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結束了考的怎樣呢?“烏龍”試卷暴露自主命題諸多弊端

考研結束了,總結一下:“考研不易,烏龍太多

”。為什麼是“烏龍太多”?這幾天媒體接連曝光部分高校自命題科目試題頻頻出現低級錯誤。

考研結束了考的怎樣呢?“烏龍”試卷暴露自主命題諸多弊端

山東師範大學、青島理工大學兩校發生自命題科目試題錯裝,考試現場直接發答案;山西師範大學中國史考研試題被曝與去年大面積雷同;電子科技大學的考研試題《固體物理》試題出現偏差。這4所高校都已經發布聲明,進行補考。

除此,西南大學自然地理考研試題“疑似洩露”,該校已成立調查組,開展調查。

多家高校出錯,反映出對自命題態度很“隨意”

考研結束了考的怎樣呢?“烏龍”試卷暴露自主命題諸多弊端

很多人不解,高校考研自命題已施行多年,封裝錯誤、命題雷同、命題偏差、疑似洩露這些可能發生的質量和安全問題,為何在今年“集體爆發”?

這其中自然有偶然因素。對此,相關高校和高校所屬上級教育部門,都已經採取補救措施,並啟動嚴查、問責。補考是彌補低級失誤的唯一辦法,但考試縱然可以“補”,對學校公信力產生的傷害卻難以補救。

為此,在嚴肅追責之後,還必須反思產生這些事故的根本原因,不能簡單地推給個別人或偶發因素。

某種程度上說,多家高校同時出錯,反映出部分高校對考研自命題的態度不是越來越重視,而是越來越隨意。

對試題封裝錯誤這樣的“烏龍”,一些輿論在耐心地給高校講解如何保障安全,但這本是常識和規範,高校不可能不清楚。出現這種低級錯誤,只能表明個別高校在心態上很鬆懈,有關安全保障措施形同虛設

另外,直接拿去年題目稍微修改,相關命題人員是多懶?

而去年的題目進了今年的考場,也意味著,可能就是一個人命題,對試題是否合格根本沒有審核機制。

為什麼出現這麼多低級的錯誤?

個別高校並不重視自命題,甚至有的學科專業的自命題故意降低難度,以吸引學生報考。這些學校只在乎有無碩士點、博士點,以及研究生教育的規模,但卻不重視研究生培養質量。

部分命題教師不願意花時間、精力認真研究命題,而是敷衍對待。這與教師的考核評價體系有關。目前很多高校仍然存在重學術成果、輕教學工作的弊病。考研命題屬於教學事務,不可能有什麼科研成果或教學成果,因此,相關教師不會覺得這是責任,而是負擔——雷同卷或許就是這樣出爐的。說到底,高校自主命題,目的是選拔出真正適合本校、本學科的人才,部分高校的隨意態度顯然與選拔目標背道而馳,還會加劇社會對自命題公信力的質疑。因而,每個高校都該珍視手中的自主命題權。認真對待研究生入學考試,無論對考生還是高校來說,都是事關未來發展的大事,絕不是什麼細枝末節。入口關把不好,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高校只能變成無源之水。

說到底,高校自主命題,目的是選拔出真正適合本校、本學科的人才,部分高校的隨意態度顯然與選拔目標背道而馳,還會加劇社會對自命題公信力的質疑。因而,每個高校都該珍視手中的自主命題權。認真對待研究生入學考試,無論對考生還是高校來說,都是事關未來發展的大事,絕不是什麼細枝末節。入口關把不好,培養一流人才、建設一流高校只能變成無源之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