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線的標準

師傅武藝高強,人們千里迢迢前來學藝。

他們到達深山的時候,發現大師正從山谷裡挑水。挑得不多,兩隻木桶裡都沒有裝滿。

按他們的想象,師傅應該挑很大的桶,而且挑得滿滿的。於是不解地問:“師傅,這是什麼道理?”

師傅說:“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適得其反。”眾人越發不解。

師傅從他們中拉了一個人,讓他去山谷打滿兩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灑了一地,膝蓋也摔破了。

“水灑了,豈不是還得回頭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師傅說。“請問師傅,挑多少才合適呢?”

師傅笑道:“你們看這個桶。”眾人看去,桶裡畫了一條線。

師傅說:“這條線是底線,高於這條線就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眾人又問:“那麼底線應該定多低呢?”

師傅說:“一般來說,目標稍微低一些,就容易實現,人的勇氣不容易受到挫傷,相反會培養起更大的興趣和熱情。長此以往,循序漸進,自然會挑得更多,挑得更穩。”

底線的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