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聚會,是什麼催生了玩手機大會?

春節,外出打工的人們都紛紛回家了,中國人聚在一起總免不了吃飯,久別重逢的親朋好友齊聚一堂,酒過三巡之後,總是會不約而同的各自玩起手機,沉浸在網絡世界而忘卻周圍的人,或者是兩三個人聚在一起聊八卦、玩遊戲;但是

不管怎樣,總有人會被冷落,比如年邁的父母們。

或許大家早已發現,春節過年回家的時候,當七大姑八大姨“吵”得熱火朝天時,自己總是在一旁默默地刷著手機,彷彿與世隔絕。每一個年輕人回家的時候,總會害怕,害怕被追問“有對象了嗎?”“結婚了嗎?”“做什麼工作?”。有些場合和問題,我們不想回答或者實在是難以回答,或許低頭玩手機是我們自以為能避免尷尬的一種新的方式吧。

春節聚會,是什麼催生了玩手機大會?

春節過年回家,親戚朋友聚在一起,而我們卻在玩手機是一件比較尷尬的事情,也被長輩所責罵的一種行為,但是誰曾想過,我們就是因為有些場面過於尷尬,自己插不進去話才低頭玩手機的。

社交場合並不是皆大歡喜的,也有尷尬的場合。對於這些尷尬的場合時,我們需要一個媒介來緩解我們的孤獨感,而手機正充當這樣的媒介。當我們被孤立時,通手機可以和遠方支持和愛我們的人聊天,以此來安慰自己,消除孤獨感。

比如,春節回家的過年的小江,當以前的老同學聚在一起,大家都在討論遊戲攻略的時候,不玩遊戲的小江根本聽不懂,所以他只能坐在角落裡通過手機和自己的女朋友聊天。

我們孤立感的產生是因為我們把焦點聚焦在“別人聊得熱火朝天,而自己卻插不進話”,如果這時候有手機,我們就可以把焦點轉移到其他事情上,比如你宅在家裡玩一天的手機,你也不會覺得自己很孤獨。

我們所處的文化是牴觸在聚會聊天或者是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的,但是往往沒有人會問你為什麼要在吃飯的時候玩手機,為什麼要在聚會的時候玩手機?我們認識的文化背景總是要求我們這樣做,那樣做,卻很少問我們喜不喜歡。

我們常說,人與人要多溝通,但是在現實生活還是要求同存異,因為總有尷尬的場面,總有我們不想回答的問題,總有我們插不進去的話題.....當這些情況出現時,玩手機也是我們“不失禮貌的微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