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野村證券控股券商即將設立 外資券商影響幾何?

盤和林

3月29日,中國證監會官方發佈,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擴大證券業對外開放的總體部署,將在近日核准設立摩根大通證券(中國)有限公司、野村東方國際證券有限公司。

作為首批申請在國內設立證券公司的合資券商,摩根大通和野村經過10個月的等待之後終於得到了批覆,據悉,在本次即將設立的中國摩根大通證券和野村證券中,母公司的持股比例都達到了51%,而且摩根大通證券還計劃在未來數年內,在監管允許的條件下將持股比例增加到100%。如果還加上2018年底瑞士銀行注資將持股比例提升至51%的瑞銀證券,屆時我國境內的合資控股券商的數量將提升至3家。


摩根大通、野村證券控股券商即將設立 外資券商影響幾何?

長久以來,摩根大通和野村證券都是各自國內甚至世界範圍內赫赫有名的知名機構,其分支機構遍佈全球各地,在中國也是最早從事金融和投資業務的境外機構,不過遺憾的是,它們一直未能真正擁有一家持股比例過半的證券公司。根據證監會披露的數據來看,在此之前,中國境內外資實際參股的證券公司數量達到了8家,其中外資持股比例最高摩根華鑫也不過49%,沒有絕對控股權。

當然,這其中包含了在政策上的原因,導致了外資長時間只能參股而不能控股,這樣的做法並非沒有好處,畢竟我國的證券市場起步較晚,很多機制還不夠健全,本土券商更加能夠適應我國的市場環境。

不過實際上,對於外資參股券商一事,在最近十幾年間也是呈不斷放寬的趨勢,最初的2002年,外資參股的上線僅為1/3,到了2012年,這一數字變為49%,而到了2018年,外資參股有了根本性的轉變,2018年4月28日,隨著《外商投資證券公司管理辦法》的發佈,國外金融機構投資證券公司終於迎來了“由參轉控”的重要變革,最高持股比例可達到51%,摩根大通、野村證券便是這一政策發佈後最先提交申請的兩家金融機構。


摩根大通、野村證券控股券商即將設立 外資券商影響幾何?

隨著貿易全球化和經濟一體化,國家之家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尤其對於金融市場來說,孤立的市場是很難有健全的發展,也正是因此,我國才在2018年這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決定以更大程度的金融市場開放來迎接世界經濟的發展。

長遠來看,就外資控股證券公司設立一事而言,應該是有益於我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就目前來說,國內的證券市場已經發展到了一定階段,頭部券商越來越穩,中部券商競爭激烈,尾部券商苦苦掙扎,馬太效應愈發明顯,這對於整個行業而言並非好事,但是現實情況就是小券商礙於自身實力的不足,不說是威脅到頭部券商,僅是維持生存就已經需要拼盡全力,實在難以得到大券商的重視。

而投資經驗豐富、經營模式成熟並且“不差錢”的外資控股證券公司的進入,勢必將會引起所有本土券商的注意,畢竟隨著國內投資者的逐漸成熟,質優價低服務好成為其選擇券商的標準,若是本土券商在對比下沒有明顯優勢,實在難說投資者是否會選擇留下。

以國外較為成熟的證券市場作為對比,如今國內證券公司的證券經紀業務還是有很大的轉型空間,比如就交易佣金來說,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摩根大通在美國甚至已經提供了免佣金的服務模式來爭奪客戶,而將服務管理、資產管理等業務作為其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這給國內證券公司又提供了未來的發展思路,即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善和投資者的日趨成熟,傳統證券經紀業務可能很難滿足市場需要,提前佈局或許將使其在未來的競爭中率先贏得一席之地。


摩根大通、野村證券控股券商即將設立 外資券商影響幾何?

不論是否能夠克服水土不服,國外優質券商的進入,很大程度都將引發鯰魚效應,一方面,會加大國內證券市場的競爭度,令證券公司更加專注提升自身服務和開拓市場,另一方面,國外優質券商先進的經營管理理念和模式或許也能為國內證券公司所借鑑,以此來完成蛻變。

正如在2019年的博鰲論壇開幕式所強調的那樣,中國將會持續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其中就包括證券業的對外開放,這不僅對於中國來說有重要意義,也是世界各國共同發展的機會,也有利於穩定世界經濟增長。(作者系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