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百家講壇》特別節目

《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

治國有常民為本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特別是儒家文化中,一直強調“仁”。仁政的思想也成為中國傳統政治文化中的優秀基因。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當中,對於傳統的仁政思想,有很多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本期節目的主題,就圍繞著“仁政”這兩個字展開。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

——漢•劉安《淮南子•氾論訓》

節目以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引用的“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這句典故切入。

本期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解讀說,治理國家的原則,最根本的就是要利民。利民,就是要讓老百姓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本期經典釋義人——北京大學趙冬梅教授

對於這處用典,本期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王傑教授解讀說,“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要落地,就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說一千道一萬,不如做給老百姓看。只有讓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實惠,老百姓才能擁護你、支持你。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本期思想解讀人——中共中央黨校王傑教授

見善則遷,有過則改

——《周易》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和師生座談的時候引用的一處典故。

趙冬梅教授說,你要看見別人比自己好的地方,你就要向他學習,這叫“見善則遷”。當你發現自己有些事情做錯了,做得不夠好的時候,一定要改正,要不怕改正錯誤。做到了“見善則遷,有過則改”,你才能不斷進步,才能做一個君子。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王制》

趙冬梅教授解讀說,君主就像是船,而老百姓則像是水,水可以把船托起來,也可以把船掀翻。荀子的這個比喻當中其實包含著民本思想,就是老百姓是重要的,老百姓是一個國家統治的根基。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王傑教授說,只有不斷地改善民生,你才能夠贏得民心。金盃銀盃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獎銀獎比不上老百姓的誇獎。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

「百家講壇 平語近人」第二集:治國有常民為本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朱衛東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主持人朱衛東和現場觀眾共同重溫這些經典的篇章,再次來感受“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的思想和情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