰,金國四十五萬大軍全軍覆沒,全國衛紹王完彥永濟被胡沙虎殺掉,立金宣宗繼位,金國從此衰落下去。野孤嶺戰役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對中國歷史走向和格局影響深遠。




關東俠客


戰爭?從來不是以多欺少的。事實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或者戰鬥多不盛舉。戰爭依靠的是謀略,技戰術水平,戰略佈局和前線的將領個的戰略以及戰術修養。等綜合因素形成的綜合實力才能百戰百勝的,否則?僅僅只是依靠著人多勢眾一開始時能夠取得一些優勢,最後還是要失敗的。這樣的例子太多了,比如說,國共兩黨的戰爭?就是如此!國民黨的軍隊在戰爭初期佔盡了優勢兵力,優勢火力,但是,最後還是失敗了就是具體的體現。


愛看愛思考



賽麥大弘


金人漢化之後不再尚武,遇上蒙古的剽悍騎兵,那不就是猛虎遇群羊嗎?


舜日堯天


首先,金國軍隊沒有一個合格的統帥,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

再次,金國軍隊雖然數量多,但是缺乏鬥志,士氣不高,沒有保家衛國的慾望!

最後,金軍缺乏戰鬥經驗,畢竟金國和平已經很多年了,中原富庶的生活已經讓金軍戰鬥力不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