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是誰?陳彤為何離職新浪?

老陳是誰?

老陳真名陳彤,男,北京理工大學通訊學碩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碩士。自2007年2月起擔任新浪執行副總裁兼新浪網總編輯。

人物履歷

1997年4月至1998年8月,陳彤任利方在線體育沙龍版主;

1998年3月正式加入新浪公司。1998年,陳彤主持“法國 98足球風暴”網站一鳴驚人,創造了中文網站的訪問記錄。之後,新浪網新聞中心在科索沃戰爭、中國加入WTO、悉尼奧運會、“9·11事件”、雅典奧運會等重大事件的報道中獲得巨大成功,確立了新浪網在全球中文網站中的優勢。

1998年9月至1999年6月,任新浪網新聞中心主編;

1999年6月至2000年6月,任新浪網內容總監;

2000年6月至2002年5月,任新浪網中國區執行副總經理;

2002年5月至2003年11月,任公司副總裁兼總編輯;

2003年11月至2007年2月,任公司資深副總裁兼總編輯。

2007年2月起擔任新浪執行副總裁兼新浪網總編輯。

2014年10月22日,陳彤在微博上以公開信的形式宣佈將離開新浪,之後會擔任新浪的顧問。

陳彤的管理方法

陳彤的管理方法在外人看來簡單、粗暴,幾乎有點“一言堂”的味道。但是,畢竟是他首創了網絡媒體的模式--快速、全面、短小。其他網站在內容模式上多少向新浪靠攏。為此,陳彤自覺已經“非常知足”。

陳彤發新聞就象轉播一場足球比賽一樣。但他的聰明之處在於,抓住了幾次重大突發事件,把海量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掛在網上,滿足了網民獵奇的慾望。因為新浪的成功,四通利方原來的主營業務軟件,已經變得模糊起來,網民記得的只有兩個字:門戶。

一位業內人士把網絡媒體模式劃分為兩代,一代是以新浪為代表的模式。推崇速度、全面、篇幅短小。但是他們認為,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這種模式達到了高峰,新浪已經漸露疲態;到2002年,當網民習慣在網上看東東,並樂於接受較長的文章時,他們預測說,網絡媒體會有一個很大的變化,快而全將不再是唯一標準,網民想看自己最感興趣的新聞。而到時一味的COPY已經籠絡不住日漸成熟受眾。第二代的網絡媒體將進行信息的深加工,並做出自己的滋味來,發出屬於自己的聲音。對此,陳彤的看法是,新浪編輯不足100人,每天都在超負荷運作,“心有餘而力不足。”但是他覺得如果有條件,新浪會做得更好。比如現在許多新聞處理得較粗造,完全可以做更深的加工。

陳彤並沒有辦法判斷3000多條信息的真假,如果感覺有問題,新浪會在文章後加聲明。否則,對信息控制過嚴,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用戶的知曉權。他堅持新浪儘可能的提供給網民信息,讓他們自己去判斷。每天有上百萬的人從網上免費得到了他們想得到的信息,網民們一邊享受這份免費大餐,一邊暗地嘲笑提供如此豐富的大餐的人還賺不到錢。雖然在很長的時間內,網站還不可能點擊收費,但是網站說白了就是個以贏利為目的的企業,無論是講究快而全,還是追求原創,是到了該變的時候了。而在新的變革來臨之前,門戶網站們都在尋找著自己的活法,只有一點是永不變的,那就是多為自己準備幾塊“奶酪”,玩出些更新鮮的花活兒。

傳統媒體都有個運作週期,而網站卻沒有。編輯們雖然是整天覆制其他媒體的稿件,但如果想起個十分抓人的標題,編輯就必須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時間長了,免不了產生厭倦心理,甚至麻木了,而陳彤對下屬的要求並沒有因此而降低。雖然以新浪目前成績足以寬慰他們為之付出的努力,但陳彤還是覺得“不滿足”,因為每天的留下的遺憾還是很多。陳彤毫不猶豫的承認“我是個完美主義者”。

在陳彤的眼中,滾動在新浪網上的新聞總有那麼多的錯誤,為了保持新浪網在網民中的口碑,他緊繃的神經一刻也不敢放鬆。

陳彤動態

擔任鄭州站奧運火炬手

2008年7月25日,火炬手新浪資深副總裁,總編輯陳彤手持火炬傳遞。當日,北京奧運會聖火在河南省鄭州市傳遞。

離職新浪

2014年10月22日,江湖人稱“老沉”的陳彤,在微博上以公開信的形式宣佈將離開新浪,去向不明,之後會擔任新浪的顧問。離職前,他的職位是新浪執行副總裁兼新浪網總編輯。

陳彤是新浪的早期員工之一,在中國互聯網媒體領域資歷很老,算得上教父級選手,一直總體負責新浪媒體業務的發展。

媒體人到一定高度後出走尋求轉型的例子有不少,網易媒體系出來創業的都能組成一個排了,不少人都做的不錯,比如唐巖、方三文等,後來的還有搜狐總編輯劉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