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訓練兩歲半小寶寶的前庭覺?

遇見131814417


前庭覺信息傳入大腦後,能確保身體保持合理的、省力的姿勢狀態,

實時應對身體失衡和維持身體平衡,最終為身體的平衡能力提供保障


而前庭覺早在媽媽懷孕四周就開始發育、九周開始運作,直到年老壽終,一直對地心引力產生的無休止的感覺信息流入大腦中樞神經系統。



也因此,孩子在幼年時期,受到的大部分感官刺激都是由前庭覺提供的。它們刺激著大腦神經元的不斷連接,使信息更快、更準確地被傳遞到大腦,在這種持續的刺激下,孩子的大腦變得越加靈敏


相反,如果孩子的前庭覺在幼年時期接收的刺激不夠,就會造成孩子在大腦發育上出現滯後的現象,即前庭功能異常。


其表現有:

站無站相、坐無坐相、容易跌倒、拿東西不穩、走路撞牆、心煩氣躁、好動不安、眼睛不能盯住目標、人際關係不良、有攻擊性,甚至由於腦機能不全,影響語言能力發展及左腦的組織、邏輯能力等。


這些問題還將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例如,在學校表現得好動不安,注意力無法集中,上課不專心,愛做小動作,喜歡捉弄人,浮躁,愛發脾氣,缺乏自信心。

上課還有可能不自覺地下位子走動,扭動身體,控制不住自己的手和嘴,接老師的話茬,不能聽老師的指令,不會做操,不愛寫字和讀書,左右不分,方向感不明,經常磕磕碰碰,喜歡爬高,繞圈子跑,旋轉不暈,怕走平衡木等。


前庭功能異常的孩子,如果不經過訓練和糾正,這個問題將隨著年齡增長伴隨一生。

前庭平衡覺訓練的要點


俯臥

俯臥及爬行時,孩子的頭部與身體呈90°的夾角,因此而形成的壓力,給位於頸部的前庭神經核以刺激,從而促進前庭神經發育成熟。如感統訓練中的趴地推球,趴地推球--低位推球,利用球與牆的不斷反彈,反覆刺激臉部正前方的信息感受能力,目的就是通過這個姿勢幫助孩子擠壓前庭這個部位進行訓練。大滑板:從高到低的俯衝過程,引起內耳前庭器中橢圓囊和球囊的囊斑毛細胞產生形變放電,向腦幹傳遞電刺激,強化腦幹發育。


轉動

當寶寶頭部以頸部為支點,做各個方向、角度的運動時,前庭神經核會得到刺激和按摩,從而幫助前庭神經發育成熟。如感統訓練中的人體大陀螺,訓練的是旋轉的前庭平衡。


走平衡木

目的是鍛鍊孩子在登高時掌握全身平衡。把一塊20釐米寬,150釐米長的木板墊高15釐米,讓孩子登上木板從這一頭走到那一頭。大人在旁邊看護,讓孩子學習各種走法。例如,向前方走,倒退著走,橫著走。而且可以做各種動作,如一隻手提著一個玩具娃娃,或者雙臂向上,雙臂平向外展,甚至頭上可頂一本書或一個能發出聲響的玩具。許多孩子都喜歡做這個運動。


花樣滑滑梯

目的在於培養孩子的平衡能力,促使四肢協調發展。方法是:在兒童遊樂園裡,讓孩子坐著,俯臥或仰臥從滑梯上滑下,然後跑上滑梯再滑下,不斷變換姿勢並多次進行就可以。這種運動寶寶樂意去玩,因為在遊樂園裡,孩子們在一起更有氣氛,共同鍛鍊更有益處。


繞迷宮

鍛鍊孩子運動與視覺的協調能力。大人拿一些玩具,按不同的位置距離不等地放在地面上,讓孩子空手或抱著玩具繞過障礙物跑,但不能碰倒玩具。這種玩法是甜甜經常玩的,久而久之,甜甜的運動能力和視覺都得到了很好的鍛鍊,增強了體質。


學拍球

目的是訓練孩子的上肢力量。大人與孩子每人手裡拿一隻皮球,和孩子一塊兒拍球,一邊拍,一邊數數。這樣就能使孩子的上肢得到很好的鍛鍊。


盪鞦韆

目的是通過鍛鍊來發展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以增強體質。在一個固定的地方拴上兩根繩子,繩子的一端系一塊長方形的毛巾做成鞦韆。讓孩子在鞦韆裡來回蕩動繩子,然後放手讓它自己玩。如有空閒,可以帶孩子到公園或遊樂園去盪鞦韆。



團團轉

目的是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能力。讓孩子閉上眼睛,來回轉一圈,看孩子是否能轉完而不倒下。


定向騎車。在地上畫兩條直線或曲線,讓孩子騎著他可愛、漂亮的童車沿線前進,不能出線。也可以在直線或曲線旁邊放些玩具,讓孩子不要碰倒玩具。


多特兒童專注力


作為一名兒童學習能力訓練師,我來說說。

前庭覺的作用

前庭覺正常的時候會源源不斷的向大腦神經系統傳遞重力平衡信息和其他感覺信息,這些信息成為眼睛以及其他感官作出判斷的重要依據,保證人類的平穩站立。同時前庭功能還負責綜合判斷頭部位置和身體位置的變化,隨時提醒兒童頭和身體的方向,幫助頭部,眼睛,四肢之間相互協調,並作出一系列行為反應。另外前庭覺也會把感覺信息通過脊髓錐體神經體系傳達到身體各個部位,以此調整全身的肌肉和關節的收縮運作,接著前庭覺還會將肌肉和關節的信息重新反饋給大腦,讓身體神經大腦功能方面,全方面協調合作,幫助兒童探索和適應外界環境。所以強化前庭功能的訓練,能很好的完成大腦的功能,對感覺統合的發展具有很大意義。

前庭覺訓練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需要從孕期就開始進行的,出生以後仍然需要訓練。

在這裡重點講一下,兩歲半的孩子訓練前庭覺的重點是:

第一,強化前庭刺激;

第二,提升行為動作的流暢性;

第三,增強運動企劃能力;

第四,促進雙側分化和協調;

第五,改善視覺統合能力。

相關訓練方法有:

第一,旋轉運動,比如旋轉木馬;

第二,搖晃運動,比如做鞦韆、坐搖籃;

第三,平衡運動訓練,比如走平衡木、採平衡車;

第四,跳躍運動訓練,比如蹦蹦床、彈跳墊、騎袋鼠跳、或者翻滾;

第五,姿勢反應,運動訓練,比如鑽圓筒、坐滑梯、在草坪上玩、在沙坑裡玩。


同心兒童注意力


多進行各種複雜的靈敏訓練,有益於前庭覺。

前庭覺亦稱平衡覺,靜覺。對維持身體平衡,空間,姿勢定位等有重要作用。兩歲寶寶對聲音,色彩亮麗的物體都很敏感,因此要充分利用這些因素引導他的行動。

一、首先創建安全、使人舒服的環境。安全有利於多進行運動,對家長和寶寶都不會產生心理負擔,舒服可以調動人的興奮情緒,這樣就能更好的使神經募集肌纖維參於運動。

二、運動的時間要在他心情好時進行練習,以便更能精確控制身體,使內分泌系統進行良好的循環。例如飯後一小時,剛洗澡時。

三、訓練的時間要短,一般幼兒的注意力只有幾分鐘,所以訓練的方式和花樣要多,稍十分鐘內就要換一種方式。

四、運動方法,聽聲音做反應。和他一起玩躲貓貓。模仿動物走、滾、爬。玩蹦床。平衡板。等,要經常變換各種複雜的運動方案,如一會爬山,一會鑽山洞。


福州禪武


瞭解過一個醫生說孩子最好的感統訓練就是讓他自己多走路。

多出去爬山,多出去接觸大自然


鳥蛋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