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皆在王朝中期遇到內部叛亂並且最終評定,為何走向不同的命運?

華夏浩浩五千年,期間歷史分分合合,在這其中的大一統王朝裡,西漢朝與唐朝的命運可謂有很多的相似之處,都在王朝中期時遇到內部的叛亂,並且最終平定叛亂,但是,西漢王朝經由”七王之亂”的短暫亂局,走向了漢武大帝的全盛時期,大唐王朝經過”安史之亂”的摧殘,從”開元盛世”一下子跌入深淵,再難復興,王朝各種毛病層出不窮,直至最後走向終點,成為一個時代結束的宣告。這兩場叛亂到底是何原因造成什麼兩個不同的結局,今天就來找尋一下答案。

一、叛亂原因不同

叛亂原因,首在制度。兩個王朝在叛亂興起時,在地方上實行的兩種不同的政治制度,西漢王朝在地方上走的是“郡國並行”路線,國內既有分封的同姓諸侯王,也有皇帝直接任命的郡縣官員;而唐朝在地方上實行的是“道州縣”三級制;地方政治制度的不同,造成了叛亂的原因天差地別,西漢基本就是因為郡國的日益發展刺激了諸侯王的野心,恰在此時,中央也感覺到了諸侯王的異動,漢廷馬上開始了一場由晁錯主導,漢景帝支持的以“削藩”為主旨的行動,由此給各諸侯王找到了起兵的由頭,馬上以“清君側”的名義向長安進軍。

漢唐皆在王朝中期遇到內部叛亂並且最終評定,為何走向不同的命運?

反觀唐朝呢,在開國初期,唐太宗將天下共分十道,玄宗開元末天寶初(740年),分為15道統領府、州328,縣1573。由於大唐疆域太廣,邊境常常遭到遊牧部落的侵襲,特別是在北部邊境和隴西走廊,戰事更加頻繁,為了有效的對入侵遊牧進行打擊和快速反應,唐廷開始在邊疆建立軍鎮,駐守重兵集團,至至玄宗開元、天寶間,北方逐漸形成平盧、范陽、河東、朔方、隴右、河西、安西四鎮、北庭伊西8個節度使區,加上劍南、嶺南共為10鎮,負責人號為節度使,一鎮節度基本可以掌控本鎮之內的軍政財大權。原本軍鎮節度使不得兼任、久任,但到了天寶末年,玄宗昏聵,怠於政事,加之安祿山擅長揣摩上意,僅安祿山一人就兼任了3鎮,並且是實力最強的平盧、范陽、河東三鎮。大唐常備軍50萬,他一人就統率15萬,而且是常年在邊境與遊牧民族征戰的野戰軍,豈是天天在長安養尊處優的御林軍可以與之對比的,所以,當一個有異心的外族掌握了足夠撼動一個王朝的資本時,還要幻想他忠心耿耿嗎?

漢唐皆在王朝中期遇到內部叛亂並且最終評定,為何走向不同的命運?

二、叛亂的資本(軍隊實力)

七王之亂的中叛亂的軍隊基本以郡國兵為主,由各分封的諸侯王掌控,而郡國兵基本都是中央的軍隊挑剩下的,由於叛亂的諸侯王基本都分封在內地,手下的軍隊未經大的戰陣,實力可想而知,而漢朝的中央軍隊則常年擔負帝國北疆的守衛,防範匈奴的入侵,時常調動到邊疆交戰,從作戰經驗這一塊來說,叛亂諸侯王的軍隊已經落了下風,儘管人數佔優。

而安史之亂中,安祿山所掌控的部隊,常年在邊境與奚、室韋、契丹等遊牧部落交戰,作戰經驗及其豐富,而且由於唐中期均田制的崩潰,導致府兵制已經不能實行,軍鎮基本實行募兵制,號為“長征健兒”,常年由安祿山、史思明統率,再加上安祿山在這過程中有意提拔番將,更換漢將,曾一次更換到32位漢將,導致了軍隊達到了只知安祿山,不知唐玄宗得地步了。而唐朝長安地區的軍隊基本是由市井無賴、無地農民和世勳子弟組成,承平日久,基本不識兵戈,這樣的軍隊遇到安祿山的百戰之軍,一觸即垮也就不足為奇。

漢唐皆在王朝中期遇到內部叛亂並且最終評定,為何走向不同的命運?

三、叛亂時間不同(影響大小)

西漢王朝面對叛亂,任用正確的人正確的方式在三個月內即告平定,徹底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將這次叛亂對帝國的影響減到了最小。

而唐朝呢,玄宗昏聵一如既往,輕信宦官,陣前斬將,自毀長城;強令哥舒翰出潼關,導致潼關防線失守,長安陷落,叛亂禍延天下;最後經過8年征伐,最後宣告平定叛亂。

四、後果不同(造成的傷害)

七王之亂由於中央依靠自身的軍事力量快速平定,基本未造成後遺症,並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漢廷的中央集權和朝廷威信,給日後武帝的改革打下了基礎。

但是安史之亂中,唐廷中央幾無可戰之兵,最後不得不封賞更多的節度使來與安祿山作戰,進一步削弱了中央的力量,地方割據勢力得到進一步增強,安史之亂平定後,安史舊部一律留任原職,使得河北大地基本處於聽調不聽宣的地步,這些軍鎮為了抱團對抗唐廷,約定父死子繼的制度,一方有難,大家支援,使得後面唐廷中央幾次征伐都無功而返,其他的節度使也開始有樣學樣起來,局勢變得更加一發不可收拾。

漢唐皆在王朝中期遇到內部叛亂並且最終評定,為何走向不同的命運?

由此,唐廷對於地方的掌控力度越來越弱,加上8年戰亂,對於大唐核心區域(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的破壞太嚴重,許多地方赤地千里。《舊唐書·郭子儀傳》記載:“宮室焚燒,十不存一,百曹荒廢,曾無尺椽。中間畿內,不滿千戶,井邑楱荊(楱應改為榛),豺狼所號。既乏軍儲,又鮮人力。東至鄭、汴,達于徐方,北自覃、懷經於相土,為人煙斷絕,千里蕭條”,幾乎包括整個黃河中下游,一片荒涼。

以上,我們可以得出,為何兩個王朝在經歷了叛亂之後,為何走向了不同的命運了,煌煌巨唐最終在藩鎮割據,宦官擅權,文臣黨爭三大禍害的共同作用下,於公元907年,隨著唐哀帝李祝禪位朱溫而落下大幕,混亂的五代十國由此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