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寫經》修復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修復專家對敦煌市檔案館《敦煌寫經》進行修復。

2月13日,記者從甘肅省敦煌市檔案館獲悉,12件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的唐代古藏文《敦煌寫經》日前完成修復及建立數字檔案。《敦煌寫經》為我國現存最早的紙質文獻之一,此舉對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利用有重要意義。

據敦煌市檔案館館長張世忠介紹,1900年,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了6萬餘件文獻。其中古藏文文獻達上萬件,數量僅次於漢文文獻。這些古藏文文獻涉及歷史著作、法律文書等諸多內容,其中佛經約佔九成。現存於敦煌市檔案館的《敦煌寫經》是唐代吐蕃統治敦煌時期的作品,共計12件,21面,由黃麻紙製作,有梵夾裝、貝葉裝等裝幀形式,多數為雙面寫經,少量為單面寫經。內容均為古藏文抄寫的經書書籍,有珍貴的文物價值和文獻價值。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這12件《敦煌寫經》是敦煌市檔案館工作人員在20世紀80年代清理庫房時發現的,當時由於缺乏資金和技術手段,未得到科學有效的保護,出現發黃、變脆、部分破損等現象。2010年,《敦煌寫經》入選第三批《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為研究佛教西傳東漸提供了珍貴史料,是我國古代文獻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寶。經項目申報和研究論證,2018年10月,保護專家開始現場修復。

張世忠介紹,此次修復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和“最小干預”原則。除了現場鑑定文獻的汙漬、黴變類型之外,還首次對提取到的黴菌進行了實驗室的培養和鑑定,對病變文獻進行了纖維分析鑑定、菌種鑑定分析等,針對菌種制定科學修復和保護措施。保護人員對文獻進行了殺菌、脫酸、清洗、染配補紙等處理,選用與原件接近的材料修補裂痕,對部分文獻進行託裱加固,還為一個近4米的長卷做了卷軸。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目前,該文獻修復工作已完成,為更好保存珍貴文物,敦煌市檔案館對文物本體進行特藏。預計本月底,工作人員將完成複製件的製作並於敦煌市檔案館中陳列展覽。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12件莫高窟出土唐代《敦煌写经》修复

策劃:張曉亮 主編:周斌全 編輯:康文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