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痛風又被稱為"白虎歷節",由此可見,當痛風發作時,能被比作被老虎咬一口的疼痛感是多麼劇烈了。而且來得快去的也快,因此有的人就不把它當回事,"好了傷疤忘了疼",疼痛緩解後繼續大吃大喝,毫無顧忌,導致痛風的反覆發作。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其實導致痛風的主要元兇之一就是體內嘌呤含量失衡,嘌呤來源於高營養食物與人體遺傳細胞,尿酸是嘌呤代謝的產物,正常情況下,人體內2/3尿酸由腎臟排出體外,餘下的1/3從腸道排出,維持血尿酸正常水平。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當代謝發生紊亂,尿酸排出減少或生成過多,血液尿酸含量過高,會以鈉鹽的形式在身體的許多器官組織中沉積,在關節沉積的話,就會引起痛風發作。

遠離痛風就要注意這幾方面

第一種:防止酗酒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酒精本身可提供嘌呤原料,如啤酒內就含有大量嘌呤成分。因此,要注意避免大量飲酒,更忌酗酒。尤其是啤酒與海鮮不能同食,如果同食只要時間一久,往往就引起嘌呤排出減少而引起痛風。

第二種:防受寒及過度勞累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受寒及過度勞累均可使人體自主神經調節紊亂,易致體表及內臟血管收縮,從而引起尿酸排洩減少。因而痛風患者要在寒冷季節穿暖和些,避免受寒,避免過分勞累和精神緊張。

第三種:少喝糖飲料

不管是從果糖代謝、增加體重、降低胰島素抗性等可能機理,還是飲食習慣與血液尿酸的流行病學調查,含糖飲料都難以撇清關係。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多喝水可以讓痛風患者可以多排尿,體內的尿酸可以更多的排出體外,對於控制以及治療痛風有著很大的輔助作用。如果覺得白開水沒有味道,可以引用一些花茶。

菊花作為藥用,屬產於河南溫縣(懷慶府)一帶的懷菊種最為有名,乃四大懷藥之一。

抑制嘌呤合成、促進尿酸排洩,防痛風

嘌呤過高是痛風的最大病因之一。它的最終產物是尿酸,當嘌呤過高,就會升高血尿酸濃度。

而尿酸過高時,就會以鈉鹽的形式沉積在關節、軟骨、軟組織和腎臟中,引發痛風、關節腫大。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研究發現,菊甙、黃酮可以抑制嘌呤合成,溶解尿酸、促進尿酸排出,從根本上改善痛風,人體需要從植物中獲取。

每日泡服雲臺冰菊即可滿足菊甙、黃酮的攝入,減少嘌呤合成,降低尿酸含量。

第四種:少做劇烈運動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劇烈運動的話會導致出汗過多,機體失水而使得血容量、腎血流量減低而影響尿酸排洩使血中尿酸升高,又因為出汗過多而使血容量下降,腎排尿量下降,引起高尿酸血癥,所以說這也是預防痛風的重要措施。

第五種:少食用動物肝臟、海鮮等食物

動物內臟和海鮮含有非常高的嘌呤含量,應當及早遠離。而且像牛、羊、豬肉也應該少食。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身體出現這幾種症狀就要小心是不是痛風找上門了

症狀一:水腫

尿酸過高和血壓過高會造成腎過濾功能受到損害,引起水腫。

症狀二:關節腫大

大多是由於嘌呤代謝障礙引起的尿酸結晶淤積,從而引起疼痛。多大生遠端關節,引起關節腫痛。

為何“痛風”越來越多,醫生坦言:嗜酒只是其一,還應注意這4點

症狀三: 炎症

痛風時,由於嘌呤代謝產生異常,尿酸鹽在關節沉積,引起痛風性關節炎,常表現為紅、熱、腫、痛。

特別提醒:

痛風是不會自愈的,越拖只會越嚴重,患者應遵循"早治療早康復"原則,一旦發現身體有所不適及早進行就醫檢查併科學治療,避免痛風危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