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當勞“第二杯半價”背後的商業祕密

麥當勞“第二杯半價”背後的商業秘密

為什麼甜品的廣告總是“第二件半價”?

在麥當勞、 肯德基等甜品站都能夠看到這樣醒目的廣告,誘人的甜筒加上突出的文案:

麥當勞“第二杯半價”背後的商業秘密

你恨不得馬上買一個。

但是稍微思考一下就能發現,如果只買一個就沒辦法享受“第二杯半價”的優惠,倒不如勸身邊的朋友,兩人一起買2個,既享受了優惠,也讓友情更進一步,一舉兩得。

也就是說你原本只想買1個,但為了不錯過“第二件半價“的優惠,拉上朋友一起買了2個,可實際上”第二杯半價“的折扣只有75%!

為什麼自己的購物決策會受到商家營銷策略的影響呢?為什麼麥當勞沒有直接寫“75折”,而非要繞彎子寫“第二杯半價”呢?

原因在於,大腦的思維方式非常複雜,對於單一事件的解釋和分析,往往需要調動不同區域的力量,從而激活不同系統的思考。

這個經典的營銷手段經常被用到,不就是打個“75折”嘛,為啥這樣子營銷,顧客就開開心心買單呢?

01/抓住消費者的“撿便宜”心理

消費者都有“撿便宜”心理,舉兩個例子:

1、你和男朋友逛街買衣服,第二件半價,正好一人一件,這麼划算,想著也就成單了!

2、和閨蜜一起看衣服,這條連衣裙合適,可是第二件半價,必定拉著閨蜜也得選一件,一件T恤都行,還得和導購一起說服閨蜜買!

3、 你本來只是想買一件上衣,結果人家第二件半價,那就再搭配一條半身裙吧!

從上述三個例子,商家通過“第二件半價”這一優惠,吸引了潛在客戶;並且拉動了額外消費,成功地利用了消費者想“撿便宜”的心理。

02/第二件“半價”了,錢從哪賺?

1、提升單品銷量,藉機推新品

除了拉動消費以外,“第二件半價”的商品往往只有1~2種,這種設定能使單品銷量迅速攀升。

一方面,商家可以藉此推出新品;另一方面,也要加強對供應鏈的掌控,提前準備,保證碼全,貨品充足。

2、 推銷特例單品,消化庫存

一些商家推出“第二件半價”等促銷活動的衣服也可能是“特例貨品”。

例如換季貨品,滯銷款等庫存。平時顧客清庫存商品,需要加快銷售和推薦。

03/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1、價格歧視

價格歧視,不是真的“歧視”,而是一種差別定價策略。

價格歧視既可以是對不同消費者索取不同價格,也可以對同一個購買者的不同購買數量收取不同價格。

假定一項產品從10元到100元,都有人願意消費。

但如果定價100元,固然能賺取較高的單位毛利,卻會嚇跑低價位的消費者;

如果定價10元,留住了低價位的消費者,卻沒有充分賺取到高價位消費者的毛利。

在這種情況下,對商家來說,最佳策略是針對不同的消費者採取不同的定價。

在“第二件半價”中,“價格歧視”是為那些不願意為第二件付原價的、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準備的。

對商家來說,當然能多賺一點是一點。但是消費者已經不肯為第二件貨品付同樣多的錢了,因此可以採取差別定價的策略,這就是所謂的“價格歧視”。

2、邊際效應遞減規律

效用,可以理解為顧客消費某件商品獲得的滿足感。

經濟學中的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意思是顧客每多消費一單位的商品,從中獲得的效用(滿足感)會逐漸減少。

咱們拿“第二件半價”來舉例,消費者的“效用”就是從穿衣服中獲得的滿足感。

假設一個消費者的滿足感劃分為0~10分,第一件衣服,可以從0到7分,第二件衣服,能從7到9分;明顯穿第一件衣服的時候,帶來的滿足感的提升大於第二件。

如果用同樣的價錢買兩件,就會讓人覺得第二件是“不值得”、“可有可無的”。

第二件滿足感低於第一件,半價之後消費者反而覺得更值此時採取“第二件半價”能吸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第二件。

結 語

採用“第二件半價”,至少有兩個好處:

1、商家利潤最大化

對於只打算買一件衣服的顧客來說,“第二件半價”不會影響他的購買行為;對於本來就打算買兩件衣服的顧客來說,相當於獲得了七五折優惠;對於可買可不買第二件的顧客來說,可能為了獲得優惠買第二件,或鼓動周圍的人買第二件。

於是,商家既用折扣吸引了對價格敏感的人群,實現了促銷,也沒有給那些對價格不敏感的人折扣,這種營銷策略比簡單的打折更能增加利潤。

當然,“第二件半價”的前提是,需要核算好自己的成本。

2、製造噱頭

“第二件半價”作為一種營銷手段,目的十分明顯:製造優惠噱頭,維護客戶關係,帶動額外消費。必須承認,比起直接打折或優惠,“第二件半價”無疑自帶營銷噱頭。

無論如何,消費者對“第二件半價”的營銷策略有反饋,恰恰證明了他們很吃這一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