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河南巡撫田文鏡鬥法,直隸總督李紱卻為何輸了?

《雍正王朝》裡,河南巡撫田文鏡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得罪了天下讀書人的班首李紱。李紱和田文鏡爭吵後,決定參劾田文鏡,隨後引發了轟動朝野的科甲朋黨案。

這件事在歷史上確實發生過,情況和電視劇所演繹的差不多,只不過真相更精彩。

雍正帝並不排斥科甲出身的官員,但非科甲出身卻能力出眾的官員,雍正帝更為歡迎,比如李衛、田文鏡。雍正二年(1724年)的八月,田文鏡只當了半年的河南布政使,就升為河南巡撫。

田文鏡做事認真,誰不努力做事,他就彈劾誰。這些被參的官員基本都是出身科甲,就認為非科甲出身的田文鏡對他們是羨慕嫉妒恨。在河南,有很多讀書人都說捐官出身的田中丞不想讓讀書人在河南做官。

與河南巡撫田文鏡鬥法,直隸總督李紱卻為何輸了?

田文鏡在河南彈劾官員,這和不在河南當官的李紱沒什麼關係。李紱深重雍正帝的器重,年羹堯如日中天的時候,想拉李紱入夥,被李紱拒絕。所以雍正帝很賞識李紱。雍正帝賜死年羹堯後的第八天,就把直隸總督的重任交給李紱。電視劇裡,李紱說皇上對我的寵信程度不次於你田文鏡,這話確非虛構。

李紱從廣西巡撫任上進京任直隸總督,路過河南。李紱看到田文鏡參倒的官員中,一半是科甲出身,李紱頓有兔死狐悲之感。李紱指責田文鏡身為封疆大吏,按說應該禮敬讀書人,你視讀書人如仇寇,何哉!

為了讀書人的利益,李紱決定參田文鏡,但屠刀卻對準了上蔡縣令張球。李紱認為張球是個地痞,民憤很大,同時張球把一個姓烏的謀士送給田文鏡(此人有可能就是鄔思道),二人背地裡沒幹好事。河南幾個縣令不聽張球的指揮,就被張球誣衊。

李紱把田文鏡縱容張球的“罪狀”整理好,呈給了雍正帝。

與河南巡撫田文鏡鬥法,直隸總督李紱卻為何輸了?

田文鏡是河南巡撫,李紱是直隸總督,這個任命就能看出來李紱比田文鏡更得雍正信任。事實上也是如此,雍正基本相信李紱的話,但還想給田文鏡開一條生路。雍正帝把李紱的彈劾奏摺轉給田文鏡,留下一句話:我相信你必不負朕,你以後在用人上不要糊塗,手下人做錯事不能護短。

田文鏡也是官場老手,他已嗅出皇帝對自己的信心動搖了。

田文鏡必須反擊李紱,否則自己不知道哪天就倒了。可怎麼反擊李紱?論私德,李紱愛惜羽毛,抓不到什麼把柄。田文鏡想到一計。雍正帝,包括之前的康熙帝,甚至歷代帝王,都痛恨朋黨。尤其是科舉出身的官員,呼朋引類,結成團伙,必為國之大患。

殷鑑不遠,就是明末的東林黨。

田文鏡就把李紱和所謂的科舉朋黨上引。在摺子裡,田文鏡說李紱參臣,是因為臣彈劾都是李紱的同年,彼等共進共退,誠為可憂。

至於張球的“劣跡”,被田文鏡洗得一乾二淨,那個姓烏的先生(鄔思道)根本就不是張球推薦。另外,幾個被張球“誣衊”的縣令,田文鏡也蒐集到了他們的黑材料。

與河南巡撫田文鏡鬥法,直隸總督李紱卻為何輸了?

田文鏡這一套“科甲朋黨”的組合拳實在太厲害了,直接打到雍正帝的心窩裡——他最怕官員結夥。

果然,雍正帝對李紱的信任不如以前,他把田文鏡的摺子轉給李紱,問:你如何解釋,你所救的全是你的同年?

李紱也不傻,他自辯:這些人與臣確是同年,但那一屆中進士的多達303人,臣豈能和他們都認識?田文鏡所提到了黃振國和邵言綸等人,臣根本就不認識。

李紱的自辯符合邏輯:一個人很難都認識大單位的所有同事。但是,李紱有意無意地“同情”被打倒的九阿哥允禟(塞思黑), 犯了雍正帝的大忌。允禟死在直隸總督衙門所在地保定,李紱是私下告訴雍正帝的,而不是當眾說明允禟的情況,這分明是甩鍋。讓世人以為允禟是雍正帝害死的,自己的形象受到影響。

雍正帝對此極為不滿。

雖然雍正帝派人到河南,查清張球確實不乾淨,但雍正帝的心思已不在田文鏡身上了。再加上曾保薦過李紱的前直隸總督蔡珽犯了事,雍正帝已確定圍繞著李紱,確實存在一個科甲朋黨。

與河南巡撫田文鏡鬥法,直隸總督李紱卻為何輸了?

在這個時候,浙江道監察御史謝濟世上疏彈劾田文鏡,說田文鏡有十大罪。謝濟世此折幫了李紱的倒忙,雍正帝更加堅信李紱和這些人都是一夥的。

雍正帝先是貶謝濟世的官,然後指出:李紱、謝濟世、蔡珽、黃振國都是科甲同夥,其心意殊不可測!

有了“證據”,雍正帝就可以下實錘了。黃振國等人被殺或死緩,李紱也被罷了官。

其實,李紱所謂科甲朋黨是個冤案。李紱與讀書人出身的官員互為奧援有之,說他們結成朋黨,危害社稷,他們哪有這個能量?只是雍正帝要推行新政,以李紱為代表的讀書人出身的官員出工不出力。而田文鏡認同雍正帝新政,不遺餘力推行之。雍正帝刻意保護田文鏡,明知不存在什麼科甲朋黨,還要把李紱打倒,還是出於政治目的。

電視劇裡,三阿哥允祉曾點醒過李紱:四弟(雍正帝)這個我瞭解,小心他把你打成朋黨。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