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閱讀故鄉的一百種方法

林清玄:閱讀故鄉的一百種方法

文 | 林清玄


故鄉旗山一些熱衷文化的朋友告訴我,他們正想盡各種辦法要尋找有關故鄉的老照片,將來在旗山小學的禮堂辦一次大展覽,並且最好可以出版成書,讓鎮民們都能看到百年來自己故鄉的發展。

這個構想是由旗山地方報《蕉城月刊》主編江明樹,和“蕉城畫會”的林峰吉、林慧卿提出的,動機有幾個:

一是臺灣鄉村長久以來人口流失嚴重,年輕人都向往著到都市討生活,不知道自己的故鄉其實是很美的,以旗山來說,至少可以找到一百個以上美不勝收的地方。

二是文化歷史的保存,旗山地區從清朝以來就很繁榮,留下了許多古蹟,這些古蹟在時代的改變中紛紛被拆除,我們應該把尚存的記錄下來,把已毀壞的原貌展現給大家知道。


在閒聊中,我就提出一個建議,何不徵求一百張老照片,然後在老照片的同一個地方、同一個角度,拍一張現在的彩色照片,加一些說明,這樣可以加強它的社會性和經濟性,看清楚一個小鎮是如何變遷的。

心直口快的江明樹就說:

“那麼,書名可以叫做《日落旗山鎮》或《沒落的旗山鎮》了。”明樹兄是非常熱情的人,他時常為小鎮的人才沒落、文化凋零而感到鬱卒。


林峰吉插嘴說:

“那不行,咱憑良心講,在某方面來說,旗山還是很不錯的,並不一定只有舊的東西才好。像從前媽祖廟口都是攤販和違章建築,現在都拆乾淨了,多麼棒,現在還是有比以前清爽的所在。”


峰吉兄是“蕉城畫會”的健將,美術系畢業,他多年來的志向就是要用筆表現旗山的美,在他筆下的故鄉旗山優美無比,看了往往令人震動不已。

“峰吉兄這樣講也有理,”


林慧卿說,

“我們除了懷舊,也要展望,讓大家知道我們旗山也是很有發展的。最好是舊照片也美,新照片也美。”


慧卿兄是我初中的同學,他也是立志要畫旗山的畫家,不過,他的畫風沒有像峰吉那麼甜美,而是非常糾結苦悶,與他本人溫文爾雅形成很強的對比,我在看他的畫時,總感覺他在內心深處有一塊不為人知的、敏感而憂鬱的角落。

“你的意見怎麼樣?”他們問我。

我想,對於故鄉,那是不可取代的,我們做這件事,一定要自己真正出自愛故鄉,並且希望大家也都來愛自己的故鄉。愛故鄉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很多人不知道故鄉美在何處,或只知道三五處。如果能找出一百處,那真的是太棒了。

我說:

“這本書應該叫做《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或叫做《閱讀旗山的一百個方法》,我們把一百個旗山最美的場景找出來,分頭去找老照片,然後找旗山土生土長的攝影家從老照片的角度去拍一張,這樣就會做出一本很有趣的書了。”


大家聽了都很開心,表示同意,要立即著手去進行。這時,歐雪貞小組來了,歐小姐是我旗山小學的學妹,現在定居在美國鄉間,回來過暑假,聽說大家有“大事商議”,特地來參加。

我們把剛剛的談話轉述了一次,如此如此,這般這般,請她表達一點意見。她說:

“如果比清潔、衛生、美麗、芳草鮮美,我們旗山是絕對比不上美國的鄉間小鎮的,但是每年一到放假,我就急著要回來,因為感情是不可取代的,並且每次回來,就看到故鄉一些美好的事物,是以前所看不到的。”


故鄉的美應該是可確定的,老輩的人常說“落葉歸根”,那不是說回故鄉度晚年等死的意思,而是莫忘本,每一片落葉都不忘記自己的本來之處。落葉猶且如此,樹上的新芽當然更不應該忘了。

主意既定,去何處找老照片呢?大家七嘴八舌地想到,小學、中學、鎮公所、地政事務所、糖廠、杉林管理處、郵局等等,相信這些地方的資料室一定有許多老照片。然後,明樹兄還表示要做地氈式的搜索,挨家挨戶請大家提供老照片出來,等老照片完整,要拍新的照片就容易了。

原來這時已經是半夜一點了,大哥的女兒和我的兒子相約出來找我回去,尚未回家,大哥的車子被我開走了,他只好步行小路前來,才會滿頭大汗,他著急地說:

“有沒有看到士琦和亮言?”


這下輪到我著急了,立刻把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拋在腦後,和大哥開車滿街找孩子,找到一點半才頹然而返,這時鄉間顯得分外的寧靜和清冷。

回家告訴媽媽孩子走失了。

媽媽雖然心焦,依然老神在在,說:

“他們都知道路,小孩子腿慢,再等一下就會回來了。”


果然,沒過多久就聽見敲門聲,兩個小朋友歡天喜地地回來了,說是鄉間半夜的螢火蟲好美,滿田滿樹的。幸好有月光照著小路,他們才可以沿著月光走回家。那鐵路旁高大的芒果樹是黑夜的地標,使他們知道家的方向。

此時凌晨兩點,我和哥哥都鬆了一口氣,不過還是裝模作樣地叫兩個小子去罰脆,半夜十二點還跑出去,是太無規矩了。

沒多久,又聽見他們的笑聲,原來是被祖母解救了,怪不得兒子常說:

“阿媽是我們的救命恩人。”


我坐在書桌前想把閱讀故鄉的一百個方法企劃寫出來,現在可以說有一百零一個方法了,就是在鄉下,孩子走失了,不會像城市那麼擔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