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甘肅」恐龍: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

【溯源甘肅】

恐龍:隴原大地上六千萬年前的主宰

「溯源甘肃」恐龙: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

馬門溪龍復原圖

甘肅日報特約撰稿人 王文元

對成年人而言,恐龍是一種遙遠而陌生的生物;而對於孩子們來說,恐龍似乎是他們非常熟悉的動物。難以數計的“恐龍”,曾經走進過我們的生活,美國電影《侏羅紀公園》、各地恐龍公園,各種各樣的恐龍雕塑……恐龍是孩子們見過最多的動物之一。

其實,在六千萬年前,恐龍是隴原大地上的主宰。

「溯源甘肃」恐龙: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

合川馬門溪龍化石(甘肅博物館藏)

馬門溪龍的出土

曾經有人說過,如果把地球的歷史濃縮為一個小時,至最後15分鐘,生命方始粉墨登場。在還剩下6分鐘的時候,陸地上開始閃現動物的身影,而當第58分鐘到來,一切大局已定。

最後幾分鐘就包含了中生代的白堊紀(中生代的最後一紀,1.35億年到0.65億年,初期爬行動物中的恐龍和裸子植物繁盛,到了末期恐龍完全滅絕),這是一個大型動物主宰地球的時代,一個個大型動物,搖搖擺擺地走在水草茂密、溫暖溼潤的大地上。

甘肅是國內最早發現恐龍的地方。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瑞典科學家布林在酒泉發現了甘肅最早的恐龍化石——微角龍化石。這一發現要比雲南祿豐早。從此後,千里隴原大地上就接連不斷地發現了恐龍和其他古生物化石。

蘭州位於三大高原交匯地帶,曾經發現過大量的古生物遺蹟。從上世紀四十年代至今,不斷有恐龍化石在蘭州及其周邊出土。其中,最為出名的是:海石灣出土的亞洲最大恐龍骨骼化石和蘭州龍的化石。現有的資料證明,在遠古時期蘭州曾遍佈恐龍,有些人甚至將蘭州稱之為恐龍樂園。

蘭州境內最早發現的恐龍化石是馬門溪龍。那個被歲月遺忘的重大發現是這樣發生的:1947年5月,中國石油公司甘青公司勘察隊,在海石灣一帶勘探石油。地質工作者翻山越嶺,尋找能發現石油的一切蛛絲馬跡。

參與地質普查的苗慶祥,在海石灣馬家戶溝的紫紅色岩層中發現了幾塊脊椎動物的骨骼化石。它們究竟是什麼動物的化石呢?

這些化石很快就被送到了著名地質學家孫建初手中。經過研究,孫建初認為這是恐龍化石。接著,人們又在附近發現了一些恐龍化石和鱷魚骨頭化石,進一步研究後發現鱷魚骨頭化石屬於鱷魚化石的一個新種類。按照國際慣例,新發現的鱷魚命名為“苗氏孫氏鱷”。這次勘查結束後,發現的化石被裝箱運往南京地質調查所古脊椎動物研究室。中國古脊椎動物學泰斗楊鍾健主持修復與研究,後來發表了《甘肅享堂脊椎動物化石簡報》,斷定海石灣地區為豐富的古爬行動物化石產區。

如此重大的消息,自然吸引了專家學者們的目光。不久,大批的專家學者先後來到這裡。從1947年到1956年的十年時間,十幾位專家學者到海石灣進行調查。其中有中國地質調查所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的米聚恆、劉東生;西北石油局民和盆地採油隊地質工作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黃為龍等,他們中的大部分人是古脊椎動物研究領域的專家學者。

專家學者們在海石灣一帶的荒山野嶺進行了細緻的調查。他們鑽山溝,越山樑,尋找著有關史前環境的一切線索,艱辛的付出獲得了豐碩的收穫。在這十年中,專家們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最令人注目的就是採集到了較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這些恐龍化石大部分交給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楊鍾健等專家的主持下,對海石灣發現的恐龍化石進行了鑑定與研究,先後撰寫出了《甘肅永登海石灣北中生代爬行類化石之發現》和《中國的新蜥腳類》等論文。

按照國際慣例,恐龍的名字應該用它初次發現地點命名,但由於時局變化以及其他的原因,導致恐龍的命名與蘭州失之交臂。

後來,人們在四川合川發現的大量恐龍化石,其數量遠遠超過蘭州海石灣的發現。從研究角度來講,發現的數量越多,其特徵也就越明顯;所以在1967年給恐龍化石裝架時,人們將其命名為合川馬門溪龍,徹底地掩蓋了它最初的誕生在蘭州海石灣的事實。

儘管它的正式名稱變成了合川馬門溪龍,但至今蘭州人還按照習慣將它們稱之為永登龍,或者蘭州海石灣龍。它的失之交臂不能不說是蘭州的一個遺憾。

專家們推算馬門溪龍是一個龐然大物。從發現的骨骼上來看,合川馬門溪龍的身長達22米,高達4米。它們在活著的時候體重達到40噸到50噸,僅是脖子的長度就達到9米。人們很難想象這是一個怎樣的龐然大物。

「溯源甘肃」恐龙: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

甘肅鹽鍋峽早白堊世恐龍足跡一號點(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

永靖足跡的出土

蘭州人為與合川馬門溪龍失之交臂而嘆息的時候,一個真正的“蘭州龍”卻悄然出世。

2005年10月11日,一具被人們命名為“蘭州龍”的恐龍骨骼化石,在甘肅省地勘局院內悄然出現。這具身軀龐大的動物化石給蘭州人帶來了驚喜。

“蘭州龍”因發現於蘭州盆地而得名。這是中國最新發現的恐龍種類,也是目前世界上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

它的出現再一次將世界各地的目光吸引到了蘭州。其實,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蘭州周邊的恐龍遺蹟就有大量發現。這就是永靖恐龍足跡化石的發現。

永靖發現的恐龍化石點和恐龍足印群化石遺蹟,位於鹽鍋峽水電站上游1公里處的太極湖北岸。最早是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發現的。當時,人們在大約2平方公里的區域內,清理發掘出大量的恐龍足跡化石。經過統計共發現數百個恐龍腳印化石,同時還發現鳥腳印、植物等化石。其中,有7組119個蜥腳類腳印化石,60個鳥腳類、獸腳類恐龍與8個蜥蠍類腳印化石,以及蜥腳類恐龍的尾痕臥跡。這些恐龍化石中最大的蜥腳類腳印化石前腳79×12釐米,後腳150×120釐米,一度是世界上發現的最大恐龍腳印(近年有報道說:澳大利亞發現175釐米的恐龍足跡化石),一串串足跡見證了恐龍的生活狀態。

馬門溪龍化石和其他的史前生物化石,最大限度地將當時的氣候植被信息傳達給我們,通過分析這些資料,人們發現當時蘭州及其周邊地區溫暖適宜,地質環境相對穩定,大量的植物繁茂地生長在各個角落。人們結合甘肅其他地方發現的恐龍化石,進一步研究發現,從通渭到嘉峪關,從嘉峪關到永靖的甘肅大地上生活著十幾種恐龍。

「溯源甘肃」恐龙:陇原大地上六千万年前的主宰

蘭州龍復原圖

世界上牙齒最大的恐龍——蘭州龍

人們發現永靖恐龍足跡化石後不久,又在這個地方發現了更多的古生物遺蹟。

“蘭州龍”的出土就與眾多古生物遺蹟化石的出土密切相關。發現恐龍足跡化石的甘肅省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古生物研究開發中心的李大慶等專家學者,他們對發現的恐龍足跡化石進行研究後發現,在眾多的恐龍足跡中有一個直徑一米左右足跡。這個恐龍活著的話,無疑是一個龐然大物。

這個世界上最大的恐龍腳印引起了專家們的極大興趣,能不能找到這個恐龍呢?

於是,研究人員開始了新的搜尋工作。果然在距離恐龍足跡數十公里的地方發現了一處恐龍化石點,經過幾個月的努力,共發現了大約100塊恐龍骨骼化石,包括完整的下頜骨、下頜牙齒、上頜牙齒、一塊胸骨、一塊趾骨、多條肋骨以及一部分頸椎和脊椎。很快,這些化石就被送到了北京,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的專家對化石進行了修復。

在進行修復的同時,專家把發掘出的化石,同世界各地發現的19種恐龍化石,進行了對比性研究。他們選取了對頭部、牙齒、脊椎、四肢等79個具有鑑定意義的特徵進行比較。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最終確定了這是一個新的恐龍種類。這種新的恐龍最顯著特徵就是牙齒巨大,單個牙齒最大的7.5釐米寬、14釐米長,是世界上已知植食性恐龍中最大的。

由於它的發現地在蘭州盆地,因此被命名為“蘭州龍”。蘭州龍是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大型猛獸,也是目前發現牙齒最大的植食性恐龍。它的單個牙齒寬約4釐米,長約14釐米,其肋骨長達一米。人們估算“蘭州龍”活著的時候,體長約為10米,高約為4.2米,頭部有1米長,體重超過5500公斤,屬四足行走或偶爾兩足行走的恐龍,和同時期鳥腳類恐龍相比,蘭州龍的體型顯然比較笨重。

人們通過對蘭州龍的進一步研究可以基本確定,在白堊紀早期蘭州盆地地處亞熱帶,氣候溫暖溼潤,植物以蕨類植物和裸子植物為主,非常適合蘭州龍和其他恐龍的生存。

中生代地層是恐龍的墓地

恐龍化石緣何在蘭州頻頻出土呢?這個問題開始,要從一種古老的地層說起。研究證實,之所以出土大量的恐龍化石,這和西北地區分佈的中生代地層有著密切的關係。可以說,只要有中生代地層的地方,就有可能出現恐龍化石。

中生代是顯生宙的第二代,開始於2.5億年前,到距今6500萬年前結束,分為三疊紀、侏羅紀、白堊紀三紀。這個時代脊椎動物大大發展,地球成為爬行動物的天下,水中、陸地上到處都有爬行動物活動。

那個時代,西北大地比較溼熱,鳥類、有袋類、有胎盤的哺乳動物都陸續出現了。可以這樣說,我們今天生活的這塊土地上,不僅生活著大量的植物和動物,而且還有成批的恐龍出沒。後來,隨著氣候地質等發生了變化,恐龍逐漸地消失了,大量的恐龍化石被埋藏在地下,經過了高溫高壓等的共同作用恐龍骨骼變成了化石。

埋藏有恐龍化石和其他古生代動物植物化石的地層就被稱之為中生代地層。我國的中生代地層主要分佈在北方,它東起黑龍江、遼寧、吉林,自東向西經過內蒙古、寧夏、甘肅,止於新疆。過去這裡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及其他古生物化石。

既然當時蘭州及周邊地區的氣候植被條件非常適合恐龍生活,那麼今天我們為何看不到那些龐然大物呢?它們究竟是如何滅亡的呢?誰能殺死那麼多的龐然大物呢?

科學研究認為,恐龍是在距今6500萬年左右時突然死亡的。這是白堊紀第三代末期,可能是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襲擊了地球,或者發生別的什麼災難性事件,地球上大約有70%物種突然滅亡。

關於恐龍滅亡的假說,科學家提出過很多種。絕大多數人認為,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撞擊了地球,結果引發了地震海嘯,而撞擊所形成的粉塵,籠罩了地球大部分地方,許多地方一片黑暗,成批的恐龍和其他動物因食物斷絕而死亡。

也有些人認為,在漫長的歷史時期,恐龍是不可能突然滅亡的,恐龍的消失應該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大約花去了100萬年到300萬年時間。有人認為,可能是當時氣溫發生了鉅變,導致從蛋中孵化出來的恐龍,全部為同一種性別,結果沒有後代而滅亡。

也有人認為,是地磁發生了倒轉,從而使恐龍滅亡。也有人認為,是因為恐龍身體過於龐大的原因,致使它們不能適應地球上的環境變化,最終被淘汰。

這些說法,都有各自的道理,截至目前還沒有一個能讓各方面接受的最終結論。“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是人們對西北大漠戈壁最為真切的描述。可是誰能想到,那些荒無人煙的大漠戈壁曾經是恐龍的嬉戲之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