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型

從小受《紅巖》小說革命教育的影響,向革命先烈學習,鼓勵自己要好好讀書,做有一個對國家、對社會有貢獻的人。在後來的電影《烈火中永生》和電視劇《紅巖》,印象比較深的一個人物-雙槍老太婆,為了救江姐,從腰間掏出雙槍打死叛徒蒲志高,雙槍老太婆這個人物形象對我影響非常大,二十多年後還能想起她。我一直在心裡問自己,這個人物是虛構,還是真有其人,那麼,這個原型人物到底有沒有?如果有的話,雙槍老太婆到底是誰?叫什麼名字,一直牽掛著我的心。後來,在紅巖革命紀念館看到陸續揭秘的資料中,終於找到了一些關於“雙槍老太婆”的線索。雙槍老太婆是四川華鎣山游擊隊隊長,小名“張八妹”,四川嶽池人,原名張惠中、張若蘭,出於對丈夫的敬仰和深情,故改名鄧惠中。

揭秘《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型

鄧惠中

以前,在網上或報紙上,將《紅巖》小說中華鎣山游擊隊的雙槍老太婆原型說成是劉隆華或陳聯詩,這都是不正確的,於是到處查找歷史文獻,在《血手染紅巖》、《華鎣山游擊隊》、《國民黨特務活動史》中找到一些線索,根據文獻記載和徐遠舉的交代,確認了雙槍老太婆就是《紅巖》小說原型鄧惠中同志。

揭秘《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型

血手染紅巖

這裡就要介紹一下“雙槍老太婆”:原名張惠中,綽號”張八妹“,後改名為”鄧惠中“,1904年7月生於四川嶽池縣,1933年畢業於嶽池縣女子師範學校。曾任小學教員、校長。1939年8 月在南充教書時加入中國共產黨,擔任過婦女特支書記、縣委婦女委員。愛人鄧福謙(中共早期黨員)1938年去延安後,她孤身一人帶領著三個孩子白天教書,晚上辦農村夜校。她經常利用教師和校長的身份,走家串戶地發動群眾,進行抗日宣傳,秘密從事共產黨的地下工作。抗戰勝利後,鄧惠中同志於1946年在嶽池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47年她去川北學習軍事,回來後發動群眾,進行戰術演習、練兵、習武。她雖纏過腳,行走不便,年齡也較大,但仍然經常化裝到各地檢查工作,指揮軍事訓練。後來她參加了中共川東地下黨第八工委的領導工作,組織群眾,積極參加華鎣山地區的嶽池、武勝起義,併為起義籌備資金、購買武器彈藥。起義爆發後,她不顧個人安危,奔走在縣城和鄰近農村,繼續發動群眾。她是華鎣山游擊隊的組織者、培訓者和指揮員,成為敵人聞風喪膽的“雙槍老太婆”。

揭秘《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型

忠誠與背叛

那麼,雙槍老太婆是怎麼被捕送進了重慶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營的?據《血手染紅巖》和《忠誠與背叛》的查證,1948年夏,由於廣安、嶽池、南充、渠縣等地方遊擊武裝在起義時擊潰了南充縣保安隊,當場擊斃了南充警察局局長,成都、重慶受到很大震動。於是就調集西南長官公署警衛團組成清剿部隊,派內二警察總隊的總隊長彭斌為指揮官,二處副處長楊元森為副指揮官,採用分進合擊戰術向嶽武地區進剿。而王陵基調集兩個保安團協助,徐遠舉則派大批特務組成“識別隊”、“搜索隊”和“情報組”,隨同楊元森前往嶽池、廣安、渠縣一帶進行分化瓦解工作。起義軍很快陷於孤立,一起失敗。抓獲俘虜三百餘人,清出了張八妹、徐也連等領導幹部三十餘人,然後把游擊隊的領導一起押送於重慶渣滓洞。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

張八妹,原名“張惠中”,由於對丈夫的敬仰,後改為”鄧惠中“。根據徐遠舉交代:張八妹,年四十於歲,華鎣山的農村婦女,綽號”雙槍老太婆“。1948年在嶽武起義時被俘,由華鎣山押解到中美所,我見過一面,以後犧牲於渣滓洞。據華鎣山清剿指揮官彭斌向徐遠舉彙報,鄧惠中被俘時,與她談過,問她為什麼不參與國民黨?為什麼要跟共產黨搞?她答覆道:“你們國民黨這樣腐敗,誰個跟你們搞呀!我要跟共產黨進行革命到底。“這充分表現了共產黨人無畏的精神。

揭秘《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原型

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

從上述的文獻查證,《紅巖》小說中的”雙槍老太婆“就是鄧惠中的原型,歷史終於還原了真相,讓我們永遠記住”雙槍老太婆“的革命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