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西山十戾第一位:獾

洪承疇降清的消息並沒有第一時間傳回北京,崇禎皇帝以為洪承疇必然會為大明死節,因此準備在北京為洪承疇舉辦大型追悼會和紀念活動,還下令修建洪承疇紀念館,想要宣傳這位久經考驗的大明幹部,號召軍民學習洪承疇精神,都要有隨時為大明獻出生命的情操。

崇禎帝命令設祭壇十六座,並親自去祭祀錦州戰敗死節的兩個高級官員,一個是洪承疇,一個是遼東巡撫丘民仰。結果這時候消息傳來,丘民仰確實犧牲在前線,洪承疇也確確實實降清。這個消息另崇禎很尷尬,祭祀活動只好作罷。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投降的洪承疇除了和皇太極偶爾聊聊天之外,並無一官半職,混的連反反覆覆的祖大壽都不如。這事擱一般人,早就憤怒了。這不就等於投降計劃落空了嗎?就換了件貂皮大衣?

想當初楚漢相爭,劉邦策反項羽帳下的得力干將九江王英布。英布失去一切投奔劉邦後的第一次會面,就見到了劉邦邊洗腳邊接見英布。搞得英布深以為恥,差點自殺。

洪承疇要是英布那個脾氣,估計真得羞愧自殺了。但是他不是英布,他是獾,不僅不會自殺,還得找機會辦大事。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所以沒有一官半職的洪承疇,每次面見皇太極不僅面無怨色,還淨給皇太極講乾貨。怎麼滅清洪承疇不擅長,但是怎麼滅明他門兒清。

也正因為如此,洪承疇在清廷聲望甚高,很快超越了范文程。那麼說皇太極為什麼不重用洪承疇呢?一方面是皇太極並不確定洪承疇真的會死心塌地跟著清廷,萬一他像祖大壽那樣降而復叛呢?另一方面,皇太極是真比崇禎帝會識人,也比崇禎會用人。眼下戰爭是清廷的主題,而洪承疇並不是一個貨真價實的合格將領。搞內政他可以,搞軍事他不行。因此皇太極並不重用洪承疇。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洪承疇降清沒多久,皇太極心愛的宸妃去世。皇太極深受打擊,身患疾病,第二年駕崩。皇太極駕崩後,九皇子福臨繼位,睿親王多爾袞升為攝政王,鄭親王濟爾哈朗升為輔政王。清廷總決策人為多爾袞,洪承疇迎來了職業生涯的轉折點。(皇太極駕崩後的爭位故事放在多爾袞篇詳解)

多爾袞和洪承疇是好搭檔,這一文一武組合,不比皇太極、范文程組合差。趕上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禎帝煤山自殺殉國,明朝滅亡。吳三桂和李自成翻臉,開山海關迎多爾袞進關攻打李自成,多爾袞決定進軍中原。此番多爾袞進關,就把洪承疇帶在了身邊。(這段恩怨放在吳三桂篇詳解)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洪承疇幫多爾袞出謀劃策,輔佐順治帝進了北京。此時的北京被李自成禍害的不成樣子,順治帝只能暫住武英殿,等著重修紫禁城。而進入北京的洪承疇,立馬被多爾袞封為兵部尚書兼督察員右都御史,加封太子太保。這樣等於原本布藝的洪承疇,一下升到了當朝一品。

當然了,清代的兵部尚書沒有明代兵部尚書含金量高,只管後勤沒有軍權。太子太保就是個榮譽職銜,沒有實際權力。也就督察員右都御史還能有點監察職權,所以洪承疇這個一品大員,還是沒有什麼實權。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但是,這對於洪承疇來說足夠了。別看權不大,接下來洪承疇辦的事可不小。在那個還沒有軍機處的時代,洪承疇開始參與機要政務。也就從這時候開始,洪承疇著手把清廷改造成了明朝。

過去清廷是家族企業,天大的事也得親貴大臣坐一塊開會。皇太極剛接任汗位的時候,代善、莽古爾泰、阿敏三大貝勒是要和皇太極一起坐在皇宮的主席臺接受百官朝拜。後來皇太極不斷打擊阿敏和莽古爾泰,等拿到了林丹汗的羽毛球,哦不,是林丹汗的元朝傳國玉璽,遂改國號為清,自稱皇帝,任用范文程改制度,才算是逐漸確立了君主專制。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范文程沒在明朝當過官,也不瞭解明朝體制的運作原理。指望他建立一套完備的為君主服務的專制體系不太可能,他們家上次出現大官還得追溯到宋朝范仲淹時代。

洪承疇不一樣,那是正經的明朝一品大員封疆大吏,他什麼都懂,不懂也就不會投降了。然後問題來了,洪承疇該怎麼定為自己?

他到底該忠於皇太極、大清、中華還是多爾袞?講道理洪承疇的伯樂是多爾袞,多爾袞也希望自己有個范文程式的人物來輔佐他。但是,洪承疇要玩就玩個大的,輔佐區區一個權臣有什麼意思?

因此,洪承疇參與機要之後,主持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中央改制。多爾袞雖然聰明,他手下的謀臣何洛會更是人精,但是這二位在玩政治上,就要遜了洪承疇一籌。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洪承疇的第一步,就是設立內閣。內閣是皇帝的私人謀臣、秘書集團。既然現在是攝政王說了算,那就攝政王先用。有了內閣,攝政王要搞輔政王、肅親王就簡單多了。回王府商量,遠不如在內閣商量更有法律依據。

多爾袞覺得好,就讓洪承疇去辦。他可沒想到,內閣是為皇帝服務的,只不過是借給攝政王用用罷了。有了內閣,就得有內閣大學士。洪承疇、范文程自然位列大學士,洪承疇也是清朝入關後第一位漢族大學士。要不要從明朝的士大夫集團選取新的大學士呢?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洪承疇的意見是不要,得選滿洲親貴進入內閣。為什麼呢?元朝就有這樣的例子,忽必烈時代,太子真金身邊充斥著儒生,結果真金遭人陷害,不僅太子完蛋了,連儒生集團也完蛋了。自此在元朝,儒家學說敗給了八思巴帶來的藏傳佛教。

多爾袞這位文化水平只到繡像版《三國演義》的王爺,對史書上的故事都不熟悉,更別提史書背後的歷史教訓和政治運作原理,還以為洪承疇是死心塌地為滿洲人服務,於是就這麼愉快的答應了。

然後,洪承疇的計謀得逞了。我管你是哪個民族的,來內閣了是吧,先學漢語、寫漢字、用毛筆、讀四書五經。清廷自上而下的漢化運動,從中央官制開始了。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還有一個問題,洪承疇沒當過中央大官。雖然他在明朝當過兵部尚書和太子太保,但是這倆職位都是對洪承疇的加銜,並非實授。也就是說,明朝中央官制的大概框架他知道,這裡面有什麼機密,他也沒見過。這得找個明白人問問吧,問誰?學問大了。

明朝的大官裡面,被李自成、劉宗敏搞死了不少。但民間有一個人被洪承疇看中了,此人名叫馮銓,在明朝是閹黨成員,官至禮部尚書、東閣大學士、少保兼太子太保。結果呢,馮銓得罪了閹黨五虎之首崔呈秀,被罷官奪爵。好不容易等到了崇禎登基,幹掉閹黨,馮銓覺得熬出來了。結果因為馮銓以前也是閹黨,所以崇禎帝依然不用他。

等到接到多爾袞的招攬,馮銓唱著歌就加入了多爾袞的陣營,官復原職。馮銓和洪承疇確認了一下眼神,馬上秒懂。倆人奏請多爾袞在內閣的基礎上設置六部,後又聯合明朝被崇禎罷了官的吏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謝升一起奏請恢復明朝的祭祀、禮樂制度。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這套制度確立,就要求多爾袞選派滿洲親貴組成新的領導班子充斥各部門。這就意味著,滿洲親貴們的仕途是有倆選擇。要麼繼續南下打仗,要麼老老實實接受漢文化教育,留在北京當官享福。即便是打仗的,如果不戰死,回來也得學漢語。

領兵打仗這麼危險的事,不如留在北京學漢語吧。你也可以不學,就滿語的承載量,光翻譯中央機構的名稱、官位、加銜就是個浩大工程。滿洲人會說滿洲話,但不是都會寫滿洲文字。就像漢族人未必都會寫漢字一樣,反正都得學,還是學漢字比較方便。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順治都叫皇帝不稱大汗了,誰還敢搞特殊?所以,過去滿洲的核心制度八旗制度,也改了漢名。其實在此之前,八旗不叫八旗,叫八固山,固山下設甲喇,甲喇下設牛錄。

進了北京之後,這些稱呼改了。牛錄改佐領,甲喇改參領,固山改旗,這才有了八旗的稱呼。

正當洪承疇、馮銓、謝升玩漢化正爽的時候,遇到了一個強大的對手。說起來此人在明朝還是馮銓的盟友,名叫孫之獬,山東淄川人,明朝翰林出身。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孫之獬出身平民,他想要在明朝官場上站穩腳跟,於是學會了拋棄節操附庸權貴。天啟年間閹黨勢大,孫之獬攀附閹黨大佬崔呈秀,並利用職務之便,幫崔呈秀的半文盲兒子崔鐸中舉。

好景不長,天啟帝駕崩,崇禎帝繼位。閹黨遭難,其成員個個遭到清算。除了單口相聲裡面塑造的張好古,無一人可以倖免。閹黨成員無論是劃清界限、擊鼓鳴冤、痛哭流涕、認真悔罪都不能赦免。

崇禎帝就是這個性格,要搞你不問理由。其實很多人攀附閹黨就是混口飯吃,也不是說死心塌地效忠魏忠賢這個閹人。但是崇禎不管,他不是曹操,沒有那種火燒群臣私通袁紹書信的胸懷,所以一時間閹黨成員個個自危。

剷除閹黨的重要步驟就是銷燬閹黨成員編寫的《三朝要典》,裡面記載了明末三大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的始末。《三朝要典》的總編之一,就是馮銓。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這本書算不得客觀,成書的目的就是把三大案說成東林黨的陰謀。崇禎帝清算閹黨的時候,要毀掉《三朝要典》。

孫之獬看到了一絲曙光,認罪、求饒都沒用的話,我假裝一個迂腐的傻子,能不能避禍呢?於是孫之獬上書力陳不可禁燬《三朝要典》,並放聲痛哭。孫之獬的理由是《三朝要典》最起碼澄清了這三大案不是宮廷殘酷內鬥,歷代皇帝還都是英明偉大的,只有東林黨是壞人。如果毀了此書,那就讓先帝們說不清了。

根據史書記載,孫之獬此舉導致“天下笑”。等於說,大家都覺得這是個迂腐的傻子,腦子有坑。結果就是這位崔呈秀的死黨,居然沒有被殺,而是解職放回原籍。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孫之獬回山東淄川老家之後,成為了一名朝廷好政策義務宣講員。沒事呢,孫之獬就以老師的身份在鄉教書。遇到官府有事,無論是拆遷、築城、宣講一條鞭法,孫之獬都首當其衝,該捐款捐款,該幫忙幫忙,該宣傳宣傳,成為了當地名流。

明朝滅亡,孫之獬組織義軍抵抗農民軍,保守城池。多爾袞到北京,孫之獬被推薦到北京,當了禮部侍郎。

當時朝中官員,滿漢各用舊俗。孫之獬為了表示自己的忠心,剃髮垂辮向多爾袞投誠,結果只當了禮部侍郎。最慘的是他這個諂媚的行為,被漢族大臣排擠,也被滿洲大臣所不容。

孫之獬又回到了之前的思路,就要出其不意,就要一鳴驚人。所以他又拿出哭《三朝要典》的路數,上奏多爾袞不能上某些大臣的當,如果漢人不剃髮垂辮,就是多爾袞降了大明,而不是大明降了多爾袞。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多爾袞一琢磨有道理,於是搞了臭名昭著的暴力強制剃髮令,禁止女人裹腳,在服飾上全面滿化。

這一下幹了,原本幾乎平定的江南再起風波,豫親王多鐸搞不定。多爾袞緊急派洪承疇去救火,賜洪承疇“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印,許便宜行事。

其實呢,多爾袞也是為親弟弟多鐸遮羞。洪承疇這次南下招撫地方,確實是大權在握。洪承疇南下,以撫為主,以剿為輔。雖然客觀上穩定了江南,卻被忠於明朝的臣民唾罵。

很快,同僚也容不下洪承疇了。在南京,洪承疇說了算,導致清朝在南京的滿漢大臣都對他嫉恨。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當年廣東有個才子叫韓日纘,曾任明朝禮部尚書,是洪承疇的老師。韓日纘的兒子韓宗騋趕上了明末亂世,剃髮為僧,法號函可。函可高僧精通儒釋兩家學問,又受父親影響,精研史學,曾把清滅南明弘光政權的事件寫成了一部《再變紀》。

清軍佔領南京,函可去見洪承疇,想要洪承疇給開個路條,讓函可返回廣東老家。洪承疇對這位師弟非常的照顧,給發了腰牌。結果函可出城的時候,還是遭到了盤查,搜出了以南明為正統寫的《再變紀》。南京管八旗軍的瓜爾佳巴山和管綠營軍的江南提督張大猷可算是逮到機會了,捉了函可,上書彈劾洪承疇。

洪承疇一看這情況,趕緊上摺子請罪。北京親貴大臣們開會議論,覺得應該把洪承疇革職。但是,多爾袞還是以順治帝的名義下旨,赦免洪承疇的罪責。而函可高僧被遷往遼陽慈恩寺,後遷往瀋陽金塔寺。

「西山十戾·獾」2、洪承疇滅滿之計

經此一事,洪承疇虛驚一場。趕上洪承疇父親去世,於是他上書回家丁憂守制,暫時離開了清初官場。

這是洪承疇仕途的第二階段,雖然他還是離開了權力中心,但是他設立的典章制度和清廷的發展方向不可逆轉的進行了下去。作為一個像獾一樣的人,洪承疇總是進退有度。跟降清一樣,此番洪承疇的丁憂也是以退為進。對他來說,未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麼洪承疇在仕途的第三階段又有什麼大手筆呢?下次再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