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林清玄

孤獨是生命的禮物——林清玄


★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聯手獻作,華語文壇之作

書中收錄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劉克襄、馬家輝、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家無疑是當代中國讀書人中閃耀的明星,卻依舊在孤獨的人生路上反思求索。他們書寫孤獨、詮釋孤獨、堅守孤獨。 在他們通達而活脫的思想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個孤獨情感流淌卻又不失理智的靈魂在閃閃發光。

★不求回應,不求認同,學會與自己交談,聽自己說話,學會孤獨

越是豐盈的靈魂,越能敏銳得感覺到孤獨,不求回應,不求認同,獨自向著內心的豐沛就是很大的自信。我們都需要時間獨處,學會與自己交談,學會孤獨,便能站在更加明智觀察生活的高度。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余光中、林清玄、白先勇、劉克襄、馬家輝、朱天衣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還可在作家筆下看見關於前輩木心、胡適、羅蘭、林海音、潘人木、鐘鼎文等的往事回憶。

這是一本關於孤獨的散文集子。作家們在書中談論親情、友誼、久別的故鄉、逝去的時光,或直擊主題,或慢慢鋪敘。在他們的文字裡,無一不彰顯著對生命、對孤獨綿密的思考和體悟。

你的孤獨以及你所畏懼的,都將被時光鍛造成鋼。


余光中:當代著名散文家、詩人。一生從事詩歌、散文創作,曾在臺灣、香港各大學擔任外文系或中文系教授暨文學院院長。代表作有《藕神》《白玉苦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等。

林清玄:臺灣高雄人,連續十年雄踞 “臺灣十大暢銷書作家”榜單,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著有“菩提十書”系列、《玫瑰海岸》《白雪少年》《好雪片片》《鴛鴦香爐》等作品。

白先勇:白崇禧之子。著有短篇小說集《寂寞的十七歲》《紐約客》,長篇小說《孽子》,散文集《驀然回首》《明星咖啡館》等。


精彩書摘

親愛的我想留住一切,抵抗遺忘,那種遲鈍無感漸漸襲入,我害怕那些不被記得的便就此不存在,就此成為不被承認的真空,消散,逝去,不復。你知道我並不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我必須用某種方式挖掘記憶,留住生活本身。

擁抱是一種親暱和親密,從親人到戀人,我想你懂得的。在那些幾乎要起風的沉默時刻,彼此對峙著,話都說完了,長長的路也走到盡頭了,越過之後,那裡,會有什麼?屏息。感覺一陣輕微的麻痺感從指尖遞過來,而後是一股暖意襲人,於是從此之後,一個人的溫度變成兩個人的,關於擁抱,也有了新的定義。

旅行的最大好處之一,你可以擷取人生美好的段落,到一個城市選擇你想要的角落;到一個國度,想象一段沉醉的文明。我們在一個熟悉的地點,難免感到窒息,我們被迫承受一切,沒得選擇,總想逃避;旅行不同,它像朗讀一首詩,不需經歷太繁複的轉折,句子短,卻美不勝收。每一個旅行地點,都好似與你發生戀情的某段回憶,雖纏綿不斷但卻見好就收。

人不快樂的原因就是把自己關在一個跑不掉的地方。全世界每一個城市都有它的定律與固執,拒絕改變。我們長期生活其中,連想象式的逃脫都做不到,那我們只是一個關在大型監牢裡的囚犯。或許我們註定在某一個可怕的城市中生活,但不表示我們命定絕望,總有一些可能性,總有。

再多的愛也禁不住,一次又一次的齟齬,早晚都會失去耐心。我們別無選擇,因為我們是伴侶。具體旅途的伴,同時也是愛情的伴。若是哪天不小心淪成了“羈絆”,這樣的愛情就宣告病入膏肓了。誰都沒有錯,誰都不是明知故犯的壞人,我們只是無以為繼了。

青年的苦悶沒有國界,文藝是苦悶的象徵沒錯。

外在的自由多起來,無從選擇的煩惱就開始了。

我想,人的一生最好不要像水桶一樣被注滿,要像火一樣一次次被點燃,我們那一代的愚蠢也許跟這一代並沒有太大的差別,可是這一代的聰明我們卻遙不可及。

一名斯文上班族說,當他因為失愛的痛苦而寫下遺書,打算自頂樓躍下,誰知一開風屋木門,卻有兩條大狗對他暴怒狂吠,頓時他明白了什麼。他說,我終於懂得了為什麼地獄的大門有兩條惡犬守著,它們在告訴我,我還怕痛,我還怕身體受傷害,那才是我內心對生命最真實的感受。

一名清秀男孩說,曾經他以為性可以換來愛,所以他們要他就給,他們卻像衛生紙那樣要完了就丟。你要一張用過的衛生紙嗎?促狹的笑容裡似有一絲悽楚,他自嘲說,我知道你不會要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