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發幣”帶來穩定幣新格局,牽手區塊鏈能走多遠?

2月14日情人節的夜晚,千萬伴侶你儂我儂時,銀行業巨擘摩根大通也牽起區塊鏈的手,宣佈發行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 JPM Coin。消息一出,便有網友不失嘲諷地評論“摩根大通終究是向加密貨幣低了頭”。但細究下來,並非如此。JPM Coin並非是真正的加密貨幣,同時摩根大通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已經有一定的年數,算是圈子的老人了。

摩根大通“發幣”帶來穩定幣新格局,牽手區塊鏈能走多遠?

非加密貨幣 僅供企業使用

根據摩根大通官網的描述,JPM Coin 是一種運用了區塊鏈技術、用於促成即時支付的數字貨幣(a digital coin designed to make instantaneous payments),同時它是在Quorum賬本上發行的。此外,它所基於的區塊鏈是一個聯盟鏈,但目前本質上只有摩根大通這一家機構在鏈上。

加密貨幣一般要滿足三個要素:分佈式賬本、加密網絡、共識機制。從J.P. Morgan官網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到,該代幣並不具備共識機制與加密網絡的特徵,只能被定義為數字貨幣。

那它的運行原理大致如何呢?J.P.Morgan也給出了一個論述。如下圖所示,用戶向J.P. Morgan的指定賬戶存入一定美元,這筆存款被記錄在分佈式賬本上,而後銀行返還給用戶等額數量的JPM Coin,當用戶進行一些交易(如資金轉移,證券購買等)後,再用手中的Coin1:1贖回美元。

摩根大通“發幣”帶來穩定幣新格局,牽手區塊鏈能走多遠?

整個過程被記錄在分佈式賬本上,這是JPM Coin最強的區塊鏈屬性所在;而1:1贖回美元,也讓其被認為是一種穩定幣,從模式上來講,這種穩定幣的模式接近以法幣為擔保的模式,依靠的是摩根大通的信用背書。

需要注意的是,JPM Coin目前只面向J.P. Morgan的部分機構客戶,如財富五百強後者一些券商、經紀商,只有他們才有權使用JPM Coin以享受後者帶來的經濟與高效。

被澆冷水 但一年或為企業節省90億美元手續費

JPM Coin的發佈,也引發了一些爭議。一則是上文提到的它並非是真正的加密貨幣,如末日博士Nouriel Roubini在Twitter表示的那樣,該幣是私有而非公共的,信任是依靠受信的中心化機構,他認為其完全不是加密貨幣。二是有人認為JPMorgan是新瓶裝舊酒,兜售概念而已。

據紐約時報,投資區塊鏈的基金Realy Zero的創始人 Lawson Baker指出,這非常像上世紀九十年代企業想要發佈內聯網來同開放網絡競爭一樣,J.P. Moragan也不過是在封閉的區塊鏈上發行穩定幣來同開放式的加密貨幣競爭罷了。

知密大學發起人劉昌用認為,由於JPM Coin不能在公開市場流通,因此並非常說的穩定幣,而只是公司內部結算代幣。並不會將法幣資金引入密碼貨幣市場,也不會像USDT那樣為密碼資產市場提供流動性,短期內,對密碼貨幣市場也不會帶來真實影響。

儘管引發了一定的爭議,各方還是比較認可JPM Coin在跨境匯款方面經濟與高效的特性的。據CNBC測算,如果該項目能夠推開,每年可為使用JPM服務的企業節省至少90億美元的手續費。據此進一步推算,如果該項目能夠擴展到摩根大通之外,必然會節省更多的成本。

無獨有偶,近日中金公司的報告顯示,螞蟻金服於去年6月在香港推出的跨境匯款服務,據測算每年或可為菲傭節省一億美元的匯款手續費。足見區塊鏈在跨境匯款方面的功用,而J.P.Morgan的入場,或使得更多同類競品切入該賽道。

銀行巨頭帶來“穩定幣”格局

摩根大通的行動似乎已經被圈內人士所預見。

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肖風在2018年12月預言,2019年數字貨幣在易用性、安全性、可擴展性等技術上會不斷成熟。將來,所有去中心化應用一定都會有一個交易媒介,那個時代穩定幣會發揮大作用。

肖風還指出,穩定幣發展有三個階段:目前發行方是私人機構,緊接著銀行會加入,抵押法幣發行數字貨幣,最後一定是央行發行數字貨幣,而它一定是穩定幣。而對JPM Coin,肖風評論道:“穩定幣的第二階段開始了,第三階段是央行發行穩定幣。”

摩根大通之外,還有更多銀行試圖推出穩定幣。去年年底,日經新聞報道,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瑞穗實業銀行及區域銀行將在3月推出數字貨幣,該數字貨幣以 1:1 的兌換比率關聯日元,有評論者認為類似一種穩定幣模式。該數字貨幣可以在購物的結算中使用,免除兌換數字貨幣的匯款手續費,約60個地方銀行參與其中。

Morgan Creek創始人Anthony Pompliano在Twitter發文表示,摩根大通推出穩定幣後很快每家銀行都將推出一個,為世界精英建立的封閉系統將被開放系統替代。

不置可否,摩根大通的此次行為,對於數字貨幣的全球普及,實際資產的數字化進程有著巨大的示範和推動作用。

摩根大通的區塊鏈往事

正如上文所言,摩根大通在區塊鏈領域已經算得上是老人了。據36kr整理,其早在2016年就先後175次向美國專利局申請“比特幣替代品”專利,經過近三年的技術積累,2015年摩根大通在其內部備忘錄中透露,其將在2016年底前向區塊鏈於機器人技術中投入90億美元。

而同年,摩根首席執行官Jamie Dimon表明了對比特幣與其他加密貨幣不看好的態度,認為其終究會停止(Bitcoin would be stopped ),但評論道區塊鏈時,他說“如果它是更廉價、高效、與安全的,摩根會考慮採用它。它將被用於轉賬——不過是美元,而非比特幣。”

J.P. Morgan“挺技術,踩代幣”的態度儘管略顯微妙,但其實從管理層到其實際行動,仍不難推斷而出。

到了2016年,J.P. Morgan參投數字資產控股公司,Digital Assest,隨後又公佈了旗下的分佈式賬本項目,參與Linux基金會主導的超級賬本項目,而後又在年度會議上推出開源項目Quorum。

2017年,其又同Zcash合作,藉助“零知識證明加密協議”開發一款可實現隱藏用戶交易行為,選擇性公開信息的軟件。該軟件將實現用戶在不透露額外信息情況下,證明其具備做某件事的能力。

同年10月,摩根大通推出建立基於開源Quorom之上的IIN(Interbank Information Network)平臺,實現摩根大通與其他銀行的信息交換,解決跨境支付合規問題。目前,摩根大通、加拿大皇家銀行、澳大利亞ANZ銀行、新西蘭銀行等已加入。

2018年5月,財富雜誌報道,摩根大通向美國專利與商標辦公室(US Patent and Trademark Office)提交了一項專利:利用基於分佈式賬本技術的開放系統,如區塊鏈,追蹤金融機構間的交易。已然可以由此看到JPM Coin的雛形。

另外,在2017年,摩根大通也退出了曾經雲集多家銀行的R3聯盟。

總結來看,J.P. Morgan在區塊鏈領域的佈局稱得上是專營主業,穩步推進,儘管管理層在媒體面前數次看貶損加密貨幣,但對於如何運用區塊鏈技術優化其銀行業務,鞏固其龍頭地位,摩根可謂一刻也沒有停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