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每天瞭解學習五個實用的冷知識,即能長知識,又能學到東西。小編其實也很不容易的,點贊和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1、為什麼撞頭之後會起“大包”?

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很多小朋友在玩耍時,一不小心撞到了頭,而且很快就被父母發現了,因為被撞的地方會很快腫起一個“大包”。這個“大包”是從哪裡來的呢?原來,被撞的部位雖然沒有出血,但細胞已經受傷。受傷的細胞會產生一些液體,這些液體一時無處擴散,便聚集在皮膚和頭骨之間。那麼,為什麼其他部位一般不會出現“大包”呢?這是因為,頭部的皮下脂肪通常比較薄,沒有足夠的脂肪層;而相對來說,身體其他部位皮下脂肪較厚,還有肌肉組織做緩衝。這些地方即使被撞到,產生淤血,也可以擴容到皮膚、脂肪、肌肉當中,頂多是淤青,但一般不會起“大包”。而對於頭皮來說,下層就是頭骨,一旦產生淤血,只能向外鼓,所以很容易就看出來起了“大包”。

2、為什麼有的人會動耳朵?

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耳朵長在腦袋兩側,一般來說你不用手去捏它,它是不會動的。可是,也有些人不用手幫忙,也可以讓耳朵動起來,據說這是一種“返祖現象”。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都知道,人類是一種哺乳動物。一般來說,哺乳動物大都能夠利用耳部肌肉牽動外耳去感受外界的聲音。例如,當呼喚狗狗或貓咪時,它們就會將耳朵豎起來。可是,人類在進化中卻漸漸失去了這種本領,這是因為人在直立行走之後,頸部變得靈活,再也不必靠耳廓的活動來捕獲外界聲音。於是,人類耳部的肌肉逐漸退化,所以如今大多數人的耳朵都不能自主地運動了。

3、有沒吞食過鼻涕的人嗎?

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有人說,他從沒有吞食過鼻涕,但事實上每個人每天都在吞食自己的鼻涕,而且吞食的鼻涕的量大約有一可樂罐那麼多。正常情況下,人的鼻腔黏膜時時都在分泌黏液,以溼潤鼻腔黏膜和吸進去的空氣。更有科學家表示,鼻子裡消耗的水一天多達一立方分米。但是,鼻子裡沒有一個“水箱”來儲存鼻涕。代替“水箱”的是一個從鼻孔向裡面擴展開的空間,也就是“鼻腔”。鼻腔內的黏膜一直處於溼潤狀態,那些水分是由鼻腔中的鼻腺和細胞持續補充的,而多餘的鼻涕會從鼻後直接流向咽部,進入食道,不過人們自己是感覺不到的。

4、肚子餓為什麼“咕咕”叫?

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對不愛吃早飯的人來說,有一件事是最讓人尷尬的,就是快到中午的時候,肚子一個勁兒地“咕咕”亂叫,甚至會被周圍的人聽到……肚子餓了為什麼會叫呢?原來,當食物在胃中消化將盡時,胃液依然繼續分泌,由於胃裡空了,胃的收縮就會逐漸加強,我們稱這種猛烈的胃收縮運動為“飢餓收縮”。當胃進行“飢餓收縮”時,胃內的液體和吞嚥下去的氣體在胃內便不得安寧,它們一會兒被擠到東,一會兒又被擠到西,這時就會產生“咕咕”的聲音。不過,這種聲音也不會一直存在,通常只會持續半小時左右。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此時再不進食,讓胃空狀態再延續半小時到1小時,隨著胃收縮的停止,我們的飢餓感就會逐漸消失,這便是“餓過頭”了。

5、熬夜會使鬍子長長嗎?

科普冷知識:為什麼有人會動耳朵,熬夜鬍子長得特別快?長知識了

加班或者玩手機熬到深夜,一照鏡子,發現鬍子忽然長長了。難倒熬夜真會“助長”鬍子嗎?其實,這只是一種錯覺。在一天之中,鬍子長得最快的時候是上午的8~11點這段時間。更有研究者證實,鬍子在白天要比在晚上長得更快。那麼,鬍子為什麼在熬夜加班之後顯得很長呢?其實道理很簡單。這是因為熬夜或加班消耗了體力,使人的皮膚變得鬆弛了,這樣,埋在皮膚裡面的鬍子就顯露了出來。

(圖文來源網絡,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