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輕坦為什麼裝備的是105線膛炮而不是滑膛炮?

假裝這是暱稱


因為105毫米這個口徑沒有滑膛炮,原因就在於英國當年研製的L7型105毫米線膛炮太經典了,全世界105毫米坦克炮都由它而來。尤其是美國在引進L7技術之後,發展了M68型105毫米線膛炮,並且由於美國的強大軍事優勢,有力助推了105毫米線膛炮在全球的擴展。

我國在與西方關係密切的時候,也引進了L7型105毫米線膛炮及彈藥技術,裝備88式主戰坦克,並用來改進59式坦克。在逐漸吃透L7型坦克炮技術上,我國進行了自研,拿出了更先進的105毫米線膛炮和相關新彈藥。
與L7相比,我國自研的105毫米線膛炮性能提升非常大。據我國著名彈藥專家王澤山透露,我國自研的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威力提高了近1倍”,英國L7型105毫米線膛炮在發射尾穩脫穿彈時的穿甲威力是2000米距離擊穿300毫米均質鋼裝甲,那麼由此推測我國自研的105毫米尾穩脫穿彈在2000米距離上可擊穿近600毫米的均質鋼裝甲,這比很多120和125毫米滑膛炮威力還大。
15式輕型坦克戰鬥全重才30噸,車體尺寸也比主戰坦克小,如果用125毫米炮不僅後坐力大,彈藥基數也會比較小。而我國自研的105毫米線膛炮不僅後坐力小,而且彈藥基數大,特別是穿甲能力足以擊穿潛在對手裝備的T-90S等主戰坦克,因此就成了最佳選擇。(S)


聯合防務


由於34噸的59式坦克特別是21噸的62式輕坦退役,相對於北方廣袤的平原,99式重坦難以在南方部署,96式坦克又不上不下,南部戰區確實需要一款新輕型坦克,現在,15式輕型坦克終於服役了。

隨著大規模戰爭的消失,南部戰區輪式機械化部隊大行其道,自有完整的火力打擊體系,吊打周邊小朋友綽綽有餘,但光靠輪式車輛似乎有所欠缺,畢竟小朋友不全是拿步槍的民兵,也有坦克、自行火炮等裝甲部隊,步兵手中也有RPG火箭筒、無後座力炮、反坦克導彈等。

因此,擁有一款裝甲較厚、火力兇猛,在技術上能蓋住周邊一二代坦克,能和第三代早期坦克扳手腕,在南疆水網地帶、山嶽地形等縱橫馳騁的新輕型坦克,就成了南部戰區的希冀。

前段時間,採用全新液氣懸掛技術的15式輕型坦克在南疆山嶽地形舉行了演練,集防護、火力、機動力,以及態勢感知能力的新輕坦,無疑提升了我軍適應複雜環境的作戰能力,所以引起了國內軍迷的關注。

15式定位就是輕型坦克,整體重量絕對不會超過35噸,目前我軍坦克炮的主力125毫米滑膛炮太過沉重了,顯然不適合15式安裝;且59系列坦克上的100毫米滑膛炮,以及62輕坦克上的85毫米滑膛炮,技戰術性能又太過落後了,也不適合15式輕坦裝備。

因此,105毫米線膛炮,就成了唯一可選擇的型號,全球所有105毫米線膛炮都有一個共同的媽,即英國皇家兵工廠的L7線膛炮,其裝備範圍之廣,可謂前所未有,且一直未停止改進的腳步。

中國於上世紀引進後,利用自身工藝改進成了加長身管線膛坦克炮,配合新一代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能輕易擊穿T-72早期型號的正面裝甲,成了破解T-72恐懼症的良藥。

因為105線膛炮後坐力,以及後座的距離,能滿足輕型坦克的需求,且有更遠的直射距離,更大的發展潛力,有非常好的適裝性,所以兩者相結合,真的相得益彰。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佈。


國平軍史


前不久,我國新型“15式”輕型坦克正式列裝部隊,根據相關軍事專家的判斷,“15式”輕型坦克將會逐步替換掉功勳卓著的“62式”輕型坦克。但當“15式”輕型坦克的相關數據被報道以後,有很多軍迷們頓時感到吃驚,因為“15式”輕型坦克的主炮採用的是105mm的線膛炮。有很多人都清楚,線膛炮無論是威力還是使用壽命上都要小於滑膛炮的,那為何我國偏偏採用的是口徑僅為105mm的線膛炮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線膛炮和滑膛炮的區別。線膛炮,顧名思義就是在主炮炮管內有不同數目的膛線,膛線的作用讓炮彈在發射時更加穩定,因此同樣大小的線膛炮,其精度要比滑膛炮要高不少。但是由於膛線的存在加劇了炮管內部的磨損,使得線膛炮的使用壽命變短、膛壓降低,與此同時炮彈的初速度也會降低。滑膛炮就是膛內沒有膛線的炮管,與線膛炮相比,它的初速度大,而且由於不用考慮膛線的磨損,其使用週期比較長。但是缺點就是適配的炮彈種類少、精度沒有線膛炮高。

我國“15式”輕型坦克選擇線膛炮的原因就是看上了這種炮管的精度和實用性。雖然威力上不如滑膛炮,但是對於當前和平年代來說,主要任務是反恐以及維護城市治安,而威力較大、精度高的滑膛炮恰恰就比較適用。

線膛炮還能夠適配多種不同型號的炮彈,用途比較廣泛。例如在安裝穩定脫殼穿甲彈後,線膛炮的威力甚至都超過了120mm的滑膛炮。“15式”輕型坦克在安裝這種炮管之後可以應對多種複雜的局面。

另外,“15式”輕型坦克主要裝備於我國南方地區,南方地區多山地丘陵,更適用這種輕型坦克的生存。配備105mm口徑的炮管在一定程度上也會減輕坦克的自重和炮彈的重量,使其機動性更加優良。

如今的坦克之間面對面炮轟的情況已經相當少見了,第一戰場都是空軍或者海軍之間作戰,坦克更多情況下是用在第二戰場作戰,比如佔領城市或者清理戰場等等,很少會用坦克作為主力。因此口徑和威力再大也是浪費,摧毀一般的工事對於105mm的線膛炮來說完全夠用。


思遠軍事


▲1X式105毫米線膛炮式15式輕型坦克上的最重要的裝備之一,雖然口徑小,但威力不小(圖片來源於:網絡)

作為我國陸軍21世紀後列裝的重要裝備之一,15式輕型坦克在其測試之初就被國內外軍迷及媒體給予了很大程度的關注,而這其中之一就是為何其沒有使用更大口徑的坦克炮反而裝備的是一門105毫米線膛炮。

▲目前15式輕型坦克已經越來越多的在公開場合出現在普通公眾視野中,圖為其在公開展覽中的模型(圖片來源於:網絡)

其實,15式輕型坦克之所以使用105毫米線膛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作為一型被嚴格控制在滿披掛狀態下不超過33噸戰鬥全重的新一代輕型坦克,15式對各類車載設備的重量都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105毫米線膛炮相比120/125毫米口徑的滑膛炮來說,雖然口徑小了點,但優勢是整體重量更輕,且適裝性更好,而節約下來的重量則可以用來提高15式輕型坦克自身的防護;另外,就15式輕型坦克上所使用的這門1X式105毫米線膛炮自身的性能指標來說,也十分出色,其在發射我國三期105毫米穿甲彈時,足以在2公里處擊穿600毫米以上的RHA(垂直),甚至未來還可以根據需要配發穿深更高的105毫米穿甲彈,而這對於其所需要面對的大部分對手來說已經夠了,且其還能發射炮射導彈、攻堅彈等在內的彈種,因此可以很輕鬆的應付大部分在在戰場上其所需要面對的各類地面目標。

▲我國外貿的BTA2型105毫米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其在2公里的穿深算下來約550毫米RHA(垂直),而我軍的自用版的威力比這個更強(圖片來源於:網絡)

因此,綜上所述,15式輕型坦克配備105毫米線膛炮是基於一定的考慮的,且適十分符合其定位需要的,因此別看其口徑較小,但是要是打起來卻一點也不含糊。


軍武次位面


你說的很對,線膛炮的初速不如滑膛炮,炮彈初速影響穿甲效能,但是我國沒有105滑膛炮的,現役的105坦克炮源於英國L7型105線膛炮,成熟可靠。

但是你需要看15式坦克的設計思路,15式輕型坦克是我國為了應對我國高原 山地地形的全新坦克,該坦克設計之處就需要控制重量。

15式坦克戰鬥全重為35噸,99A式坦克58噸,所以99A比15式大很多,並且由於15式作戰地帶主要以山地 高原 水網地帶為主,所以15和99A一樣採用6對負重輪,這樣設計大大降低對地面壓強。

而且由於要控制重量那麼首先要從炮入手,火炮的口徑減少可以帶來炮塔減小和車體減小的好處,相同的儲彈量肯定是口徑小的空間佔用小,這個我就不多說小朋友都知道的問題。



如果15式是125滑,那麼其重量當然會增加這樣就達不到設計指標,所以15在保證防護的情況下選擇了105線膛炮,畢竟15式能通過的地方,其他國家的主站坦克未必能通過。

105線膛炮2000米的穿深有500毫米以上,所以不必擔心山地你還能遇見60噸的主戰坦克嗎?


李曉偉


新輕坦的105炮從來源上可以追溯到英國L15型105毫米線膛炮。

牛牛一直鍾情於線膛坦克炮。從105時期到挑戰者2的120一直使用的線膛炮。而同時代的漢斯L44和中俄125全部是滑膛炮了。兩者相比較,滑膛炮初速更高,在一定距離內穿透力更強。線膛炮因為有膛線自轉,精度比滑膛炮更高。因此在2000米距離外滑膛炮精度極具下降,已經很難保證命中率。而線膛炮在3000米距離上依然可保證有效的命中率。這也是為何英國鍾情於線膛炮。

中國在80年代與西方國家的軍事交流蜜月期內引進了L15的技術,用來替換59上的老式蘇聯100滑膛炮。L15的仿製品先是裝備了88式坦克,使中國在90年代初期具備了擊穿當時二代坦克的能力。後來中俄關系正常化,從毛毛引進了125滑膛炮,在這基礎上搞出了自己的125滑,先後裝備96A和99系列。

但105線膛炮還在繼續發展,通過技術改進,現在的105線膛炮已經具備擊穿大部分三代主戰坦克的能力。因此裝備了大八輪和15式輕坦。


葉開2000


早期線膛炮的優勢是發射破甲彈和碎甲彈,那時候次口徑穿甲彈並不佔優勢。隨著裝甲內側放崩落內襯、複合裝甲、爆炸反應裝甲的出現,破甲彈和碎甲彈都沒落了。而105線膛以前是不能打次口徑穿甲彈的,做出來特殊彈託才能打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而中國的94式105線穿深可以到550毫米,打T90、10式、勇虎、M1A1都沒問題了。再啃不動就可以用炮射導彈了。15式的主要作戰方向是東南和西南,40噸以上的坦克在西南和東南機動起來比較麻煩,要麼紅土粘性大不利於機動,要麼衝擊平原軟土會沉陷,而西南有大量溶岩地貌,道路橋樑普遍承載力低。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東線西線都只有一個59坦克團,原因就是越南地形狹窄,道路窄,橋樑荷載低。越軍曾打開水庫放水淹沒水稻田,導致部分坦克淤陷。43軍坦克團回國的時候,坦克履帶上的翼子板都破損了,那是道路太窄不得不硬撞過去。所以,西南方向的敵手並不是65噸級的重型坦克,105線膛炮,夠用了。如果出口到非洲、南美、中東,打打猴版的豺狼虎豹都沒問題。


ALEN唐


15式輕坦採用105線膛炮,是因為,中國以前從英國引進過105線膛炮的技術,消化的特別好,主要是經過"中國火炸藥王”一研究過手,一不小心,此炮成世界第一了,此坦克對付南方的毛賊富富有餘了。


東龍45


後勤保障第一位彈藥充足,製造難度降低,105帶彈就比120/125多了10多發,持久作戰能力更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