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國全面開戰,對國際會有哪些影響?

心炫上的世界


印巴都打了三次戰爭了,第一次1947-1949,主戰場在克什米爾,第二次1965-1966,主戰場還在克什米爾,第三次1971,這次有點特殊,在東巴基斯坦,也就是當今的孟加拉國。如果有第四次,依舊會是在克什米爾。

前三次印巴戰爭,連南亞都沒出,對國際局勢沒什麼影響,如果說真有影響,那就是印度為地球貢獻了個新國家孟加拉國,當然不久之後的1975年,印度又滅了一個國家,錫金。不僅沒啥影響,每次還都是大國和國際組織對印巴戰爭施加了影響。

第一次印巴戰爭,在聯合國調停下解決,第二次,依舊是聯合國,第三此,也有聯合國的影子,當然,更有美蘇這些大國的影子。雖然之前沒什麼影響,那真要發生第四次,會對國際局勢是不是也沒影響?時移世易,這次,還真不是。

第一,印巴開戰,可能引發核戰,即使是地區級核戰整個國際社會也受不了,那輻射塵埃會飄散全球。前三次大戰時,印巴都沒有核武器,在90年代末,印巴都擁有了核武器,國際社會淨睜眼說瞎話,不承認人家有,你承不承認,人家都有。難道真發射了核彈,你也不承認有輻射?

第二,國際經濟增長減緩,這個怎麼理解呢?先說印度,印度這幾年經濟發展十分不賴,雖然有水分,但是畢竟增長了不少,對世界經濟也大有貢獻,這一打仗,這經濟即使不崩潰,也會大倒退,世界經濟也就少了個“增長極”,本來經濟形勢就不咋樣,這下又要雪上加點霜。那巴基斯坦也是,這些年與我們共建大工程,油氣管道、港口和鐵路都要上馬,這麼下去,巴基斯坦經濟也不會錯了,一旦開戰,計劃建的不能建了,已經有的說不定也給炸了,國民經濟大倒退,國際上也就又少了一個潛在增長點。

第三,與中東混亂局勢連成一片,世界更加混亂。印巴開戰,不論勝負,會產生大量難民,尤其是巴基斯坦方向,會出現向阿富汗和伊朗逃散的難民。那中東那些極端組織可又有了“兵源”和“基地”,難民要吃飯,難保不加入這些組織,巴基斯坦混亂,極端組織輕則在亂中偷安,重則又搞個啥啥斯蘭國,到時候,印度就算佔優勢,也可能被這些組織給滲透了,天天吃炸彈,也好不了。

說了這麼多嚴重後果,個人認為印巴全面戰爭不會打起來,也就是個小打小鬧加上打打嘴炮,另外,國際社會這些個大佬兒們也不會任由局勢發展。


北玄武


印度和巴基斯坦矛盾的根源主要來自克什米爾地區,兩個南亞大國開展必然會對兩國人民,特別是克什米爾地區人民生產巨大影響;同時還會對南亞政治生態、經濟發展造成巨大沖突,對南亞、西亞種族矛盾衝突產生影響。戰爭真的假如一旦打響苦的最終還是是百姓。

克什米爾問題來源

克什米爾問題即是克什米爾歸屬問題,克什米爾就是查謨-克什米爾的簡稱,包括查謨平底和克什米爾谷兩個地區,查謨地區人民信奉印度教,克什米爾地區人民信奉伊斯蘭教。

克什米爾爭端是1947年英國從印度撤出時留下的爛攤子(英國人就喜歡到處禍害別人),當時印度殖民地政治上分為:英屬印度和土邦兩塊。克什米爾就是土邦之一,根據英國人制定的“蒙巴頓方案”,土邦地區由當地的王公自行決定歸屬印度還是巴基斯坦。克什米爾情況比較特殊,它處於印度和巴基斯塔之間,它的王公信奉印度教,而佔比達到80%的下層居民卻信奉伊斯蘭教。結果就可想而知,上層王公肯定投向印度,而下層的居民卻希望歸屬到巴基斯坦。因此當時印巴分治的時候克什米爾問題沒有得到解決。

印巴三次戰爭

1947年10月,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了武裝衝突,戰火持續到1949年1月,最後在聯合國的調停下,雙方同意停火併就此劃定了各自的區域,印度實際佔領3/5地區,巴基斯坦實際佔領2/5地區。但是這個實際佔領的結果雙方都不滿意,巴基斯坦因為佔領的少想要的更多,印度想全部拿到克什米爾地區。因此矛盾衝突一直是存在的,這是第一次印巴戰爭。

1965年4月印巴爆發第二次大規模戰爭,戰火持續了5個月,雙方在聯合國調停下停火,最後在蘇聯的斡旋下雙方撤回到之前實際控制區域內,並發表了塔什干宣言。這是第二次印巴戰爭。

1971年11月,印度利用當時的東巴基斯坦局勢動盪出兵東巴基斯坦,雙方又爆發大規模戰爭,在12月16日,東巴基斯坦向印度投降,最終實現了將巴基斯塔分解的目的,此後,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12月17日,在聯合國的干預下雙方實現停火。這是第三次印巴戰爭。

此後印巴雙方雖然沒有爆發大規模的武裝衝突,但邊界的摩擦一直不斷,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民族矛盾和仇恨更加深。

印巴衝突影響

印巴衝突是自克什米爾地區衝突而引起的民族、地區、宗教等各方面的矛盾和爭端,兩國因此也開展了軍備競賽。兩國的衝突肯定會影響到南亞地區的和平穩定,對地區民族矛盾,宗教矛盾衝突有會產生重大影響,何況南亞、西亞地區本身區域安全就不穩定,恐怖組織、基地組織都影響全球和平與發展。戰爭影響最大的還是當地的居民,只要有衝突就會造成地區人民的動盪和流離,造成居民有家不能回、親人不能團聚流離失所等等。總之,還是希望地區能實現和平與穩定,經濟發展才是主題。


山中茅店


先說一下,這兩個國家都擁有核武器,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三次印巴戰爭中,“巴鐵”總是吃虧的那個,還被分裂成兩個國家。但是在掌握核技術之後,兩個國家就不敢輕易全面開戰,畢竟都有毀滅對方的能力。而近日了的印巴衝突,也是在可控範圍內的,都是報復心理,打擊一波對方。



假設兩國全面開戰,對國際社會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國際軍火貿易再起一波新高,畢竟兩個國家的主力裝備都是依靠進口的,像印度蘇30,蘇35,巴基斯坦的f16等。



再看下國際社會的支持,首先中國肯定是反對的,一是中巴關係,二是與中國接壤,萬一真的爆發了核戰爭,中國肯定會受到波及的。萬一情勢危機,中國不排除會出兵的可能性。

美英法等歐洲國家應該會和稀泥,一方面勸兩國收手,一方面不斷賣軍火給他們,前幾次印巴戰爭都是這樣。俄羅斯應該也是如此,畢竟印度可是他的大客戶,局勢緊張會增加他的軍火銷售量。



但是不管是俄羅斯還是美英法都有個限度,那就是你們可以打常規戰爭,核戰爭不能碰。一旦開頭,後面就收不住了。

這個只是答主的個人看法,歡迎各位提出不同意見。


歷史伶俜者


印巴兩國獨立之後,先後發生過三次大規模印巴戰爭,其中巴基斯坦都是吃虧的一方,1971年印度更是趁巴基斯坦內亂之時(東西發展不平衡,巴基斯坦自身因素是關鍵),以絕對優勢軍力投入東巴,成功肢解了巴基斯坦。

蒙巴頓方案註定了印巴兩國的敵對狀態,其核心是克什米爾歸屬。克什米爾土邦大多數民眾信仰伊斯蘭教,可土邦王公卻信奉印度教,印巴獨立後都想將克什米爾納入自己版圖。兩國為爭奪克什米爾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經過聯合國干預,克什米爾喪失獨立地位,五分之二由巴基斯坦實際控制,五分之三被印度掌控(土地較為肥沃)。


印巴實力相差懸殊是大家公認的(人口,國土,軍力,經濟),這也是為什麼巴基斯坦總是吃虧的一方(個人見解吃的虧不算大)。巴基斯坦面臨印度巨大的壓力頂住了,並且其空軍戰果還不錯(可查詢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巴戰爭磨練了巴基斯坦的軍隊,現如今,巴基斯坦的軍事實力在伊斯蘭國家中還是一流的。

因此,印度做不到迅速擊敗巴基斯坦,而國際社會在印巴局勢緊張之時都是主張兩國多溝通,避免衝突的進一步升級(71年,98年等)。印巴都是地區大國,兩國衝突對國際影響不大(誰也揍不趴下誰,兩國都有戰略縱深),影響有限(不太可能出現國際難民,國內可以應付)。當然國際軍火商可以發一筆橫財(98年印巴衝突,印度現金尋求炮彈),印度武器系統太繁雜,後勤維護跟不上(這一點也是現在印軍軟肋,沒辦法,缺少完善的國防工業體系,印度製造質量有待提高)。

印巴大規模衝突對周邊國家影響更大一些,其中對中國影響最大(沒辦法,中國邊境漫長,周邊地區強國不少,外交局勢易變)。中巴經濟走廊建設仍在穩步推進,印度也是從心底裡反對中巴經濟走廊建設(經過巴控克什米爾,印度主張那是他的領土),其本質還是印度對中國在南亞的影響力日益增強的不安,印度在南亞肆意凌辱小國,干涉他國內政,扶持親印政客等。這些國家務實的政客早已不滿,中國勢力的進入有利於這些小國抗衡印度。更何況,印度仍舊霸佔我藏南,印度理法上是說不過的,印度時刻都是心虛,這也是為什麼印度在東北邊境地區佈置著大量的軍力(印軍是有同時打“一場半”戰爭規劃的,究竟有沒有能力應付是個問題?)。

巴基斯坦新總理上臺,還是想多在內政上下點功夫的,巴沒功夫“挑釁”印度,中巴經濟走廊能源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所以說此次印巴衝突是印度挑起來的,其重要因素是莫迪所在的人民黨在三個重要選票邦失利(莫迪新經濟政策的經濟數據並沒有與往年相比有多大成效),即將來臨的大選莫迪有連任危機。所以莫迪政府外交上對巴強硬,試圖在外交上做文章,提升外交成績。



可這盤棋第一步好上手,其結果就難以預料,印度政府(莫迪)超過尺度將自討沒趣(易玩火自焚),更加是給國大黨打擊人民黨口實。

至於中國西藏局勢不會太緊張(不同於緬北),西藏地廣人稀,畢竟我國剛剛經歷了軍改,軍隊戰力有了顯著提升,更何況青藏鐵路早已開通,我國國防公路更是一路向前鋪(去年印度越境阻我修路,還不是被我們黏回去了,我國不卑不亢,印度自己挖了個坑往裡跳),西藏的機場等軍事設施比較完備,我國的三代機(J10,J11)早已在西藏上空常態化訓練飛行。

印度(莫迪)的世界一流強國夢,我們持續關注。


past穎甜


克什米爾地區一直就沒有真正的和平過,這裡是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前哨。



二戰之前,巴基斯坦和印度還屬於同一個國家,都處在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管轄之下。二戰後,英國人撤出印度之前,進行了印巴分治,利用伊斯蘭教與印度教的矛盾,拋出了《蒙巴頓方案》,規定穆斯林佔多數的地方歸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77%的民眾都是穆斯林,按理說應該屬於巴基斯坦,但又規定克什米爾土邦可以自由選擇的歸屬,而克什米爾的貴族們又屬於印度教,這就讓克什米爾的前途撲朔迷離起來。目前,克什米爾北部由巴基斯坦實際控制,南部由印度實際控制。



之後的克什米爾地區變成了兩國的角力場,一開始,兩國都想在這裡掰手腕,試圖用武力奪取該地區的控制權,但基本都沒有完全吃掉對方的實力,經常是打上兩三年就籤停火協議。



如今衝突又起,目前還沒有大規模的地面部隊介入,只是兩國空軍的空襲,目前已經造成人員傷亡,巴基斯坦在開戰前已經向北京報告,我國外交部呼籲雙方保持克制。



在小言看來,大規模的地面衝突是不可能發生的,如果真的發生了,那麼對周邊局勢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我國西部邊境便會直接受到印度的威脅,西藏就全部處在印度的包圍之中,而且,印度的勢力便直接觸及到中亞,本來複雜中東地區的局勢,印度再插上一腳,美俄兩國也是不願意看到的。


小言微意


最好美國參與,俄羅斯也參與各試牛刀看看誰最鋒利,都別各自吹,借他國地盤做自己的事


握手生緣


中國絕對會照顧照顧好兄弟的


陌生人好


不要搞成克什米爾火藥桶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