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磁帶隨身聽你是否還記得?當時擁有它是一種什麼感覺?

農友君


我也用過這個東西,90後。

第一次買是初中的時候,買它的初衷是為了學英語的,那個時候上英語課,老師就是放的英語磁帶📼給我們聽的。

買來之後有點高興吧,畢竟是新事物,都會好奇的,還倒騰老半天。剛開始可起勁了,給自己定計劃,每天要用那個磁帶聽多久的英語。後來有段時間,好像很多店裡都有賣歌曲磁帶,4,5塊錢一張吧,我就買了好多張,經常用來聽歌了。

那時候還是比較流行這種磁帶隨身聽的,那是唯一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買的這種隨身聽,因為再後來就流行mp3和mp4了。


程序員萍萍


高中是在縣城上的,在新環境中一下子接觸到很多以前沒有聽過的歌,才突然發現原來歌還可以是這樣,歌壇不只有四大天王。

唐朝、黑豹、beyond、迪克牛仔、動力火車......讓我一度沉迷,甚至借了隨身聽和磁帶逃課在宿舍反覆地聽。

直到高二的時候才有錢買了一個隨身聽,這是我的第一個也是最後一個隨身聽。當時花了四五十塊錢,是那種正反面可以反覆播放的,拿到手裡的一刻別提多幸福了。

那時候住宿在親戚家裡,每天晚上回來他們就已經睡覺了,我回到屋裡躺在床上把隨身聽打開,戴上耳機默默地聽著反覆播放的歌曲,就這樣靜靜地慢慢睡著。經常第二天醒來耳機還戴著,電池已經被耗完電了。

這個隨身聽伴隨我讀完這最後的一年高中時光,後來可能因為總是反覆播放直到耗完電,不堪重負就壞掉了。

來到大學時還有很多人帶著隨身聽,不過很多都是SONY的,看上去很高大上。比較之前我的那個隨身聽才知道是雜牌的,想想我那時是基本沒有什麼品牌概念的。

隨身聽伴著我們這代人度過整個美好的青春期,在它逐漸被CD機取代時,我們也已經走過青春準備步入社會。


獨自笛奏


我以前有一個比這個先進,全侶製作,藍色的、外觀比這個薄得多,裡面也是好的膠質製作,膠質都是防熱塑料製作,可惜我以前手癢拆爛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