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每人1分錢 合理嗎?

不論是手機支付寶還是微信支付,都依託於二維碼。因此從某種角度說,無現金社會的便利與快捷,就是建立在二維碼技術的基礎上。

二維碼的前身其實就是條形碼,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已經在超市廣泛使用。到了1994年,來自日本Denso Wave公司的騰弘原(Masahiro Hara)發明了二維碼。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雖然騰弘原發明瞭二維碼,但那個時候完全看不到二維碼的使用價值。所以騰弘原當時就大方表示,二維碼就免費給大家用了。

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每人1分錢 合理嗎?

沒想到,二維碼的巨大市場價值,卻被一箇中國發現,這個人就是意銳新創公司的創始人王越。

2002年,王越回國創辦了意銳公司,並研發世界上第一款手機二維碼引擎,申報了條碼識讀方法和裝置的國家專利

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每人1分錢 合理嗎?

2018年1月26日《日本經濟新聞》報道稱,絕大部分中國人都在使用的“支付寶”將在2018年全面登陸日本。但隨後即有聲音指出,二維碼功能是日本人發明的,日方擬重申二維碼的專利收益權,欲向中國人每人收取1分錢。在巨大的市場使用量基礎上,這將意味著不可估量的專利使用費。

但其實這或許只是日方的一廂情願。

我國應用的“二維碼掃一掃”實在在2011年就被凌空網開創人徐蔚申請了專利,並且在中國、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區域的二維碼掃碼技巧專利權都屬於凌空網開創人徐蔚,所以,我們今朝應用的二維碼並不沒有侵權行動。所以,“掃一掃”並非是日本想收錢就收錢的。

日本人提出向中國收“二維碼”使用費 每人1分錢 合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