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觀念對“高等教育”得誤區

2016年12月,教育部長陳寶生提出了振興中國高等教育

職業技術教育的“六起來”,即如何讓職業教育香起來、亮起來、忙起來、強起來、活起來、特起來。這六句話既概括了當今我國職業教育的軟肋與不足,又提出瞭如何加以改進的具體舉措;既是近期和遠期的工作目標,又是可以深化和落地的具體抓手。理解和落實這六句話的精神,首先是教育部門的事情,然後才是全社會的事情。

可惜的是,在如何按照這六個目標振興我國的職業教育方面,教育部門內部缺乏基本共識,缺乏改變現狀的強有力的戰略設計和戰略管理,也缺乏充滿活力和新意的改革發展舉措。例如普職比大體相當的政策,當然不能動搖,因為到什麼時候產業大軍的構成總是有高、中檔技術技能人才之分。但是,為何人民群眾心目中中職還“香不起來”,有些地區中職招生的真相讓人吃驚和痛心,究竟原因何在?文革前同樣的中職(中專),為何那時就那麼吃香,原因又在哪裡?國外堅持發展中等職業教育不動搖,是建築在廣泛的社會認同和產業需求基礎上的,那麼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又採取了什麼樣的政策來維繫這種局面的?凡此種種都需要我們認真地進行實證和對策研究,才能改變中職“香不起來”的現狀,而不是淺嘗輒止地發表表面文章。

又如我們在推進職業教育的過程中,至今都還存在著一些似是而非的判斷和誤區,嚴重影響了職業院校的辦學質量和社會認可度。例如:

誤區一

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是技工教育。其實,面向生產、管理、服務、建設一線的產業大軍絕對不僅僅只是由技工所構成,還必須同時由大量的現場工程師、技術師、工藝師、品管師、設備維護保障師等構成,他們都應該列為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對象;

誤區二

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是技能教育,否認技術教育的存在,把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對立起來、割裂開來。這是造成目前我國職業技術教育質量長期徘徊不前、社會認可度低下的重要原因之一;

誤區三

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是與崗位“零距離對接”的教育,其實這種提法不是不對,而是不全對。因為我們不僅要面向現在,而且要面向未來,用未來技術武裝今天的潛在勞動者是技術進步、社會發展的永恆主題;

誤區四

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是學習掌握成熟技術、規範、流程和實務的教育,這一結論同樣不是不對,而是不全對。因為當今的產業大軍是否優秀,不僅看其再現的水平和能力,而且還要看其創新的水平和能力;

誤區五

認為職業技術教育就是取得上崗證或職業資格證的教育,這種認識過於狹隘,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制約了我國職業教育的高水平發展。其實,表徵職業技術教育質量的指標不光是要看取證率多少,還要看直接面向現代化主戰場的直接貢獻率的大小,等等。

絕對化、片面化、走極端、強調過頭,這是造成上述這些認識誤區的根本原因,也是影響實現“六個起來”目標的最大的理論枷鎖。

職業技術教育培訓

當前雖然中國的職業教育已經進入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階段,但是我們總體上還沒有完全按照聯合國教科文衛組織的“TVET”的概念(技術與職業教育及培訓),來準確定義我國職業技術教育的培養規格和課程體系。如果因為將這類教育簡稱為職業教育,而弱化與之密不可分的技術教育分量,也弱化學歷教育之外的職業培訓和技術培訓的分量,那將不是完整版的職業技術教育,而只是“半拉子職業教育”。實際上,職業教育與技術教育兩者密不可分割,同處一體,如同硬幣的正反兩面,但是又各有側重。職業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履職履崗能力,滿足的是崗位需求或崗位群的需求,提升的是學生的職業素養;技術教育重在培養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和改良革新能力,滿足的是從發現技術問題、制定技術路線或方案、採用適當的技術手段進行技術活動或技術評價的全過程的需求,提升的是學生善於舉一反三的技術素養。

高等教育入本世紀以來,中國被別國稱為“世界工廠”。我國的職業技術教育框架是基於“世界工廠”的背景下來建構的。今天的時代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我們正處在新的技術革命的前夜,“雲物大智”(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化)成了這個時代主要的標誌性技術;中國也不再是“世界工廠”,而再工業化已成為各國發展的新動能;中國製造將變為中國創造,合格製造將變為優質製造和精品製造。在這種新形勢下,職業院校必須以新的標準和新的內涵來塑造一大批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優秀大國工匠:他們不僅能精益求精、術有專攻,而且能舉一反三、不斷創新;不僅熟悉傳統技術技能,而且熟悉雲物大智技術在其專攻領域的應用。

中國教育電視臺在國家第三個職教活動週期間開播了《少年工匠》欄目,我要為這個欄目的開播大聲叫好!因為這個節目通過許多生動的典型案例告訴社會,職業院校如何將一批“白丁”生手打造成能人高手;又如何使學校裡培養的“少年工匠”走到社會之後成為擔當重任、貢獻卓著的“大國工匠”的。如果擁有這種典型案例的不是少數優秀學校,而是一種相當普遍的現象,那麼我國職業教育的“香起來、亮起來、強起來”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

在第三個職教活動週期間,讓我們以“六個起來”作為抓手,以問題為導向,以現狀研究為根據,抓緊制定一批改變現狀的重大對策,其中包括遴選一批優秀的中職校,讓他們按照“文革”前老中專的模式,打造四年制的優質中職校(將今天高職院校的部分教授內容下放到四年制中職);遴選一批優秀的高職校,讓他們按照德國FH的模式,打造一批以技術教育、技術開發和技術應用為特徵的三年制優質技術學院。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的全面振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