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很少有電影能夠讓我期待半年,《波西米亞狂想曲》

就是這麼一部。

很遺憾因為同性敏感題材院線沒有能夠引進,我只得找了資源(後臺有哈)看完了這部電影,看完就一個字,“爽”

整個成語,那就是“酣暢淋漓”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我相信很多人看見電影名字的時候是一臉懵逼的,其實但凡聽點搖滾樂的,都知道著名的搖滾樂隊——皇后樂隊的一首歌《Bohemian Rhapsody》,翻譯過來就是本片的名字“波西米亞狂想曲”。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部電影,觀看前是需要那麼一丟丟的相關了解,在這我就儘量長話短說一下。

搖滾樂發展的脈絡:

受到黑人布魯斯、美國民歌的影響,早期的搖滾樂誕生了。但那個時候美國種族歧視還很嚴重,來源於黑人老哥的音樂品種自然不受待見。

但這種音樂傳到了英國之後卻迎來了不同的局面。英國的年輕人們以前哪聽過這啊,新奇!好聽!夠酷!一下子都喜歡得不得了,開始大膽地引進改造,就這樣成就了搖滾樂的第一次盛世。也隨之誕生了諸如the Who(誰人),The Beatles(披頭士),the Rolling Stones(滾石),The Kinks(奇想)等等一大批知名樂隊。

完了沒成想,這批樂隊在美國迅速火爆無比,形成了搖滾史上的“第一次英倫入侵”。但英倫搖滾並未因此固步自封。

時間來到七十年代,我喜歡管這個時代叫做“百花齊放”。經過“盛世”的鋪陳,七十年代的搖滾界可謂是風起雲湧:

華麗,鄉村,藝術,古典,前衛等風格的搖滾樂大行其道,“哲學搖滾”平克佛洛依德,“雙性太空人”大衛鮑伊,我們的皇后樂隊就是誕生在這股“狂流”之中,並且成為了整個七八十年代搖滾樂中的王者。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主唱弗雷迪•墨丘利(Freddie Mercury)

吉他布萊恩•梅(Brian May)

貝斯約翰•迪肯(John Deacon)

鼓手羅傑•泰勒(Roger Tylor)

那麼這支皇后樂隊到底牛逼在哪裡呢?

皇后在西方當然是大名鼎鼎的經典樂隊,擁躉無數,但在國內不感冒搖滾樂的人可能從未聽說過,不過有這麼兩首歌,大部分人肯定都能跟著哼哼兩句:

①《我們都是昌平人》(we are the champions)

就是那個“佳能,感動常在”的廣告歌。

當年為了這首歌,佳能可是付了很大一筆的授權費用。事實證明,買得很值,深入人心。因為主唱弗萊迪(因為他有一口齙牙,國內樂迷習慣性稱他牙叔)是雙性戀,這首歌也常常被誤解為同性戀者的“聖歌”,甚至去年的彩虹遊行(一場同性戀大遊行)的時候德國滿大街都在放這首歌。

《we will rock you》

這首太有名了,我放一句歌詞,你肯定要說:你怎麼可以發語音?

“we will ~we will~ rock you”

電影中介紹了當時的靈感來源於大家想要一首“能夠和臺下觀眾形成良好互動”的歌曲,於是有了這首僅僅需要一雙手就能伴奏的神曲。

牙叔絕對是舞臺表演的大師,你看這風騷的走位,精簡的裝備,自信的表情,飽滿的步伐,還有那鮮豔的紅領巾!電影中的這一段也是神還原。

皇后應該是搖滾音樂史上學歷水平最高的樂隊之一。

牙叔畢業於西倫敦大學設計專業,Queen的Logo就是他畫的;迪肯在英國倫敦國王學院主修電子學;泰勒則是醫科與生物學雙修。吉他手梅爺,他除了是世界頂尖吉他手,還是個天體物理學家。那個80年代前其實很多搖滾樂手都是高級知識分子,有點名氣的比如平克佛洛依德樂隊出過一個頂尖的物理學家,唱迷幻搖滾的大門樂隊全部出身藝術名門。

差不多該收一收,講講電影本身了:

2018年末殺出來的《波西米亞狂想曲》可謂來勢洶洶,截止到目前,全球的票房已經累計到8億美元。作為一部傳記類電影,這是個相當厲害的數據了,而且既叫座又叫好,全球範圍內更是拿獎拿到手軟。

最有分量當然是金球獎,自從黑豹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影片,讓我明白政治正確大過一切,我就覺得看奧斯卡還不如看金球獎。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豆瓣8.8的高分: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電影主要講了皇后樂隊和主唱弗雷迪·默丘裡在業界打滾十五年的傳奇故事。

電影的主角牙叔弗雷迪(主唱)出生於東非,因為戰亂舉家遷移到了英國,他從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是個

雙性戀。宗教傳統和社會偏見讓他的父母難以接受這麼一個怪胎。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這時候音樂給了他救贖,他常去的一個酒吧有個叫做“smile”的駐唱樂隊缺主唱,牙叔便毛遂自薦。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並藉此開啟了自己傳奇的搖滾人生。

他們像大多數搖滾樂隊一樣,走得是駐唱—被星探發掘—出專輯—巡演的模式,並且開始爆紅,一時風頭無兩,英美人盡皆知,成為真正的Queen。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這時候弗萊迪結識了他一生的靈魂伴侶

瑪麗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但天才這個詞語伴生的除了天賦,往往還有偏執古怪的性情。

佛萊迪敏感易怒,虛榮而表現欲過盛,童年的創傷讓他極端不信任人,與樂隊成員的矛盾越發激烈,再加上他挑選的男伴也算不上什麼好人,帶著他一起墮落,結果染上艾滋病,皇后樂隊也因此解散了一段時間。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他孤高也脆弱無比。私生活的混亂,濫用藥品、毒品,讓他遭受到了巨大的輿論壓力,弗萊迪陷入了人生低谷。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好在這時瑪麗拉了他一把,昔日的夥伴也願意開始原諒他。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在電影的最後,是皇后樂隊在“live aid”拯救生命演唱會的表演,全球有15億觀眾注視著這場音樂慈善演出,這時的牙叔已經得知自己染上了艾滋病,命不久矣。

那是一場用生命演繹的歌唱。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電影的最後也介紹了牙叔的生平: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皇后」再臨,搖滾不死

僅僅四十五歲,這顆巨星便隕落了。儘管天妒英才,但弗萊迪把他最燦爛的部分留在了舞臺,留在了音樂裡,這就足夠了。


tips>>公眾號:電影火車站 後臺回覆“波西米亞狂想曲”進行觀看!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