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檢監察機關固本培元一體推進“三不”

紀檢監察機關固本培元一體推進“三不”

堅決反對腐敗是我們黨一貫的鮮明立場。實踐表明,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必須發揮標本兼治綜合效應,把握好糾正與防範、治標與治本、階段性與連續性的關係。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懲治和預防相結合、治標與治本相協調、自律與他律相統一,堅持思想建黨與制度治黨緊密結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堅決遏制腐敗,取得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

1

嚴厲懲治、形成震懾這一手

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軟、不能丟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標本兼治,既要夯實治本的基礎,又要敢於用治標的利器。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嚴厲懲治、形成震懾這一手任何時候都不能軟、不能丟。

沒有不敢腐,就不可能有不能腐、不想腐。“中國科協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陳剛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1月6日,2019年新年“首虎”落馬。數據顯示,黨的十九大以來,立案審查調查的中管幹部超過70人。

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堅持受賄行賄一起查,“打虎”“拍蠅”“獵狐”多管齊下,精準有力懲治腐敗。廣東開展基層正風反腐三年行動,山西重拳出擊整治群眾身邊“蠅貪”,新疆加大直查直辦、督辦轉辦力度,河北推出一系列“掃黑打傘”措施……黨的十九大以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共查處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23.87萬個,處理31.6萬人;查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13.31萬個,處理18.01萬人;查處涉黑涉惡腐敗問題1.4萬起,給予黨紀政務處分1萬餘人,移送司法機關1899人。

國內“打虎拍蠅”不停歇,海外追逃追贓不停步。2018年全年,我國共從110多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1335人,追回外逃人員總數和追贓金額分別比2017年增長3%和261%。

數據背後反映的是決心不變力度不減,產生的是巨大的震懾作用和警示效應。2018年7月31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發佈河北省政協原副主席艾文禮接受審查調查的消息,這是近年來落馬官員通報中首次出現了“投案自首”的表述;不到半個月後,又一名中管幹部河南省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王鐵投案自首;2018年12月,外逃13年的犯罪嫌疑人王清偉回國投案自首……

2

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

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就要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反對腐敗,構建不能腐的防範和監督機制,讓權力始終在正確的軌道上運行。

“貴州省委原常委、副省長王曉光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2018年4月1日,王曉光落馬的消息一經發布,立即引發輿論關注。從“組織審查”到“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措辭之變折射了從中央紀委到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的職能轉變,體現了黨的紀律檢查和國家監察的有機統一。2018年3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通過;3月23日,國家監委正式掛牌,一個黨領導的全新的反腐敗工作機構成立,實現了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的監督全覆蓋。

黨內法規制度體系不斷完善,不能腐的“籠子”越扎越牢:制定《中央巡視工作規劃(2018—2022年)》,推進巡視巡察一體化;修訂《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出臺《黨組討論和決定黨員處分事項工作程序規定(試行)》《公職人員政務處分暫行規定》,對各級黨組織和全體黨員作出了更為嚴格的約束;今年1月,由黨中央制定的《中國共產黨紀律檢查機關監督執紀工作規則》正式公佈,給紀檢監察機關定製度、立規矩;建立特約監察員制度,強化對紀委監委權力的監督……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改革發展也永遠在路上。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公報指出,要創新紀檢監察體制機制,切實把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視監督等協調銜接,“三不”機制一體推進,一個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督體系正在形成。

改革成效怎麼樣,數據最有說服力。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聚焦監督首責,把執紀和執法貫通起來,深化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提升了反腐敗工作科學化、制度化和規範化水平。2018年全國紀檢監察機關運用監督執紀“四種形態”處理173.7萬人次。其中,第一種形態批評教育、談話函詢佔比達63.6%,第四種形態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調查佔3.2%,逐步顯現管住大多數、嚴懲極少數的效果。

3

擰緊理想信念的“總開關”,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

思想上松一寸,行動上就會偏一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幹部一旦喪失了理想信念,就會把握不住自己,就會迷失方向,不僅會越過做黨員的底線,而且會越過做人的底線。”

增強不想腐的自覺,關鍵是要固本培元,擰緊理想信念的“總開關”。近年來,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著力做好案件查處的“下半篇文章”,注重發揮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看了違紀違法人員的懺悔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令人警醒,深受教育。”2019年元旦剛過,四川各省級部門和21個市(州)、183個縣(市、區)處級以上幹部陸續收到了省紀委監委送的一份特殊禮物——《懺悔實錄Ⅶ》。該省堅持每年編撰《懺悔實錄》系列警示教育讀本,把案情剖析、懺悔錄等“活”的紀律審查資源用好,達到“審查一人,警醒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貴州省紀委監委推行“一案一整改”,深化標本兼治,全省共對2400多個典型案例開展“一案一整改”,初步實現“查處一起案件、警示一批幹部、壓實“兩個責任”、完善一套制度、解決一類問題”的效果。

重慶市充分運用查處的“活教材”,開展警示教育,並將警示教育納入黨校、行政學院課程,融入黨的組織生活,喚醒黨性自覺。成效逐步顯現——萬州區64名黨員幹部主動上交紅包禮金20餘萬元;綦江區12名黨員幹部主動上交紅包禮金1.5萬餘元……

除了反面警示,還要加強正面引導。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通過多種形式加強黨員幹部黨性教育、提高思想覺悟。加強紀法教育、重溫入黨誓詞、開展廉政文化活動……春風化雨,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堅定理想信念。

專家點評

北京科技大學廉政研究中心主任宋偉:

“深化標本兼治,夯實治本基礎,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的這一論述,充分彰顯了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的堅定決心,為新時代從嚴管黨治黨提供了新的認識論和方法論。

首先,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是深化標本兼治的戰略路徑。標本兼治是我們黨管黨治黨的一貫要求。一體推進“三不”機制充分體現了深化標本兼治的內在邏輯和規律,構建了一個循序漸進而又綜合發揮作用的反腐敗治理體系。經過幾年來的檢驗,“三不”機制在理論上立得住、實踐上行得通、成效上好得很,推動了反腐敗鬥爭從量變轉向質變,已經成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錦囊。

其次,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說明了“三不”機制是一個系統的有機整體。“三不”是不可分割的系統整體,相互聯繫、相輔相成、各有側重、缺一不可。具體來看,不敢腐為不能腐、不想腐奠定基礎,不能腐是不敢腐、不想腐的重要前提,不想腐則是不敢腐、不能腐的根本保障。這“三不”之間內在統一、互為支撐,只有協同謀劃、一體推進,才能發揮出標本兼治的功效。

再次,把握好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路徑。一體推進“三不”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重要任務,要求我們必須堅持高壓懲治腐敗,必須做到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同向發力,以治標促進治本,以治本鞏固治標成效。在不敢腐方面,必須繼續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在不能腐方面,不斷修訂完善制度,把權力關進更加嚴密的籠子,讓腐敗分子沒有任何可趁之機;在不想腐方面,繼續不斷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將理想信念樹牢樹深。我們要按照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的決策部署,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深化標本兼治,才能夠取得全面從嚴治黨更大戰略性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